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选修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地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①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现代意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②这一课程改革导向将有力的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呈现极强感染力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因此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二中 彭艳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教育报》报道: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处于有利地位。因此,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多快好省地从学习中获得最新的知识,获得长足地发展。我曾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朱自清的《春》,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幅清新、多姿、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笔者在执教《春》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春天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相机地要求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佳文章和妙诗词,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惊叹于大自然的无雕琢的美,使自已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其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优化教学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④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如《鲁迅自传》一文,鲁迅个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经历是曲折的,而作者却用极简朴的文字介绍人生经历,内容上就有很多令学生困惑的地方,更不谈理解思想感情。执教本文时,教师在课前制作了一个名为“鲁迅文学院”的网页,其中涵盖有鲁迅作品选、人生经历、画像、作品评论等大量资料。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打开“鲁迅文学院”这个网页,每人定一个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展示自已搜索的信息,共同探讨、分析、归纳,感受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此环节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这一优势,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⑤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讲写作《桥》时,教者用电教媒体展示出古今中外有名的桥、有关桥的诗歌、俗语、名称的由来、桥的发展历史等图片或文字介绍,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到上海、巴黎、英国等处所去,使他们领略从没看到过的桥的风采,对桥的历史发展、建筑艺术、文化气息等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写作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一改以前学生写作文时一愁莫展的情景,而这种种设计都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 3、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⑥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 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就会由呆板的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促进学生自学,增强语文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无非是教师范读和学生练习两种途径,长期如此学生会产生厌倦感。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磁带等辅助资料。播放这些光盘,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朱自清的《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优美散文、诗词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还可采用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在不间歇地评议与比较中提高朗读水平。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⑦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诸如Internet网,电视广播、电子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还应相机地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诗句等,而部分内容因教学目标的制订,又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鉴于部分学生家里买了电脑,另学校已建立起宽带网络教室,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如教授巴金的《理想》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搜索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搜索朱自清的《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以便学生加深对两位现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主题的理解。另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中国文学、中国教育网、作文网等文学、教育网站,要求他们在网站中阅读文学作品和学生习作,并作读书笔记。 3、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略读和浏览,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⑧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星空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星空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织女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九大行星、牵牛星、慧星等相关知识。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明辨本文的说明对象,在搜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天文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这样的学习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①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②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③孔子,《论语》 ④⑤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⑥温振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之结合》 ⑦张志纯,《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