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老师敢不敢、能不能跟高考指挥棒较劲?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文汇报》载文发问:中学语文老师敢不敢、能不能跟高考指挥棒较劲呢? 忧心于现状,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名教授自发“客串”,为中学语文教学“问诊把脉开方”。不过,在欣喜于进展的同时,忧虑还在—— 还语文教学以本真,真能行吗 日期:2009-11-30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人民教育版语文课本、《新语文读本》……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出自温儒敏、钱理群、袁行霈、蒋绍愚等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之手。 “这些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越来越不受重视;而我们身在大学课堂,深感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与大学的要求差距很大!”北大中文系的知名学者们着急之下,纷纷自发动用各自资源“问诊把脉开方”,希冀还中学语文教学以本真。 高考大赢家瞧不上高分 每年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都是高考大赢家,但他们中居然有相当一部分瞧不上自己得的高分,尤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持批评态度。 中学语文”的小论文,不想引起学子们格外热烈的反响。来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和医学5个学部10多个院系的近80名学生,居然有30多人对中学语文教学持否定意见,另有20人“保持中立”。“高中语文课学了点啥?也就是机械记忆字词句、牵强理解现代文,写作文则是为应试而学着造假……即便不上语文课,靠高三最后一年突击苦练,高考得个130分也大有可能。”“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有学生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 主讲教授发现,很难马上领着这帮大一新生走进学术厅堂,因为先要改变他们以前被练成的语文学习模式。 语文教学研究逐渐边缘化 “语文教学在各个层次的教学系统中,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身为综合性大学的中文系教师,能否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做点什么呢?”5年前的冬天,时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温儒敏教授发起成立了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若干年过去,这个纯属“民间组织”性质的研究所,仍旧是“虚体部门”——没有办 北大中文系曾在某个学期,为全校本科生开出一门“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课。课后,主讲教授布置写一篇题为“我看公场所、没有经费支持;但有10多位中文系名教授,在本职工作外,急切地为中小学语文教学“问诊把脉开方”。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研究,本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强项,但现在早已被边缘化了。”一位专家说。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110多个教师中,真正在搞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只有4人。据说在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院系,搞语文教学专业的,也不到全部教师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高校日益推崇“研究型”,师范大学也纷纷往那边靠。这一来,在不少师范院校的中文系,但凡与中小学有关的学科(比如“教学论”),就难登“大雅之堂”,因为以“研究型”的学术评价标准,这不够档次。 “这很不正常!基础教育研究在师范院校竟然没了地位。但谁都知道,基础教育非常重要!”为此,北大中文系开始组织资深教授参与“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并在全国陆续推动课题招标,组织关于语文教学的9个专题调研——这些研究课题都直指中学语文教学的“时弊”! 新课改的好经就怕念歪 目前,在全国发行、试用的5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民教育版使用面最广。担任执行主编的温儒敏教授看到高中课改实验在全国20多个省市展开,既欣喜于变化,也有担忧:必修占1.25学年,课本较以前薄了;选修为1.75学年,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修满学分即可毕业,选修内容丰富多样……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造就的最大变化,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能够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与兴趣。“但实际上,1.75学年的选修内容,在很多学校难以落实——迫于高考压力,完成必修课教学后,它们立即转入了高考复习。” “新课标”在力求保持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突出人文性;希冀改变以往将文章分拆细解的“暴力式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但据了解,不少中学教师授课时难改“惯性”——一方面改了教学形式,把单纯灌输方式改变为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为应对高考,摸索各种“规律性、技术性方法”。在某些试点省份,由于新课改高考方案尚未出台,中学语文老师们“几乎不会教书了”:“少讲,怕会考到,多讲又怕不考,做了‘无用功’。” 大学教授“客串”,力图还中学语文教学以本真,扭转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但这恐怕不是单靠我们就能改变的”。温儒敏教授对记者说,我们“敲边鼓”固然重要,最终还得靠中学语文老师。 可是,中学语文老师敢不敢、能不能跟高考指挥棒较劲呢?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本报北京11月29日专电)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