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告别对象探讨(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再别康桥》告别对象探讨 湖南邵东四中 沉沉 古往今来,离别诗就像文学长河里的颗颗璀璨的明珠,迄今仍然闪耀着晶莹的光芒。而在众多的离别诗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它独特的美广为流传。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告别对象的不同一般。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是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清潭、虹、浮藻、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总而言之,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再别康桥》的告别对象就是康桥的迷人景色。除了对这里的美景难舍难分,作者是否还有其他别的复杂情感呢?我认为,作者告别的对象不仅仅是对表面的美景的告别,他在这里告别的还有更深的内涵。 文章第二节写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他对金柳大胆想象为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接着在第三节中又写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节当然属对康桥迷人景色的描绘,但我认为作者在这里着重对水草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描述:“油油的”、“招摇”,而且他还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情感:“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见作者对水草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羡慕!所以第三节就不单纯是停留于表面上的写景,它更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可见,作者告别的应该还有在康桥的自由生活。 诗歌的第四、五节里写到“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作者用“彩虹”来修饰“梦”,写出了昔日梦想的美好,“漫溯”、“放歌”写出了追求梦想时的自在无碍和惬意。而后一节又写到“但我不能放歌”,他为什么不能“放歌”?对比前一节,因寻梦而放歌,那么就该是因理想的幻灭而不能“放歌”。在这里,其实作者是在对昔日梦想的一种告别。 所以,《再别康桥》中作者告别的具体对象应该包括康桥的迷人景色、康桥的自在生活、康桥的梦想,而不是简单地对康桥美景的告别。而这些又是按照由实到虚的层进顺序来写的,由外在的康桥之景到内在的情感体验。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理想是英国式的明主,英国式的政治,而在当时的中国,这些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遭遇了理想的失败,而两年的康桥生活太令他魂牵梦萦了,所以他再访康桥,和这心爱的一切告别时,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有对康桥的难舍难分,对康桥悠闲自在日子的回忆,以及由此产生的“寻梦”的幻想,再从美丽的幻想跌回现实,别离的惆怅与哀愁等。正因为作者告别对象的多层面,这才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