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三种课型操作简介(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一、作文活动课

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作文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演、写”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和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费时误事。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受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受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⑴作文活动课模式针对的背景

①作文本身的复杂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审题、立意、拟题、构思、选材到具体的表达、书写,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会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作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②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作文写作耗时多,频率低(一学期几次),教师在指导上难题多,如随意性强,缺少序列,方法单一,时间仓促等。有的教师干脆收集各类作文,指导学生死记内容或借用别人的框架装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再者,作文批改工程浩大,时效性差,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还有,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理科学生),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每次作文应付完成,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

③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缺失。遍观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审题出错、笔锋走偏,文体不像、内容平淡等现象比例甚高,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理解材料不准,表达条理不清,语言词不达意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没有激情和畏难情绪,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等个性的缺失。如果这些情况不能改变,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甚至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⑵作文活动课模式体现的基本理念

①化整为零。既然作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就对它进行分解,把整体变成一个个部分来进行训练。这就如同训练一乒乓球运动员,将复杂多变的对抗能力分解为发球、接球、前三板、前六板来训练,强化一个个单项能力,从而形成学生整体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②化隐为显。作文是一个内隐的运动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就必须让它显露出来。这就一定要让学生把思维的痕迹通过说、演、写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而自我顿悟,可以通过教师点拨来及时纠正错误。这需要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

③创造境界。学习活动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场,产生一种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境界、文学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和精神的鼓舞,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④培养个性。作文活动课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表达、敢于挑战,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勤于动笔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善于综合等思维品质。

⑶作文活动课模式的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启动活动。课前将本节课训练点的有关知识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既可减少课堂上讲的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学了即用,既可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又可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学会领悟。如进行“拟分论点”训练前,教师就可以下发以下资料:

议论文如何拟分论点(提纲,原文5000字)

(1) 议论文只有四个范畴

(2) 议论文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拓展思路,确定观点。

第二步,拟分论点,整体谋篇。

第三步,充分论证,用语严谨。

例文1(根据“提纲一”写成):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例文2(话题“个性”):个 性(从“是什么”拟分论点)

例文3(话题“坚持”):坚持(从“怎么办”拟分论点)

通过这一材料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知识体系,即拟分论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内心产生了尝试的冲动,为课堂的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②课堂开始,控制气氛。上课之始,教师首先要激发热情,然后说明训练目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如本节课训练审题,要求把本节课的训练资料放在课桌上,眼看、耳听、口说、笔写,迅速反应,快速作答等。

例如在进行拟分论点训练时,采用以下的试练控制方案: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分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中的一个展开任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要求发言组的同学后面发言的同学说出的要点与前面同学说的要点在意思上不重复、不交叉、不包含。如果自认为水平较高的可以晚一点起来发言,自认为水平是全组最高的可以最后发言,自我把握不大的请最先发言。其他听的同学,要认真聆听,等一组发言完了就抽其他组的同学起来总结要点,并抽一部分同学选择自己写文章的分论点。

这就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特别激发了每个同学参与发言的热情,让大面积的人都能得到锻炼,且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学生既要出新,又要争先,这就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达到以一抵十的效果。

③活动展开,把握节奏。一堂课的训练题目一般不少于三个,活动面在90%以上。课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成功的表现,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从过程看,他们能够参与活动,并积极地投入思考,暴露出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同学的笑声和老师的点评中,他们会得到平时写作得不到的感悟,对其写作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只要有学习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拟分点训练就可以安排:

训练一:诚信 要求从四角度拟分论点,四组齐活动。

训练二:说安 要求从“怎么办”角度拟分论点,每人拟三个分论点。

训练三:苹果里的星星 要求从“为什么”角度拟分论点,人人发言。

这三组训练各有侧重,有话题作文,有标题作文,有材料作文,角度又皆顾了各个方面。

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教师都要做总结,及时强调这一轮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方式可以多样,如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让同学相互评价,由教师来点评等。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的实效和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大小。如“分论点是不是不交叉、不包含、不重复”,“意思有无不恰当”,“是不是与中心论点密切联系”等。

④总结要领,指明方向。

每一堂活动课结束时,都要对学生深刻的认识,精彩的语言,机智的思维和新颖的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关注学生在作文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强调、明确操作的要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在拟分论点结束后,教师作了如下总结:今天的训练,我们掌握了拟写分论点的四个角度和拟写要领,并且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语言运用中还有一定的创新。但仍有些同学没能很好地运用基本要领,那么我这里要说的是:语文学习是磨练心智的活动,喜欢学习语文的人,头脑一定很聪明。让我们带着思考上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语文,时时在意皆文章。记着:语文学习需要多思,掌握了思维这把剑,人生一定成功。

案例:作文活动课,让思想交流与碰撞

拟题训练

训练背景

课前辅导材料:1.作文拟题的标准和要求。好作文标题的标准:①切题;②正确;③鲜明④深刻;⑤新颖;⑥简洁;⑦有文采。(内容略)2.作文拟题的方法。(内容略)

作文拟题训练材料: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就读于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接受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于是他把社会的捐助款一部分转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而张宗友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利用课余当家教、当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当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任教后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强的观念,不但贫困生无一失学,就连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也在打工,他们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定立意拟作文题目,要求题目切合材料中心,作到正确,鲜明,深刻,新颖,有文采,简洁。

活动撷片:

……

师:题目“放电”,阅读的人才会感兴趣。第一组同学的题目,有的很“放电”,有的就显得不扣题不鲜明了。希望第二小组的同学也拟出很“放电”的题目,同时克服前面同学犯过的错误。下面请说出自己拟定的作文题目,还是拿不稳的同学请先发言,后发言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发言同学的题目,每个人都发言。

生(迟疑):男人,怎么能不自强不息。

师:今天你还这样说,叫女人怎么服气。(生齐笑)

生:自强不息,并不是君子的名片。

师:我知道了,它是“小人”的名片。(生又齐笑)请注意“鲜明正确”,经得起推敲啊。

生:爱心帮助你我他。

师:我很想别人来帮助我啊!你想不想?可谁来帮?

生纷说:不是,应该是“你我他都参与”。

师:那就不简洁了。(生点头)下一个同学再来。

生:自强人生。

师:题目费解,理解两可。(生疑惑)“自强的人生”吗?那就是记叙文。“自强”如果看成动词,意思会怎样?

生:那还不如“自强”来得简明呢。

师:对。标题一定要简明。有新颖优美的没有?

生:怎一个“爱”字了得。

师(惊异):这篇文章怎么写啊?要爱你一万年吗?(生大笑)

生:在破檐下种下自强之树。

师生:好!观点鲜明,表达生动了。

生:贫困,奋斗的凯甲。(生有说“好”的)

师:好吗?看来“我是穷鬼我怕谁”要流行天下了。(生大笑)

生:奋斗,缺水的鱼最懂你。

师:新颖!但还是有点难懂。你扯鱼干嘛?(生笑)

生:人生是树,自立是根。

师生:好!这就叫文采。

生:奋斗,将爱传递。(有学生喊“不通,不通!”)

师:看来,世间自有公论。(生笑)

生:穷人的富有——爱心。

师:是不是穷人都有爱心?(有生说“NO”)是不是有爱心就富有?(有生说“穷人只剩下爱心了”)(众人笑)这样的作文可不好写啊,要注意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才便于深刻下去。第二组的同学拟的题鲜明了,也注意扣题了,可逻辑的严谨方面还做得不好,经不住推敲。希望第三小组的同学做得更好!接着发言。

生:让爱在贫困中闪光。

师:这就比你的邻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了。

生:贫困边缘,爱在延续。

师:可以。

生:爱心转移。

师:是不是花心啊。(众大笑)

生:爱的复制。

师:可以。

生:开在贫脊土壤里的自强之花。

师:行,鲜明生动。

生:贫穷的沙漠淹没不了奋斗的河流。

师生:好长啊,我快分不清你有没有标题了。

生:自强是盛开在苦难悬崖上的百合。

师生:又犯了标题之忌,不过文采不错。

生:贫困也是一种幸福。

师生:好!

生:奋斗,我要娶你为妻。 (有生说“俗”“你很强啊”“要是女的怎么得了”)

师:情感上难让人接受,还是嫁给它吧。(众笑)

生:为平凡的灵魂找一盏灯。

众:好!

生:自强孕育希望。

众:好!

生:荆棘中的骄子。

众:好!

生:贫困,抹不掉自强者的微笑!

师:嗯,不错,我看到了你的微笑。第三组同学的作文题目更进一步了,不仅扣住材料中心,而且观点鲜明正确,新颖有文采。但简洁和深刻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下面继续发言。

……

从节录片断看,教师调控自如,学生活动积极,师生合作愉快,显示了活动展开后课堂活动的思想流淌。交流节奏快,学生思维深入,思想的碰撞强烈。该操作的特点是:第一,激发学生人人努力思考,个个积极参与发言;第二,调动思维走向纵深;第三,及时总结引导,指明方向,让拟题走向完美;第四,学生课堂情绪高涨,学习的快乐指数高。

案例反思:教学就是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⑷作文活动课的有关说明

①作文活动课实施的条件:一是阶段的训练计划。因为作文活动课是把课堂写作变成课堂的专项活动,所以要求在实施教学前必须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二是具体的分点教案。如审题、立意、构思、用例等活动课教案。教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点,训练题,控制策略,激励方法,指导评点方法,操作过程,情况处理设想等。三是明确的训练和操作策略。课堂上以激励为主,适当点拨;以学生活动的效果和热烈程度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四是学生必要的知识准备。训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搞好训练的前提。

②影响活动课效果的因素:一、活动安排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选择,难度的把握,坡度的设计,训练的繁密和稀疏等。二、指导材料对完成训练的针对性。包括介绍知识的系统性,介绍的文字是否生动、形象等。三、老师的引导和说明。引导和说明应适当,如果不到位,则完成训练会受到影响;如果占用时间太多,学生训练的时间太少,也会影响训练效果。四、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课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关,学生的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越强,活动课目标的达成率就越高。五、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操控艺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够自如地进行作文活动课教学。六、训练的难度。训练的难度太小,活动课会流于形式;训练难度太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又会受到制约。七、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训练内容越有兴趣,目标达成率越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注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八、时间与训练量。充足的时间安排和充足的训练量,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但也要注意,训练量太大,会失去一些训练的意义,不可贪多求全。

③作文活动课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一、完全排斥传统训练方法。活动不能代替一切,写仍是最终的归宿。课堂活动,属分点训练,适用于审题、拟题、立意、构思、仿句、拓展、文体、章法、选材等方面,属散练;其后,还应该进行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这样才能把“接发球”和“前三板”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作文能力。二、训练没有序列。分合有序,有点有面,这是训练的基本法则,如果训练的安排没有计划,而只想有针对性就行,或大作文不写,只注重空讲,会使活动课失去原有的味道。如议论文应该这样安排:①每节课前5分钟素材推荐及审题立意训练。包括论据、名言、杂文、满分作文等。②每周上一节写作活动课,训练拟题、开头、结尾、拟分论点、论据运用、列提纲等。③数周后,进行课堂写作议论文入格,再进行升格训练。次数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决定。三、课堂操作,指导不细。忽略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创造力;而出现问题,没有解决,也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点。设计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多方面设计过程方案。

二、阅读导学课

阅读导学课,即通过开展课堂的引导和点拨,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鉴赏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阅读导学课的独特之处:一、立意角度不同。阅读导学课,以分解“阅读综合能力”形成的“点”为中心,将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阅读教学课则以完成知识的传授和内容的教学为目的。二、操作的方法不同。阅读导学课,教师的导入、点拨、训练集中在一个点上展开,内容的设计是台阶式的,思维的训练是渐进式的。三、学习感受不同。阅读导学课,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内容集中,训练充足,课后体会深,讲究一课一得;课文教学课,内容多杂,学生回忆困难,看起来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因此,阅读导学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⑴阅读导学课模式针对的背景

①阅读活动的复杂性。阅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标题、内容、结构、语言到文体涉及的知识体系都很复杂,而阅读的过程又总是伴随着理解、分析、归纳、评价、鉴赏等不同层级的思维活动,整合运用的能力要求也很强。

②阅读教学重点分散,教学内容耗时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说到课文,难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框架结构,语言特色等等,小说再加上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散文再加上材料与中心,情感与表达等等,千篇一律,没有“整体”概念,没有层次序列。学生读的兴趣有,而读的效率有待提高,也难怪学生感觉一篇课文学了与不学差不多。

③学生的阅读障碍和思维能力问题。表现在阅读方法缺乏,常用语文知识未能充分运用,学科能力未能很好的发展,运用文体知识理解、鉴赏的意识不强。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能综合相关信息做出清晰准确的回答;自己也不善于对课文发表见解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多从经典篇目中迁移出来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不能整合关键信息,得出新的结论;不能深入剖析材料,回答有关的问题;筛选信息,精细程度不够;整体把握信息的意识与能力不强,忽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等等。

⑵阅读导学课模式体现的基本理念

①一课一得。课文涵盖所有的语文知识点,而各有突出的特点,阅读导学式教学就是将这些知识点一一分解到每篇课文,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反复训练其基本思维能力,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②得得相连。每一课不仅要落实基本的教学内容,还应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某种方法,训练某种能力。这些知识、方法、经验要前后相连,成为一个体系。

③发展智力。阅读是综合思维活动的过程。阅读中我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读、析、鉴的策略和方法上,让学生会学。

④培养品德。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能力,也让学生吸取精神养料,获得人生启悟。“文以载道”,是语文课不可缺少的思想武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必须和培育人的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信、自强、自尊、自爱,乐观向上。

⑶阅读导学课模式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导读”。教师引导学生直面文本,通过朗读、黙读、速读、细读等技能训练,把握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感,让其体悟作品感情。又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可在读的分寸感、色彩感、立体感、变化感方面加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句子、篇章,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和高雅的情趣。

第二步“导研”。 教师将根据整体分解后的知识点通过导研的活动教给学生,这一步是体现理念和培养意图的关键环节。知识导研涉及到学科的知识、策略和方法,突出在某一个点上。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采用:变序处理法、重点处理法、采点处理法、比较处理法等不同的招式,为能力的发展作好铺垫。

第三步“导总”。引导学生形成规律性或原则性的认识。总结知识和技能,强调有关的要领和原则。这就是“一得”。对学生表现好的方面给以肯定,对表现欠佳的给以激励,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另外,还可对作者的情况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作品、思想、文学主张等,激发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四步“导练”。引导学生实践,加深理解,形成知识网络,获得操作经验。这就是“消化”。训练的载体可以选取本课的内容,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第五步“导拓”。引导学生发散,把课内学习的技能拓展到课外学习中去。这是“深化”。“导拓”是课外迁移训练,即把课内学习的技能运用到课外学习中去。拓展阅读领域,首先是拓展对作家作品的阅读,理性地把握作家的特点。其次是将该作家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比,进行比较研读,形成对一个时代作家作品的认识。最后再将该作家与不同时代的类似作家作比较,形成对一类作家不同时代特色的把握。还可将读本和课本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当然,语文与生活是不可分的。拓展的领域也可以从作品扩展到生活,从文字扩展到现实,让语文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案例:读,就要读出智慧

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教师是这样安排的:

引入:用荔枝图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把握标题内涵,区别文体特征。

导读: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一般是边读边概括,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把握每一个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性状。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正音,解词,析句,归纳出每段所写的内容。

导研:提出疑问,文章的2—5段,可否与6—10段交换;文章的2—10段,可否与11—13段交换;文章的11—13段,可否相互交换位置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解答问题中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导总:在工作中,合理的编程有利于提高效率;在研究中,恰当的编程就有利于得到科学的结论;在科技文的写作中,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观察顺序等,“顺序的编排”是一种策略,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能反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根据这篇课文顺序安排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必须遵循的规律呢?明确:1.顺序要服务于说明的目的。(先主后次)2.顺序要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由表及里)3.顺序要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规律。(从实到虚)4.为了将事物说清楚,顺序可以不止选择一种。5.顺序的选用要便于准确、清楚的说明。(果肉—贮藏)

导练:运用研习的结论,研习说明句的排序(生活中的),说明物体的顺序(学习用具)。

导拓:漫画介绍(顺序原则的运用),高考排序题(2007年辽宁卷)

案例反思:阅读导学课不仅研究文章的语言,还要学习写作的智慧。这个教学案例瞄准了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点——顺序,让学生习得策略、方法,在对科学的崇敬中产生对智慧的渴求。

案例:导,可以深华于一点

生:白居易与琵琶女,一个是官员,一个是民间艺人,怎么会“同是天涯沦落人”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挑战性,谁解其中味?

生:白居易为“兼济”天下而遭排挤,被贬官,由朝廷谏官贬至江州司马闲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当初是京城红歌女,纨绔子弟心中的偶像,如今落到“江口守空船”的下场,也属天涯沦落人。白居易才有“同是”之感。(掌声)

师:有一些掌声,说明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好,请举手的同学谈一谈。

生:古代或者是现在,官员或升迁或贬谪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白居易一遭贬就痛苦不堪,这是古代很多当官的文人的共性,文人很经不起挫折,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就放大痛苦。有俸禄可享的官员与少也苦老也苦的歌女岂能是共同的命运?(掌声比刚才热烈)

生:他们是心境相同。 (几个声音)

生:生活处境相距那么大,心境怎能相同?(几个声音)(赞成者纷纷站起来)

生:他们都无力主宰个人命运,有相同的失落感。

生:他们都遭遇人生中的不幸,有相同的失意感。

生:他们都经历由繁华的京城到僻远的江州的过程,或官场失意或情场失意,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生: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高明的演奏艺术家沦为商人妇,锐意改革的志士被贬闲职;他们都受到过情感的冷落:商人冷落琵琶女,皇帝冷落白居易。

师:说得好。其实,情感的共鸣是不求身份的相同和地位的平等的。你们听过《二泉映月》和《梁祝》吗?听得懂吗?好好地思考一番就能明白这里的实质。

师: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今古,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心境相似,都能产生共鸣。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是在倾诉“平生不得志”,也好象在述说“心中无限事”。这恰恰是白居易人生经历的写照和心灵的再现。白居易听出了弦外之音,也算是琵琶女遇上了知音。这音乐缩短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的心灵靠得很近很近,诗人认为这乐曲是为自己而奏的,听“凄凄”的琵琶乐,想“不得志”的人生,泪流满面,打湿青衫,这是来自诗人心灵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诗人的肺腑之言。这句诗能成千古名句,是因为它道出了世代不幸者的共同心声。当人们吟诵这诗句时,总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案例反思:这是一个导研的片断,研中有练,不应该机械地使用模式,模式只是一个操作框架,应该把学生的整合思维作为核心。

案例:语文学习,可以这样有趣

一天早读课,班主任找到了教语文的李老师悄悄说:“你昨天给学生讲了什么有趣的内容吗?昨晚值周老师巡夜时,他们还在讨论语文呢。”李老师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了学生的休息,以及班集体的管理,无论如何都不该小视。下自习后,他把该寝室的同学叫到了教室外询问。学生边笑边告诉他:“昨天晚上,我们对上课学习的人物性格分析法进行了引申,大家越说越搞笑,就特别兴奋,忍不住大声地说起来。”李老师先批评他们不守纪律,可还是忍不住要问一下他们谈笑的是什么。学生告诉他:“先还是说的葛朗台的守财奴性格和阿Q精神。”“后面就说的人的长相和名字了。”“我们说到王勇的一个表哥,那次来我们寝室一趟,大家就丢了东西,大家觉得他的长相就特贼。”“是吗”李老师看王勇。“是的。”王勇回答,“头发贼光,西装贼挺,皮鞋贼亮,往脸上一看,贼眉贼眼。”“哈哈哈……”“他本来就是贼,所有的亲戚都讨厌他。从外貌看就不像好人。”“那你该帮助他才是。”“我是想帮,可人家不听啊。”“还有什么好笑的吗?”………“通过昨晚的讨论,你们有什么感悟吗?”“有,晚上不能再闹了。”“哈哈哈…”“我不是说这个,这个当然很重要,我是说语文方面。”学生纷纷争着说:“有,我觉得读文学作品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呢。”“就是,我觉得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不就是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方法吗。”一个学生夸张地开玩笑:“我现在才真正地感觉到了语文的伟大和可爱,啊,爱你语文!爱你李老师!”……

案例反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时,教师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才能落到实处。

⑷阅读导学课的有关说明

①阅读导学课实施的条件:一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导学课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有全局观念——阶段的训练计划和课文学习的计划。每个计划自成体系又前后相连。二是每节课的分点教案。如小说就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落实到单元中就该一课一个重点。高中小说四个单元,就可以将四个方面的内容细化为十多个要点(不一定平均用力,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人物方面就可分别研究细节与人物、语言与人物、动作与人物、身份与人物、环境与人物等等,教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点,训练题,控制策略,激励方法,指导评点方法,操作过程,情况处理设想等。三是明确的训练和操作策略。课堂上以激励为主,适当点拨。

②阅读导学课应克服的误区:一是片面理解“一课一得”。搞单打一的训练,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二是课堂训练的目的性不强。教师在教学中无意识的拓展,不仅会浪费时间,也影响训练的效果。三是课堂操作,指导不细。忽略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严重挫伤学生的创造力;出现问题,没有解决,也可能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点。设计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多方设想。

三、语基任务驱动教学课

语基任务驱动教学课,是一种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新发展区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为依据,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与一般基础教学课最大的不同:一是识记量大。任务驱动教学,以识记知识和建构网络为目标,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记忆,将看似琐碎的知识以板块或模块的形式记忆下来。二是活动和训练强度大。任务驱动,以分钟为单位,以眼、口、耳、手、心的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和应急反应,以听写、默写、回忆、抽背和快速辨别为考查形式,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记忆器官和思维的神经,使学生真正调动全部的注意力为语基的学习服务。三是学习收获大。学生学习的板块明确,内容集中,注意力集中,散碎的知识被全盘激活,辨识思路清晰,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神奇的自信,对大脑的记忆开发和敏锐的识别技能信心倍增。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适合当前学习背景的语基综合能力训练法。

⑴语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针对的背景

①语基知识多而杂。汉字的形、音、义,词语,病句,文言实词、虚词数量繁多,如何记忆总是让学生望而生畏。

②语基知识遗忘快。散碎知识必然难寻规律,今天记了明天可能忘记,放弃记忆就等于前功尽弃。

⑵语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①目标导向。以单一集中的目标引领学生的记忆和辨析活动。

②强制记忆。多种记忆手段同时运用,提高效率,让大脑的潜能爆发出来。

③反馈调节。以定时的记忆与抽查来加强记忆的精度和辨认的准确度,确保学习的效果。

④系统结构。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结构,这是能力形成的基础。

⑶语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任务设计应注意:①目标明确;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平和基础情况;③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④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⑤任务应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进行;⑥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⑦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当性;⑧开放性。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成果也可各不相同。

如:记忆常见的错别字。教师可以将单元、单册或整个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字形发给学生。

第二步展示任务。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交代学习任务、目标和评估的办法,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如三分钟记住150个词,一节课记住1200词,看谁记得快,记得准。记忆的方法可以是读、看、写、听、想,多管齐下,也可以是重点记自己认识有误的字,方法各取所长,只求速记完成。

第三步完成任务。教师突出训练重点,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摸索方法,探究结果。完成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可以用:①自主探索,独立完成。②协作学习。成立学习小组(一般为5人),小组内既合作又竞争。

在学生记忆的过程中,教师按一定的时段,如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等,进行抽查听写,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以便纠正、点评。

第四步效果评价。教师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用激励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如错别字快速辨认训练,教师可发一份100词的测试题,规定3分钟,让学生大脑释放出高速“电流”,对记忆内容做出快速反应。教师在点评时热情激励,如“一分钟能记住100字了,多么神奇的大脑啊!”并注意节奏和进度的把握,以多数学生完成任务为宜,确保训练任务落实。

第五步归纳总结。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错别字记忆后,要注意提醒学生归纳出字形、字音、字义快速辨析的方法,以及结构对照变析法、分类辨析法等。如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应作三方面的总结:一是散文的特点在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怎样体现;二是不同的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是单元的相关知识记忆是否清晰。

案例:一节课学了一周的内容

孙晓燕,高2008级26班复读生,成绩中等。

展示任务,字形定时记忆:本节课完成1000个常用易错字的识记。

完成任务,开课后一分钟识记,测试,她记住了80个易错字。教师总结鼓励,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注意力集中,眼、口、耳、手、脑多管齐下,全力以赴。第二个一分钟识记,她又记住80个。教师再总结鼓励,强调注意事项……

过程观察,第十个一分种,她注意力集中,眼看,口念,耳听,手写,脑记,情绪高涨,结果记住了103个……

效果评价,这节课后,她很有感触地对老师说:“太神了,我没有想到一节课能记这么多内容,在以前的话,要记一周了。”

案例反思:学生从来不缺少智慧,缺少的只是开发的方法。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开发语基综合能力的方法。

认识和操作误区:1.有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最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形式。2.认为学生课堂活动是浪费时间。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如果学生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自愿地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任务驱动教学正是要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3.任务越多越好。任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排斥机械操练。尤其对于高中毕业生应对高考,机械操练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任务教学中也离不开这种训练。5.任务分配不当。任务的设计和分配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6.没有评价和总结。任务布置下去后,应有指导和检查;任务完成后,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任务完成后自觉构建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体系。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