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选修教学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不但不朽之作传诵千古,而且大诗人辈出,像群星一样光耀着祖国的天空,其中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则是一颗独放异彩的耀眼明星。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一语道破其独放的异彩——诗中的绘画艺术。他毕生研制佛法,深究禅理,他对空间、时间、声音、光线敏锐独特的观察能力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观景成画、借画作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把绘画艺术——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融汇到创作中来。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成因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等的气魄。但到后期,则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特别是山水田园诗为多,王维的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回顾王维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仕途失意,信奉佛教。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21岁时就中状元。但是,王维在仕途一直不顺利,所担任的多是闲官。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相政,王维内心的苦衷是可以想见的,“知朝政之日非,思归隐而未能也”。直到60岁时,王维才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宏图大志无法施展。因此,王维很早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如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特别是给孟浩然的一首诗更见一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很普遍,并且,大量的吸收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迅烈的宗尊之争,南宗禅,亦即中国化的佛教始以正统焕发于世。颇有意趣的是王维与南北宗及其重要人物都有过甚密的交往。 在这样的条件下,王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进一步的升华,融进诗歌之中。如同大多数的盛唐士子一样,王维也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把返归大自然当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由于他多才多艺,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因此,他对自然美具有独特而又敏锐的感受,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略加渲染,旧能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很耐人寻味。禅宗修养又令他心境空明,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在清新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也升华到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明净秀丽的诗境。 但是,王维和他的好友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相比,区别很大。王维在遭受到人生的挫折、正视了社会的诸多矛盾之后自甘退隐,因此,他的内心趋于平静,是充实的,反映在诗中便呈现出一种真正恬淡美好的风格。孟浩然的退隐则是失意者寻求的一种解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他在描写山水的心境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一份抑郁和对社会冷淡的情调。最主要的,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比起孟浩然来,王维不仅许多诗更接近画,而且善于以山水画家的眼光营造意境上达到某种自觉的程度,不但有一层层的构图,而且有鲜明的设色和具体描绘。使读者先见画,后见意。因此,“诗佛”为王维。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 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因而成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代表。同时,王维善画,是唐代“水墨渲淡”画派的代表。王维二者兼善,又把二者相融,在山水田园诗中,通过绘画艺术的运用,把诗情和画意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1、从构图规律来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立意、取言、布势、虚实以及画眼的设置,使其诗中的山水田园呈现一种构图完整、精当而独到的画幅。 立意精当。立意是构思设计的依据,是一幅画完整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首诗的生存前提。作为一个丹春妙手,王维在《画家秘诀》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王维在田园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中,诗人将写人写景作了精心的安排:首联写景,颔联写人(自己),颈联写景,尾联写人(裴迪)。风光、人物交错出现,使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有远景的“寒山”、“落日”、“渡头”,有近景的“柴门”、“墟里”、“孤烟”、这种人情物象交错,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形成不能不归功于“意在笔先”。当然其名篇《山居秋暝》、《新晴野望》等诗篇都能体现其立意之功力,我仅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作了具体赏析。 取舍得当。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色都是他通过深入观察、分析体味后,从感情上升到理性的取舍后,选取最能表现其心境的典型画面。如田园诗《渭川田家》就通过了精选的“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最能体现田园之趣的四幅画面,生动细致的描绘了关中小村的田园晚归图,加之尾联“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的感慨,既表现了诗情,又托出了画意,使全诗寓含赞美欣悦之情,透出恬淡闲适之趣。再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首联一幅田家生活图,颔联一幅田野风光画。是夏日积雨辋川时,物我相惬之典型美景。区区四句诗,两幅画,足以表达悠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另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与之有异曲同工 之妙。 势在必得。山水诗是以山水景色为语言载体的艺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布势,可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流动感,也是使山水诗富有生机的良好表现手法。王维的山水诗《终南山》以夸张的手法,极写了终南山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的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连海隅的磅礴气势。加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给人的流动之势更添画面的生机。相形之下,唐太宗的《望终南山》中“重岳俯渭水,碧峰插瑶天”二句,只从山之高峻入手写峥嵘,就逊色许多,气势不够磅礴。而王维的山水诗《汉江临泛》中“楚塞三相接,荆门九派 通”以雄健之笔勾勒出汉江周围雄浑壮阔之势,虽未提及“汉江”二字,但汉江卧“楚寒”、接“三湘”、通“九派”的浩瀚气势已尽收眼底。再比较《终南山》与《汉江临泛》,一取纵横二势,一取广横二势,构思既平衡而不呆板,绘出山川河水的壮美神韵。 宾主有序。构图中讲究宾主关系,但王维在《山水决》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既道出王维重视山水画之取势,又阐明绘画中的“宾”“主”之间的协调呼应关系的重要性。有《山居秋暝》为证,王维以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中景为主,而其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山”“清泉”“日暮”的环境只是给中景营造了一个清新、爽朗的气围,衬托出中景的清静空灵的意境。不仅呼应了主题,而且使诗中的景更为耀眼,从而使主宾之间得到和谐一致。 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构图法则赋空间以生命,从而达到“实而有理,虚中有据,实而不虚,虚而不空”的境地,王维的《汉江临泛》中的首联“楚寒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和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密不透风,一疏可走马。布局疏密相间,一聚一散,一合一开,以虚中有实,实中见虚,使汉江雄浑壮丽中富有流动变化虚幻之感。而《新晴野望》中“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近实,“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的远虚,是作者通过川流的溪水,把人们的视线由近出的实景引向了远出的虚景。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才能使得田园诗中的美景既丰富又有层次,表现出了王维的融画理入诗理的高深艺术造诣。 画龙点睛。起点晴作用的是画眼,是画中上的焦点,如人的眼睛虽小却引人注目。中国山水画中画眼睛通常是房屋、人物、行舟作为全画的主点,起点睛作用,而王维却巧妙的把画眼运用成了诗眼。山水诗《终南山》以首联、颈联绘制了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终南山画卷之后,再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结联,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畅游终南山、品味醉人美景时,未能尽兴,欲留宿山中,明月再游,尽兴才归的心情。诗人以“以少总多”的画眼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眼效果。再如《汉江临泛》的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即是典故,也是诗眼,更是画眼。欣然陶冶于山水的诗人,自己的出现和虚幻的历史人物的重现与其首、颔、颈联的山水画和谐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如以“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结联的田园诗,把人物事南田的动态显现在田园静画面上 以动显静,静中有动,使诗中的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活了起来。可见,王维诗中的画眼又是诗眼。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使画面为之一亮,诗也为之一新。 2、从透视法的运用来看,王维《山水论》中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恰恰是运用现代透视理论对山水画法的精辟论述。而此画理被王维融入山水诗中,真是妙不可言。在王维的《终南山》中,首联“太乙近天都,莲山到海隅”,巧妙的运用了自山下而仰山颠的“高原法” ,描绘出终南山的突兀之势和旷阔气韵;而颔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涂远法” ,显出终南山深远意境。而在《新晴野望》中运用了由“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近景和“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的远景相结合,是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法” 和”“有近去广水,广阔遥山看”的“阔远法” 的结合,从而营造了一幅平静而广阔的田园画。而在《汉江临泛》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和《过香积寺》的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云峰”。正如他在《山水论》中描绘的“远景烟叠,涂岩云锁”。“与山欲晓,霭霭微微”。这又恰如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所论的“烟雾暝淡,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的“迷远法”和“景色之绝,而微茫缥缈者”的“幽远法”的运用。 王维以上“六远”透视法的妙用使诗的韵致倍增,而出此之外,透视法运用的更为绝妙的是《终南山》的散点透视法和“高远”。“涂远”透视法的综合运用。综观全诗,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是未入山之前,立足山下所观之景。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立足山腰之景。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是游至山颠,立足山顶所望之景。而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是下山后,立足山下之视点所及。王维通过移步换景,流动观照,把四个散开的观点结合在一个画面上,这种散点透视法和首、颔联和”寓远法和“深远法”的双重运用,把诗中画面透视规律演绎到了极致。 3、多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捕捉。王维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在笔墨上,善用多笔墨,以“破墨山水”著称,风格是“水墨渲淡”。在设色上,以淡彩为主,表现自然韵致。同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描写小景的,笔墨淡,如宁静空灵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不设色,清淡到极点,空灵到极点,静谧到极点,神韵也到了极点。其《山中》一诗则是刻画中景的,恬静而带生机和华乐。“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淡淡的水墨,冷冷的颜色中,又点缀着几点星光样的红叶,平淡中显露了生机。特别是“空翠湿人衣”一句,运用环境色把物我交融在一起。无独有偶,《书事》“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也把环境色运用的巧妙。而其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都是白色和绿色的冷淡中点缀着几点星光似的暖色红和黄,冷静中透着活泼。其“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中,一红一绿,一暖一冷是否让人觉得对比太强烈太刺眼呢?其实不然。诗人把“红与宿雨”,“绿 与春烟”相调和,达到了水色交融,和谐一致,读来让人不觉想起掬它入口。王维也有描写全景的《汉江临泛》,以雄浑水阔的汉江周围和迷蒙若有若无的江流山色,似动非动的城邑天空构成水墨淡彩画卷。尤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着墨淡远,气韵生动。明人王世贞曾谓此二句是“诗家之俊语,却入画中三味”,称赞此二句俊俏轻灵,却又深通画理。 4、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写意以表现印象情趣的雄浑完整为旨,工笔以具体刻画,精雕细刻见长。王维以工笔细描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早春山景只通过对辛夷坞中之辛夷花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意境。而《终南山》则以写意的大手笔绘出“太乙近天都”的高峻和“连山到海隅”的意广。颔联以“白云”、“青霭“的迷朦挥洒流动之势,以“阴睛”两分的众壑衬托出幽深之境。王维以这种简略、大气的笔触尽显对一个浑然天成的终南山的印象情趣。上述两首诗,一工笔细刻,一传神写意。而《山居秋暝》则是二者兼用。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大写意手法营造出秋雨过后的空山之静与净。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工笔刻画出山中松间先影变幻之韵味和山泉清澈流动之感觉。写意传神和工笔细雕两相结合,两相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把绘画艺术运用的出神入化。而这些主要是其后期隐居终南、辋川之作。其实,其早期的绘画艺术运用已初见端倪。如,“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和“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而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已充分显示其能以绘画构图取势的绘画技巧来表现景色之壮丽。而其绘画艺术的运用已是在早期的不断的审美实践中,由潜意识的表现过渡到自觉意识的运用,从而达到成熟。从客观来看,王维的主观思想完全融入在山水田园的美景中,以一种山水田园的静态画呈现在世人面前;从主观来看,山水田园的恬静之美为王维的心灵所熔铸吸收,完全融入到王维的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之中。他采取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便其渴求心灵的清、空、虚、静的情感与山水田园的静谧、幽雅的美景完全融合,从而用心铸造出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山水田园诗来。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影响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可见王维在唐诗发展中地位之重,影响之大。而王维之所以能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其归功于“维诗词美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其妙在设色而“意自远,画中之白描高手”。与王维同朝代的殷播和清代的徐增的评价,恰恰点破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艺术的出神入化的运用。王维正是以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使诗情中有画意,以画意显诗情,“故当时号为诗圣”。后人对其评价之所以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独特的绘画艺术的运用滋育了后人。从诗的角度看,“维诗清逸,追逼陶谢”。从画的角度看维诗“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居之趣”。如辋川诸诗, 其“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其融画入诗,把绘画艺术运用到诗中,倍增诗的韵致,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王维把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相结合,相融合,正体现了现代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的重要性。 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光耀四方,流芳千古。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