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是最幸福的人(人教版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庸是一种生活艺术,中庸之道是生活法则。

“极高明”是智慧吧?但智慧只表现为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它可以是极高的、极端的认识,却不能用以处世待人。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就是“高明”,哲,就是“中庸”,通俗一点来讲,我们要把极端的聪明和中庸的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进退自如,达到和谐的状态。程颐先生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意思是说,不偏于一方叫做“中”,不改变常规叫做“庸”。这个“常规”,包括规范和规律,自然也包括习俗和经验,甚至人情。

子曰:“过犹不及也。”他叹息,“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聪明人实行中庸之道时常常超过了它的规范,愚笨的人实行它时又常常达不到它的规范。他打了个比方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就像人们吃饭,没有谁不吃不喝的,但很少有人能品尝出其中的滋味。发挥一下说,碰到美酒佳肴,就狼吞虎咽,遇到粗茶淡饭,就挑肥拣瘦,对于健康是最不利的。什么样的饮食方式最健康?不狼吞虎咽,不挑肥拣瘦,啥饭都吃,而且只吃七八分饱,这种饮食方式养成习惯,就是“中”,合乎饮食之道、健康之道,为人处世又何尝不如是呢?非要固执的认为自己最公正,自己最合理,自己的认识最正确,固执己见,就如同偏食,偏好美酒佳肴,并且认为大家都应该吃美酒佳肴,这还能算实在吗?道德极端主义亦如是,最高的道德是大家追求的,但并不是一定要大家奉行的。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你见了无家可归的乞丐是批评教育、加以制止呢,还是慷慨解囊、出手相助呢?在这种情况下犯道德极端主义,乞丐们岂不要怒目相向,挥棍打你?孔子举出舜帝的例子最能启发我们。“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舜帝真可算得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了吧!他喜欢向别人求教,而且善于对那些浅近的话仔细审察,听到不合理的恶言便包涵起来,听到合理的善言便加以表扬。他度量人们认识上的两个极端的偏向,而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他们。这样,舜帝才成其为舜帝呀!治理天下也是与人相处,中庸之道可做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岂可不遵从之?孔子还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治理国家秉持公正,高官厚禄推辞不受,锋利的白刃一踏而过,君子可以做到这些,但是他们却很难做到中庸之道。“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明君贤士常常超过中庸之道,不贤明的常常又达不到中庸之道。孔子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治理总是难以平稳发展、和谐繁荣的原因。治天下如舜,是天下大幸;天下人处世如舜,是社会的大幸;与人和谐相处如舜,是个人的大幸。

正己而不求诸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