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记语文课中利用电化教学的事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贵州省普安二中:追 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语文教学主要围绕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中得到重要体现的主要是读和写,听说能力的考察相对薄弱,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使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电化教学能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并能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现举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以供同仁参考或借鉴: 一、如执教《故宫博物院》时,没有到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头脑中缺乏实感,好与否只是听老师怎么说,就怎么理解。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十几分钟的电视录像,把故宫的直观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故宫的形象更具体化了,言、形均融为一体,鲜明的色彩、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感性材料十分充实,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 二、学习《沁园春•雪》时,在显示屏上展示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关长征的影视剪辑、毛泽东同志的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去体会那艰苦卓绝的年代,在红军,在毛泽东身上体现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疏通文章采用板书式的文字、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归纳;布置作业,采用画面形式;练习朗读,则配以音乐和图片。这样,就极大丰富了课堂,增加了信息的密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参与的状态。这种快速、直观、生动、形象的优点更是常规教学无法相比的。 三、教学《孔乙己》时,对孔乙己形象的准确理解是个难点,而在教学实践中,恰恰有一些学生所提取的关于孔乙己的意象仅仅停留在“可笑”这个层面上。为了使学生透过孔乙己的“可笑”去认他的“可悲”,教师就可以抓住作者对孔乙己入场和退场时两次典型的肖像描写,运用幻灯或电脑对孔乙己两次不同的肖像特征进行镜头组合后展示,修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意象。 四、讲解《荔枝蜜》之前用幻灯展示荔枝林、荔枝蜜、采蜜的蜜蜂、劳动的农民这些图景,让学生合理地进行联想,将这些图景串联起来,这是连锁联想的训练。 五、学习《天净沙•秋思》时,结合着二胡曲《江河水》的配乐,要求学生联想除了课文提到的之外,还有哪引进景物有体现“断肠人在天涯”的心理感受,这是相似联想的训练。 六、学了《向沙漠进军》后借助“我国改造沙漠所取得的成就”之类科学影片的部分镜头,要求学生想象“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这是创造想象训练。 七、教授《春》时,可以在屏幕上展现春天的场景,诸如万物复苏,小草萌动,柔风细雨......,同时配以乐曲《春之歌》,使学生迅速入境。在优美的视频形象中加入激情涌动的朗读,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充分领略春天的美,教学效果就不难想象了。(另外,也可使用“翰林汇”或“科利华”的教学软件。) 八、教学《海燕》,用传统方式教学,教师往往要花一定时间进行“自我示范”或者以录音替代的准备,上课过程中,又要就有关停顿,重音、词语、速度、节奏等诸多问题向学生一一口头提出。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我们可以把诗文在画面上做上标记,并在各种符号旁加注说明,配以茫茫大海或海燕展翅飞翔、高歌的画面及录音,再加上绘声绘色的配乐朗诵,这样学生不仅会从中学到停顿、轻重、速度、词调等的朗读技巧,从而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使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九、讲《记一辆纺车》中有一段是描写纺线竞赛的场面,作者在描写场面的壮阔、气氛的热烈、竞赛的气势时,想象古今一些群众性大场面,又从不同生活侧面进行联想,用“沙场秋点兵”比喻“壮阔”,用“盛大节日赛会的场面”比喻“热烈”,用“机群起飞”和“万马奔腾”比喻“气势”。这些思路和方法,都可以用幻灯、电脑设计等手段展示出来,然后再演示一些其他场面镜头,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描述,就能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练习。 十、教学《七根火柴》,当进行到无名战士最后为革命献身的场景,我出示了无名战士留给人世间最后一个形象的图片,并配上凝重而深沉的钢琴曲《命运》,再用悲壮的语调范读相应段落。此时,画面上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动作——像一只路标高高擎着,手直指远方,党证中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阴沉沉的天空、无边无垠的草地以及低沉的背景音乐,构成了强烈的情感氛围,这一切怎能不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此时此刻,老师、学生、画面上的无名战士和卢进勇、作品中的无名战士和卢进勇与悲壮的音乐氛围已完全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也因此生动起来。 十一、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十二、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十三、如指导朗读古诗《静夜思》,我制作课件时,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播放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聆听配乐朗读,把学生带进一个明月当空,诗人倚窗思家的环境中。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这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节奏,并用缓慢、低沉的音调把诗人身在异乡那种孤独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大声读,反复练习。最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读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同时,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十四、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 、“烟雨阁诗词库” 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 总之,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电化教学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