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真实,拒绝表演(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史先慧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语文课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发生转化,多媒体技术得到应用,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

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盲目标新立异,小品、相声、歌舞等等进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内行人都知道其实效。语文教育已由应试教育的极端走向过分强调所谓的“素质”的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师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个性教学。

二、完全否定传统教学,过分轻视朗读教学。

多年的语文教学事实证明,传统的阅读背诵有其独特的作用及魅力。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们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师生的激情在课堂上熊熊燃烧起来,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迈上一个崭新的境界。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倾向

语文课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变得越来越迷茫。语文教师不自觉中身兼数职,道德思想家,历史学家,风俗研究家,哲学家……什么原因?盲目的“拓展”。新课标所,语文教学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但拓展的基点是课文,拓展的时空也是课文。拓展,是思维活动的扩张,如增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等,是扎扎实实的拓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拓展活动似乎更多的是架空了课本中心,游离于课本之外,导致了拓展的泛滥化,无意义。

四、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作为的倾向

李海林老师在《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中把“教师不作为”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种现象:

一是教师无设计。新课标将教师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与指挥、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判。但现在有的教师走向了“无目标”“无预设”“无教案”的地步:教师只要走进教室就行了,一切都走着瞧。

二是教师不活动。有的公开课上,教师走进课堂,然后喊“上课”,接着宣布上哪篇课文,最后提了两个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为学生传话筒。下课铃响后教师说:“这一堂课,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极大的创造力,老师非常满意。下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干活儿了,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

三是教师没立场。过去是什么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教参;现在彻底变了,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有些课上,关于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是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出格的理解。但老师却不做评判,生怕自己一发表意见或指出学生的错误,就破坏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违背了创造性阅读的原则。

用严华银老师的话说,这种教师不作为现象是教师在误读新课标之后“一下子全线退出甚至自暴自弃似乎是赌气式的撒手”。这样的语文教师,已经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职责。语文课要这样改下去,是很可怕的。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反思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倾向。要消除这些不良倾向,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从语文教师抓起,一方面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开展有关新课程理念解读的培训活动,在思想上让广大语文教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要重视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标准制定者们应多与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沟通,以便了解实际情况,并尽量消除课程标准中仍存在争议的地方,以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最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个人,要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精神,保持住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

作者邮箱: mydearsxh@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