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本,迈向新世纪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教育理论正在逐步形成,我们的教育向何处去?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观照我们的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处在风头浪尖的语文教学,又该怎么办? 在新千年第一年即将过去,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亮我们的时候,2000年12月1日—12月29日,在黄鹤楼下的湖北教育学院,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月的“第二期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给了我这个难得而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校领导,感谢这一个月里为我辛勤代课的高晓红教师,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免去了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一、培训内容简介 这一个月的培训内容,异常丰富:既有对语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也有对语文教学成绩的肯定和一些中肯的建设性意见;既有对语文教师必备素质完善与提高方面的要求,也有对语文教师旧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既有常规教学技能的培养,也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但贯注其中的,是一条“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所以,结合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我用《立足人本,迈向新世纪》这个标题,就一个月所学向领导和各位老师汇报,谈谈我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本期培训班,共开设课程和专题30个,虽然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授课教师也没有能够深入地展开论述。但在我看来,不说听课后收获有多大,至少为我们指出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充实、完善自己指明了一个方向。所以,这个课程计划上报教育部门,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个蓝本。下面,我们把这个课程计划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以便老师们对照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的世纪里做一名合格的新型的语文教师。 1、《继续教育专题报告》 2、《作文教学新视野》 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发展动态》 4、《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宏观思考》 5、《新时期文学思潮》 6、《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概况》 7、《新教材新大纲研究》 8、《中国现代文学的话语转型与中学语文教学》 9、《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10、《中学语文理论与实践》 11、《对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思考》 12、《中国古典词语的鉴赏与吟唱》 13、《新时期学新诗潮研究》 14、《古代汉语与古代人文精神》 15、《语文新教材探析》 16、《作文教学研究》 17、《科研论文写作》 18、《现代阅读教学论》 19、《传统语言学在语文教学研究》 20、《汉魏六朝诗歌美学》 21、《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22、《古典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23、《方言文化古今谈》 24、《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5、《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6、《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27、《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40学时) 除了上述二十七个课程,另有《观摩与研讨一次》听优质课三次。根据上述内容,我根据它们的作用将其归为4类: (一)拓展知识视野类; (二)更新知识结构类; (三)重建新型教观类; (四)装备教学手段技能类。(即着眼常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与使用现代电教手段二方面)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围绕上述范围或更大范围不断提高自己,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下面,我就所学内容排选几门学科向教师们简要介绍: (一)《科研论文的写作》 (熊忠武教授) 1、科研论文的概念:是进行科研或描述成果的文章。 2、三个属性: ①科学性 ②创造性 ③平易性 3、学术论文的选题: ①、选取有科学价值、现实意义的课题。(如“创新教育”专题、“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专题) ②、选取有开拓性、创见性的课题。(如《标题:最佳切入点》 《十堰教育》2000年第二期) ③、存在疏漏、填补空缺的课题。(《把握“引文”传递的思想情感信息——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六处引文浅析》(《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第五期) ④、纠正旧说谬误的课题。 (如《谈<出师表>的潜主题》 《中学语文》2000年第一期、《主题,一个多元开放性系统—兼谈<藤野先生>的主题》 《中学语文》2000年第五期) ⑤、捕捉学术灵感 平时灵光一闪的题目,要迅速记下来,然后在学习中积累材料,完成自己的灵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谈) ⑥、注意选材大小。 一般来说,没有发表过文章的同志,不易写大文章,一是自己的写作驾驭能力;一是自己的学术地位。应先从小文章小题目着手,写2000—3000字的文章,也容易提高投稿中率。 4、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有一套自己适应的模式或写作程式,那也将是并不困难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也摸索出了一套感到很实用的模式,它和执讲者熊忠武教授介绍的大体一致,下面,我就把这个模式介绍给各位老师。 ①、制定计划 选题→限定论点→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资料与论点相结合→明确论点→选择材料→拟定题纲→执笔撰写。 ②、材料与论点的结合 ③结构选用 A、直接推导式:A→B→C→D 适用于小题目。 B、并列分论式: A→B C→D G适用于中等大小题目 E→F C、纵横混合式 前两者的结合,适用于大的题目。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观点》(史绍典、特级教师 省教研室主任) 1、发展的观点: 为了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句话,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从武汉回来后,我认真地学习了郑校长新自起草的《市六中章程》,其中第8条,就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到了服务宗旨和高度。在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学校已经走在了前面。 2、培养学生写作和交往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状态是其核心。尊重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自尊自重,三者缺一不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和交往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培养学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越发达,这一点尤为重要。 4、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的核心便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作当“人”看,建立崭新的师生观,落实到课堂上。 ①扬学生所长的教育教学观; ②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选择教育内客的能力。 ④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⑤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差异。 把以上几方面的观点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三)《作文教学的新视野》(张银华 武昌区语文高级教研员) 2000年3月份,在国际“环保日”论文大赛中,中国学生获一等奖第五名。(一等奖共五名) 第一名《保护150只野天》 (加) 第二名《保护蝙蝠的家》 (英) 第三名《我发明了狗尿收集器》(日) 第四名《改变看世界的方式》 (美) 第五名《和地球着朋友》 中国“①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破坏;②98年洪水;③北约;④英雄;⑤号召 1、范围大小不一(外大中窄,外宽中严) 2、理解不一(写我/写人、写心理/写观点) (中:给自己看,外:给别人看) 3、目的不一(写作价值,交流思想/写作宣传,广泛号召) 4、个性特征表现不一(自我、自由/我们、人类) 5、老师的指导不同: ①强调目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写作技法和结构; ②强调个性张扬、鼓励自由创新/强调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6、结合国际作文教学的主潮流提出: ①作文的开放性;②作文的创新性;③作文的生活性。 7、作文批改的层进性 ①先改字词句;②看段与段的衔接;③看中心是否明确;④看语言美不美。 不要每次批发作文都胡子眉毛一起抓,不仅增大老师的工作量,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洪镇涛 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学成绩巨大,不容抹杀,但不足和失误也很多。 1、不足: ①忽视母语教学规律,过于求助于科学主义方法,在追求科学化的道路上陷入误区。其具体表现为向数理化等学科靠拢,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外科手术台,把课文大缺入八块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样做,精确精确了,但是,语文不是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给构;不仅是一门认知学科,更应注重在这门学科学习过程中“人”的作用,应重人文性、整体性综合性、模糊性。它既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显性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隐性能力。 ②忽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如对西方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借鉴较多,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有的老师围着这“三论”转圈子,大做文章,“三论”固然是先进的方法论,但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研究过少,如“诵读”教学,如“应对”等语言训练,如“启发式教学”等。就“启发式教学而言,我们往往在没有理解其内核的时候,就机械使用,追求课堂活跃气氛,老师一问,学生一答,好不热闹,其明显敝端有二种:一是简单设问,学生只需用“是”“非”回答,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一是把学生引入预设的圈套中。事实上,这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善良人格的淡漠,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恐怕我们无法回避。 ③对共性问题着力较大,成果较多。加“教”与“学”的关系等,但对其它问题研究不多,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和个性上研究不多,语文本体层面上改革不够。就拿修订新大纲来说,“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对语文学科的这个定性,是不是也适用于“英语”呢?可见,至上而下,对语文的本体和个性研究的力度还不够。 2、失误: ①以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和理解代替学生对语言本体的学习。 ②以对语言材料的全面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 ③以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代替学生对语言的深入领会。 ④侧重语言知识静态重复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语言实践。 ⑤偏重技法传授,忽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语文新理念和新体系。 洪镇涛先生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他的“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观念在全国有很大影响,与开明书店合作,出版了一套颇有特色“洪氏”语文教材,在全国十一个省区都有实验区,下面,我介绍一下他的“学习语文的理念和体系。” ①、抓根本,把握语文本质,学习“语言”。 他认为,从某种上意义上,“语文”等于“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便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所承载着的知识承载着的感情,承载着的文化,承载着的思维。 ②、遵循一条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前提、关键、基础、目的) ③注重二个方面——a语言的直接吸收和积累 b语感的习得和积淀 ④把握四个结合:a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b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c 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相结合 d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相结合 ⑤加强一个联系: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⑥建立一套常模: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⑦设置七种课型:a语言教读品味课;b语文自读涵泳课;语文鉴赏陶冶课;d口头语言实践课;e书面语言实践课;f语言基础训练课;g语言能力测评课。 ⑧运用多种方法:a美读感染法;b比较揣摩法;c语境创设法;d切已体察法。 ⑨培养四项能力:“读、写、听、说”(按新大纲的提法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二、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一次学习,虽然谈不上有脱胎换骨的感受,却使我觉悟到了海阔天空的内涵。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向领导汇报,与老师们交流探讨: (一)、四个“一”: 作为跨世纪越千年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的幸运,不是每一个世纪教师都有这样的荣光的! 1、一篇文章 一个不能自己写作的语文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老师,您能写一篇给我们看看吗?”面对学生真诚的请求,如果我们吱吱唔唔,无话可说,当然不能说你是一个很不合格的语文教师,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你的威信,你的教学效果就会在学生的怀疑中大打折扣,这是毫无疑问的!难道我们愿意平平凡凡地做一辈子的“教书匠”吗?难道我们不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吗?看看我们的前辈,叶圣陶、刘国正、张志公,哪一个不是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师的执牛耳者的呢?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 2、一堂课 “一堂课”,即一堂高质量的竞赛课或示范课。一个没有上进心的语文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既然选择了教书作为我们全部的生命和永恒的事业,没有理由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默默终老。如果在教学业务上,我们不是锐意进取,不能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而是总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今天学魏书生,明天学于漪,后天学钱梦龙,恐怕不是好的心态。当然,我不是说“魏书生”的没有可学之处,而是说我们要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融百家之长代己之短,形成鲜明的有个性特征的教学方式,拿出一堂拿得出手的竞赛课或示范课,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3、一个课件 毫无疑问,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视听结合,增强感知效果 人类对外界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其接受的效果,取决于人脑对信息识别能力和信号传播的强弱,如果信号是强烈的,感觉到的刺激也将是强烈的、持久的。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电脑课件,可以把课文中的语言符号和口头表述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能够极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度。可以说,课件的使用,能以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大容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②激发兴趣,调动主体投入 使用电脑课件,不仅能充分适用历史资料和现实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而且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口述加板书,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抑。当然,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条件去苛责我们的前辈。但我们有了这个条件,我们可以使用课件,可以把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容易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③节省时间,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至少,使用课件,减少了教师在板书上很大的工作量,课堂教学的容量会有很大的增加。同时,使用课件的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因,实践证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电化教学,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加速知识传递的含量和速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优势还有很多,不再赘述。在我区第七届“金烛杯”大赛后,我感触良深,倒不是为执教者精彩的教学,而是为课堂效果而震憾。 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包括其它学科教师,都要能够制作一手好的课件。如果总是请别人制作,恐怕在教学思路、教学效果上受到诸多的不利影响;如果自己能够制作课件,可以充分保证自己教学思路的贯彻。 4、一条路 “一条路”,“路”指的是信息高速公路。 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因而,信息化也必然成为教育的新的唯一出路。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而网上寻找有用的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够从网上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应该是当今教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之一。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知识经济的时代和知识信息的爆炸,人类不可逆转也进入了学习社会,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历史,“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生的内在财富,“终身教育”正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地球已经在为一个近距离小范围的村落,人类社会生活行为的民族和种族差异渐趋弥合而呈现为全球整体特征:经济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动力。一句话,世界经济已走到了知识经济的窗口,人类社会生活步入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和时代下,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将日益加大,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未来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社会对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占有量的大小退居次要地位,知识的更新和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去创造才是最重要的。 何谓“终身学习”呢?即学习应贯注于人的一生。它是人类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人类个体知识接受能力有限性矛盾冲突的产物。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对人类社会新知识体系发展趋势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 50年增加一倍。马丁的论述是否精确不必深究。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新知识体系发展的特点。这实际上在向我们昭示:即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不能让我们一劳永逸,很难跟上新知识体系涌现的步伐和速率。“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充实自己,填充自己。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地经历着转捩点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技术、知识和通讯爆炸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淘汰潮汐汹涌澎湃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在这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每年投资在购书刊报纸上经费都达千元以上,这次学习,忙里偷闲,逛书店购书达200余元。 (三)、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活动就不能建立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如果对这一点缺乏认识,在当前社会条件和世界格局下,我们不仅会失去工作的动力,也放弃了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知识产业和基础设施。如果对这一点没有认识,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是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如果对这一点没有认识,就不会明白教育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就会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如果对这一点没有认识,就会把自己从事的行业向社会封闭,在孤军奋战中降低教学效益,阻滞教育事业的进步。 就教育存在的问题上看,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少教师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具体表现就是不把学生当“人”看,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我们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呢?表现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特点。 (四)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新大钢”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防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大纲相比,它在原“工具性”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性”的内涵,使二者在学科性质的地位上等量齐观,也就是说,“新大钢”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以强调了它的“人文”属性。“人文”教育,即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完善人格,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杨叔子院士如是说: 1、“人文化关系到民族的存亡”,他还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说:“政治侵略不可怕、军事侵略不可怕、文化侵略最可怕”。他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忽略了人文教育,就会培养出一大群“香蕉”,皮是黄的,像一个中国人;心是白的,完完全全的西方人。这是很可怕的事。 2、“人文化关系到国家兴衰”,他认为,对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引用一个美国华人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他们英语很好,ABC很好,XYZ很好,但不太了解长江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对《四书》、 《五经》、《史记》一无所知!”杨院士感概到,难道我们振兴中华,建设祖国靠这些人行吗? 3、“人文化关系到社会进步”,他认为,社会的进步是一定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说,“最近25年,资源损失了1/3。是恐龙灭绝、以来对地球破坏最厉害的25年。”这一点,正是世界性的人文教育缺乏的原因,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 4、“人文化关系到个人人格的高低”,他认为,“文革最大的损失不是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是人格的的丧失。同时,他指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成,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遵纪守法的的行为约束能力。而这二个方面恰恰是以健全的人格为基础。 5、“人文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人的‘文’或‘野’”。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我们不能否认,现在,我们的社会,有一种平庸和粗俗的商业性社会氛围弥散开来,对金钱的膜和对物欲的渴望的价值取向正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类对本真的信仰。 (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谈,因为近来,大量报刊书籍对这个问题阐述很多,老师们也有了理解和实践。 作者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