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重点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2.司马光(1019—1086),北宋着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着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4.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二、整体感知   1.词句积累: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2.概括情节: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劝学-就学一论议-结友。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都的重要性) (开卷有益)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    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6.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7.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区别: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8.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三、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四、拓展迁移,加强训练。(本段设计,视课堂时间灵活处理,若时间仓促,可作为课后作业) 

 课外小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②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的光亮 

    1、解释加红色词语的意思。 

    何:为什么                孰:哪一个 

    2、翻译划线句子。 

    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抓紧学习。 

    附:板书设计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严格要求           听取意见               爱才敬才 

    耐心教导                 知错能改               豪爽 

    勤奋好学                 虚心好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