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与现代元素窥探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王维山水诗与现代元素窥探 重庆市垫江第十中学 余江霞 内容摘要:本文对将中国山水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王维的众多山水诗的解读,试图从取景、对照、光线色彩、静态表现几个方面来阐释王维的山水诗与现代元素的一些关系。 关键词: 山水诗 取景 静态表现 现代电影艺术 王维生前即享有盛名,史称“天宝中诗名冠代”。杜甫曾经赞美其诗曰:“最佳秀句寰区满。” 前人推崇王维,主要注重于他的作品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雅悠远的艺术境界。晚唐司空图赞许王维等人“趣味澄敻、若清流之贯达”强调他诗歌的“澄淡精致,格在其中”。 今人钦佩王维,认为王维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在:“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常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缥缈空灵的境界,就思想情感方式表达而言,他善于发现和捕捉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的契合点,从而托物以寓情,立象以尽意,以再现为表现;他的‘诗中画’色彩、线条、构图具有相对独立于描绘对象的形式美,这些形式本身就能够引起特定心理反应、审美体验,具有表情的功能,不仅仅是忠实再现客观对象的手段而已” 无可厚非,前人的评价和今人的见解都是非常独到和中肯的,是能够精妙概括王维诗歌的特征的。鉴于以上评价,本文仅想从他的山水诗与现代电影的关系上,挖掘一些其山水诗的其它成就和特色。他的山水诗,在我眼里,是画面、音响、动作的有机结合,其山水诗的画面——对大自然的摄取大都从远距离开始,用电影术语讲,就是王维山水诗的空间感,画面感,类似于现代电影的远镜头取景。这种观察(拍摄)视角选择的好处在于能够形成阔大,深邃的空间形象,造成由视角意象结合的画面。具有和谐、静谧、模糊的视觉特征。因此,其山水诗就有如一部部山水电影。 一 王维山水诗的景物描写与现代电影的取景 取景是电影蒙太奇手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即摄影家运用摄像机,根据电影剧本内容选择合适的自然景物。蒙太奇是指将摄像机记录下来的一个个镜头,按照生活的逻辑和美学原则把它们连接起来,继续下去。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曾就蒙太奇的作用问题,作过这样的论述: 两段戏或是两个镜头,当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当它们独立存在的时候所没有的意义,或者更丰富的意义,产生了对观众的特殊的感染力量。这就是所谓蒙太奇的作用。 这段话,扼要地说明了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手法的基本涵义和作用。它的核心问题是两段戏或两个镜头的联结。由于联结组和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因而,它的具体表现也自然是十分复杂多样的。 当然,电影在整个艺术家族中,与她的姊妹艺术相比,可说是晚生婴儿。银幕形象,是由剧本(包括文学本与导演分镜头本)、拍摄、放映这一系列物质过程连续完成,她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诞生的。这是电影与其它姊妹艺术最主要的区别。但是,我们如果把蒙太奇从这些物质过程中离析出来,作为一般意义的艺术手法来考察,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却不是有了电影这个艺术门类以后才出现的。诗歌、戏剧、小说、乃至散文等艺术的某些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镜头”按某种方式联结在一起而产生了新含义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其它艺术门类中,也存在着相当于蒙太奇的手法,只不过没有这么一个洋气十足的名字而已。在古典诗歌中,取景就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为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王维的山水诗在取景上是颇具匠心的,其诗根据抒情写景构思的需要,选择最能表现自然美的景物入诗,从而拍摄出情景交融,完整浑成的意境画面。如: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是一幅恬静幽雅的月夜春山电影图。山林的夜景是丰饶的,然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月夜山林的清幽以衬托出自己的闲适心情。“静”便成为此时此地春山的主要特征,诗人便围绕“静”字取景拍摄:仿佛听得见落地之声的桂花;月亮;以及月亮升起惊醒了栖息熟眠的山鸟;山鸟时而发出的一声声鸣叫,所有景物都围绕春山的静谧拍摄。不仅诗意完整,形象超妙,而且余音缭绕,荡漾着清音远韵。 在电影中,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对景物的拍摄可以从不同时间、不同的视点、多角度地表现山水景物。既可以自山下仰拍山巅,又可以自山前窥望山后,还可以自近山眺望远山。摄像机的视点是移动的,视角是多重的,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电影画面。选择拍摄点与拍摄角度实质也是取景。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不同的透视变化产生不同画面构成。正面平视拍摄,就产生了平行透视现象。只能突出平面感的正面物体;前侧面平视角度拍摄,就产生成角透视现象,这个角度能充分表现物体多面;俯视角度能形成极大深度空间,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景象。王维的《终南山》一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一联写仰望高山,拍摄视点在山下;第二联写山间云雾,有如摄像机搁在山中;第三联写俯瞰群峰,有如摄像机又搬到了山顶;第四联写流连山水,欲投宿人家,从“隔水”二字可知,有如摄像机又到了山谷。这种不断移动视点取景的方法,正是电影拍摄中最为常见的方法。 二 论王维山水诗的景物描写与现代电影的静态表现 电影艺术给人是以动态的美,但在动态美的刻画时,有时也需要静态的表现,也只有通过静态美的刻画,才能达到电影艺术给人的审美要求。王维山水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着力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山水景物的静态之美,山水诗中的景物成为一幅幅清幽寂静的优美画面。 王维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一些属于略去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将一刹那间在空间中的真实结构,色彩和形状拍摄下来,形成一种相对静止的画面。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如“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赠从弟司库员外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冬日游览》)、“渡头余日落,墟里孤上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这些景物描写,都好象是一些特写景物镜头。山水景物似乎在时间的某一点上静止了,凝固了,从而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美。但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更多情况,是通过写动来表达静,利用局部的动态描写来衬托山水景物的整体的静谧。如前面谈过的《鸟鸣涧》一诗: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夜山春山,万籁俱寂。连细小的桂花从树上飘落都能被人察觉,(或凭感触?或闻其声?或嗅其香?)可见周围的一切是何等的宁静。这时,月亮从山后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春山,以至栖宿在枝头的山鸟以为白昼来临而惊飞,在寂静的山谷里时时发出清脆的鸣叫声。在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中,有两个事物是应当特别注意的:桂花飘落,本是极其微小的“动”,月亮升起,也是极其缓慢的“动”,但在此诗中,都被作者有意的夸大,突了出来。这样做的艺术效果,是以局部的经过夸张的动,反过来衬托出整体的无与伦比的静。“动”的表现,完全是为“静”的描写服务的。 在王维山水诗中,以动或以声写山水景物之静的诗句比比皆是,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侍郎山居》)、“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等等。此外王维的山水诗中还有大量的以空写静、以冷写静、以深写静的诗句。这种种描写“静”态 的诗句穿插组织在诗人的作品中,极其生动的表现了山水景物充满意趣和韵味的幽静之美,创造了和谐优美的山水景物的意象。 王维的山水诗首首精美,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上、对景物的刻画上为现代电影拍摄人物、风景镜头的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照,那就是如诗如画的电影镜头及其组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