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读鲁迅(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解读鲁迅】 - 作者:王庆华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611 更新时间:2006-11-19 - 【解读鲁迅】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0周年纪念日。很多人在缅怀鲁迅,同时也有很多人在重新评价鲁迅。下面是散见于各种各种报刊上的文章,特辑以示纪念。 读不读鲁迅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鲁迅植根于民间艺术的“国民性改造” 鲁迅先生与“好事之徒”罗扬才 鲁迅能被骂倒吗? 将鲁迅放回到人的位置 读不读鲁迅 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随着各种纪念活动的升温,鲁迅和他的文章再次为文化界和教育界所广泛关注。对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阅读是对他最好的纪念。读不读鲁迅?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却在时下被提了出来,被大家所论争不休。 日前,鲁迅和许广平的独子周海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则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9月19日《南方都市报》)看了鲁迅儿孙的这一席话,一些人由此感言,连鲁迅的后人都如此“开明”了,我们当然可以选择说“不”。还有人举例说,今年年初,在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的一场活动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界,鲁迅无疑是一座巍峨的“文化昆仑”,所有受过正统教育的中国人,无一不曾领略过鲁迅的“匕首”和“投枪”。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的文章占有很大的篇幅,几乎每个年级的课本里都有选录。鲁迅伴随了整个中学教育阶段,一路读着鲁迅而来,到现在何以还有“读不读鲁迅”的疑问?难道鲁迅的“阅读口感”和“营养力”变得越来越差了吗? 一些年轻人害怕读鲁迅,不愿读鲁迅,很大一个原因是,阅读胃口被中学老师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式给败坏了。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怒向刀丛”的斗士;一解读鲁迅的文章,就是“匕首”和“投枪”。要么简单化、平面化,要么刻意拔高,乱贴标签。这样一种政治意义上的阐释思维和方式,使得鲁迅及其文章在学生心目中变得干硬无味,面目可憎。其作为严谨的学者、和蔼的师长的立体形象则完全被遮蔽和忽略了。 此外,很多年轻人埋怨鲁迅的文章中“恨”太多,“骂”太多,缺少宽容和和解,对谁都是“永不宽恕”,未免太过冷漠无情。这个问题要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看待,鲁迅的很多文章写于上个世纪之初,民族存亡、救国图强等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话语,无辜者被虐杀,军国主义者甚嚣尘上,黑恶分子劫掠无度,鲁迅于乱世中发出的声音不免带着悲怆和愤懑。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用今天的标准来度量百年前的话语,这是“今人讥笑古人土”,是不公平的。 世易时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鲁迅的光彩并没有黯淡。读不读鲁迅?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阅读者的心态和价值取向,而不在于鲁迅本身,其精神和文化价值无需质疑,其“营养力”和价值没有衰减和过时。当然,在今天的现实语境下,阅读鲁迅已无需也不能沿袭以往的政治任务式的强迫,要学会用鲁迅的魅力去引导年轻人,吸引年轻人,让他们自己去亲近鲁迅,亲近经典。还有年轻人现在不读,不代表将来不读。鲁迅文学馆馆长孙郁说过:“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随着涉世渐深,阅历增加,相信鲁迅的深刻和尖锐会引发他们的共鸣,那时候他们会喜欢上鲁迅。鲁迅后人的一席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吴锡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