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任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在校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度期望的群体,这又是一个思想多样而容易产生思想波动的群体。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期盼什么?他们喜欢做什么?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从2009年3月-2009年5月进行了两个月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个别交谈、电话采访家长等形式,共抽样1300多人次,调查对象包括三原县南郊中学、东郊高级中学、正谊中学、张家坳中学、龙桥中学、东关小学、中山街小学等10余所学校的在校学生,其中农村和县城学校各占50℅,高中生40℅,初中生40℅,小学幼儿园20℅。调查发现小学生易幻想,想法奇特,如希望能与外星人对话,游海底世界,中200万彩票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愿望越来越实际,初中生盼能上好高中,高中生希望能上一所好大学。孩子们总体思想状况良好,能以学习为主,关心天下事,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 一、孩子们睡眠时间普遍偏少,有的甚至严重不足。 调查对象 高中生 初中生 小学生 上网者 睡眠平均时间(每天)7小时 8小时 9小时 4-6小时 教育部规定时间(每天)8小时 9小时 10小时 调查发现,近60℅学生在所盼所想调查表中填的是:我希望好好睡一觉,睡觉睡到自然醒。大多数学生的睡眠时间与教育部新出台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规定的“标准时间”相差1小时, 小学生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仅占1/3,初、高中生则更少,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还不到1/4,仅有10℅的学生认为睡眠充足。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早晨被家长或闹铃叫醒时很难受,上课“会偶尔打瞌睡”或者感觉“很困”。究其原因,中小学生作业超量,高中生早起晚睡学业负担过重和宿舍睡眠环境不好,另外上网时间长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就读高二的王瑞说,每天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回家都10点多了,然后自己再看看书,几乎都是12点后才睡,早上6:10分就要起床,“除非放假能睡够8小时,平时不可能”。英国科学家警告称,缺乏睡眠将会逐渐侵蚀西方社会发展的能力,让民众变得木讷和缺乏创新能力,从而彻底丧失竞争力,缺乏睡眠还会导致民众出现身体发胖、过敏易怒、产生幻觉和抑郁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我们的一些孩子身上已有所表现,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学业固然重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却更重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缺少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人格,他们又怎么能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少必要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兴趣 爱学习者 不爱学习者 无所谓者 调查结果 3.6℅ 86.9℅ 7.5℅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学习当任务,学习成绩一般的应付学习,学习成绩差的人认为学习很痛苦,所以连学习成绩排在全县高二前20名的高雨杉同学也说:“我讨厌学习,我想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可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使他们忙于课堂与书本之间,节假日也在补课,学习压力过大。初三和高三学生更甚,家庭、学校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过早地背负了难以承受的压力。有30℅独生子女感觉自己是家庭的整个希望,如果考不上一所好高中或好大学就没办法给家长交代,于是不断自加压力。面临高考,不断地重复复习测验、模拟考试。学生就像进了“压力锅”,接受的是封闭式教育,强制式的管理,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模拟考试、测验之后成绩公布、排名、家长会,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倍感压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则想保持好的成绩因而也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压力不能得到科学地及时释放和疏导,就会使其心智的发展受到阻碍,从而造成学习信心和动力的丧失、人生方向的迷失,进而造成知识教育的无助,生命资源的无端浪费。 新课程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学期以来,东郊中学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学生们的实际要求,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展示,我快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孩子们普遍存在心理孤独,部分同学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比例 年级 心理孤独者 心理健康者 心理障碍者 初中一年级 54℅ 41℅ 5℅ 初中二年级 47℅ 46℅ 7℅ 初中三年级 60℅ 30℅ 10℅ 高中一年级 40℅ 52℅ 8℅ 高中二年级 45℅ 46℅ 9℅ 高中三年级 70℅ 20℅ 10℅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初中生刚升入高中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而心神不安;初三和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思想包袱很大,70℅的初三学生心理孤独或存在心理障碍,80℅的高三学生心理孤独或存在心理障碍。 随着物质的普遍满足,孩子们普遍盼望有一个知心朋友,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溺爱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疼爱,事事满足、事实包办,这种做法的后果会养成孩子依赖性强、唯我独尊等不好的品行。调查发现,能经常和父母沟通的人很少,没有无知心朋友者占很多,大多学生自私心理严重,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没有忍让之心,易冲动、偏执、敏感多疑、交往障碍,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配合,如现在许多学校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但大多还属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孩子们因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造成很多心理问题。 家庭结构 和睦家庭 托管家庭 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睦 调查结果 38℅ 29℅ 33℅ 有一位高二班主任说,她们班学生家长离异的有6人,这些学生表现为两种极端,要么是内向的沉默寡言,要么是狂躁不安型,学习品质偏差。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不幸。面对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家庭生活也丰富起来,但在这越来越“精”的社会中,人们面对的竞争、矛盾、困惑、诱惑也增多了,这也就导致了家庭的不稳定性。父母离异,打冷战,整天吵架,孩子无疑是第一受害者。在社会家庭中,稳定且温馨的家庭是许多人所向往的,调查中有42℅的学生盼望:爸爸妈妈能和好,希望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希望和父母的关系不仅仅是金钱关系。 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才也特别关心,但他们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因为他们或许因为工作忙,或许为给孩子挣学杂费而外出打工,他们把孩子(也把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寄托给了老师。更有甚者,在孩子眼皮下、斗地主、打麻将,或吃喝玩乐,进门骂人,他们给孩子一大把钱,却把一个对世界充满迷惑或怀疑,或充满戒备的孩子交给老师。这些孩子一般沉默少言,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有交往障碍,上网、交友不慎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学校把这些学生叫做问题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面对这少亲情,少联系,少配合的教育,我们呼吁家长能够从孩子的发展着想,尽力改善家庭关系,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 五、初、高中学生男女生交往呈现功利化倾向。 我们在和高二文科普通班女学生座谈中听到她们这样说:“学习中等以下者,每人都有男朋友,如果谁没有会觉很没面子,并且会受到人身攻击。况且社会闲杂人员太多,男生和女生出门一起走很安全”,再问道对男女生交往的态度时,有女生说:“现在只是玩呢,跟将来结婚是两码事”。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工作:学校要多组织活动,给学生释放压力;学校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正; 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任何一方都责无旁贷。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解决孩子们成长中的烦恼,社会才会科学发展。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