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融今一副联——语文与对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的语文,离不开五千年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对联”!对联是汉语文化的结晶,是汉语表达的精粹。它整齐对称,是我们祖先在观察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客观之美,同时又是汉语表达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艺术之美。它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它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大地,又高高地俯瞰着绵延无尽的中华文明。

古今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无不对这种最富华夏民族审美个性和审美趣味的精粹艺术形式情有独钟。青年毛泽东面对湘江,高声吟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联句抒情,击水发志,何等豪迈!青年周恩来,自书联语“与有肝胆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表达了高尚的人生志趣和非凡的人生境界。朱德总司令临易水,思叶挺,写下了“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的刚健之句,风格沉郁,铿锵有力。江泽民总书记视我省宝鸡市时,题联曰“开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表达了殷殷之情、拳拳之意。

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读私塾时,寿敬吾老先生出一上联“独角兽”,让小学生们对句,众生对曰“六耳猴”“三角蟾”等,先生摇摇头,皆不中意。这时候,少年鲁迅对曰“比目鱼”,老先生啧啧称赞,连连点头。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面伟大旗帜郭沫若先生小的时候对私塾教育很反感,一日,先生出游,告诫众生,要求大家认真做功课。私塾先生刚刚出去,少年郭沫若便带领小伙伴们到邻居家偷摘桃子吃。先生回来后,邻居便向先生告了状。先生知道是聪明的郭沫若领头干的,但是并不想惩罚他,就故意对大家说:“我今天出一上联,若是有人能对得出,就免去戒尺。”接着便摇头晃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究竟是谁?”少年郭沫若不假思索,上前一步,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私塾先生手捋(luō)胡须,不停地点头微笑:“好哇,对得好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书联明志,表达了富于自我特色的教育思想,联语云:“以天地为教室,奉宇宙做宗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么简洁明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写下一联自勉,联语云:“板凳不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其治学严谨之精神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很多俗谚、俚语、格言、警句,都是对联或者对句,大家请看:

言必信==行必果  谦受益==满招损  吃一堑==长一智  丹凤眼==柳叶眉

刀子嘴==豆腐心  吃谁饭==砸谁锅  人不人==鬼不鬼  不穿金==不戴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脚底生疮==头顶流脓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打狗支桌子==吆鸡关后门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亲子不怕试验==真金不怕火炼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对联还是概括典故的最好最精粹的语言形式,因此好多对联都蕴含中华文化,包含我们祖先的智慧,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对联:

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讲的是韩信的故事。韩信落魄时,曾经被漂母(一位在河边漂洗衣裳的妇人)所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成语典故。后来,汉高祖夫人吕后设计杀了韩信。因此联语云“存亡两妇人”。韩信到刘邦帐下效力,是萧何举荐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而韩信被杀,也与萧何有关,因此联语云“成败一知己”。

两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这副对联概括了文学和政治方面的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司马相如和诸葛亮。东、西汉两朝,文章圣手自然是司马迁和司马相如,一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者“妙手著锦绣文章,贤才开大赋先河”。诸葛亮治理蜀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颇为后人称道。(注意,此处的“经济”并非今天的“生产、分配、销售、贸易”之经济活动!)

函谷关中思古圣==大成殿里忆先贤

这副对联概括了成就中华民族性格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上联指的是老子出函谷关东去而不知所终之事,大成殿指的是今曲阜孔庙供奉孔子的正殿。联语发思古之幽情,感先贤之伟大,用语典雅,对仗自然,堪称妙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这副对联是郭沫若先生采用诗圣杜甫的诗句,为蜀相诸葛亮祠庙所题的一副佳联,前一句是诗圣杜甫的律诗《蜀相》中的一句,后一句是郭老自己对的。联语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古今情”三字下得及切,既道出了刘备与孔明的君臣之谊,又对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寄予深深的慨叹。

毋庸多举例,对联作为一种最为精粹的语言表达形式,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精神之中,早已成为我们民族语言表达的鲜明个性。同学们,让我们喜爱对联,使用对联,写作对联吧,她是训练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载体和途径!她就在你的身旁,就在你的口边,就在你的耳畔,就在你的笔下,赶紧动起来吧!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