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无限乾坤(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内容摘要]

诗词鉴赏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等环节,步步深入,层层铺展。让学生能走进去,会跳出来,在体味诗词的基础上感悟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

诗词鉴赏 诵读 品味 想象 感悟

                       引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烂灿的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面鲜艳的旗帜,一张靓丽的名片。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既是对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又着眼于中国诗词的发展。

诗词是语文花苑深处一丛明艳、典雅的奇葩,映着如濯的晨光,笼着淡淡的清雾,要想走近她,拂去遮掩一睹芳容,品出个中意蕴还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读 --- 积淀语感,感受语言魅力

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分别在于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一样,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则体现在语感上。高品位、高层次的纯正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也是诗词鉴赏最最根本之处。而诵读是积淀语感的第一步,从读中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

读,欣赏诗词的节奏美。诗词的停顿和节拍跌宕起伏,变幻多姿,读诗词犹如在观赏线条流畅的美术佳作,又如在聆听妮妮动听的古曲民乐。不管是唐诗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宋词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还是现代诗的“远远的——街灯——明了”一波三折的停顿和节拍都会给人带来视听的美好享受。

读,领略诗词的音韵美,押韵是诗词的一大亮点。

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首诗词浑然一全,气韵连贯,犹如长河奔流,飞瀑直下《沁园春•雪》中一连串押ɑo韵的韵脚,更增加了诗词恢宏的气度,响亮的发音,更让读者体味到毛泽东作为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乐观放达。

常常有这样的教学经验,一首文辞优美的诗歌刚刚范读出来,学生在尚未完全理解其思想内涵时便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及至击掌叫好,我知道这是诗歌优美的语言,完美的节奏,如歌的音韵深深吸引了他们,也是他们的语感及时捕捉到诗歌的美妙。的确如此,“真正的艺术语言是富有美感作用的语言,是文学家苦心修炼的结晶。”当老杜沉郁顿挫的节奏在耳际铿锵回响,当李清照点点滴滴的忧愁如阶前雨般在眼前轻轻划落,我们无法否认,其极富艺术美感的节奏音韵让学生获得了难以言传的审美体验。

二、品 --- 积淀文辞、领略诗词神韵

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有跳跃性。“以片言明百义”解读诗词凝练语言的弦外之音,自然是让学生获得更充实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让贾岛和韩愈的“推敲”故事传为佳话。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斟酌、筛选又让我们看到古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严谨和苦心。诗词方寸小,乾坤不可量。诗词的广度、深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用心探求。

品诗词还要把目光投向其写法、修辞的运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山村的幽静。除了蝉的叫声、鸟的脆鸣,林子里、山谷中再也没有其他的响声,一切仿佛都沉沉地睡去了,只剩下蝉叫鸟鸣在山林间久久回响,炎热的夏天平添几份的清爽和舒适,透过纸背,一点点渗进读者的心里。于是,庸碌的心得到满足,浮躁的人觅得安宁。让学生细心品味这些写法,修辞对表达的作用。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所裨益的。

“诗言志”,品诗,还要注意诗词中作者情感的品读,人的情感养成不能单纯依靠说理,还要依靠人类情感的传递获得。鉴赏诗词如果不能被其中美好情感所熏陶、感染,那确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教学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今天的学生内心硬如磐石、冷若坚冰,他们不再轻易被什么感动,他们不能理解屈原何苦坚守节操自令见放,不能认同陶渊明孤高自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不能准确把握李白寄情山水的真正情怀。学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许多“非正统”的价值观的侵扰,而陷入一种低靡、麻木的情感状态,这种现象亟须扭转。

在辛弃疾《破阵子》的鉴赏课堂上,我先把辛弃疾其人其事,及写诗词的背景作了动情的介绍。再声情并茂地大声背诵,前九句激情昂扬、慷慨万端,最后一句陡转直下,字字泣血,无限悲凉无奈得吟出了“可怜白发生”,吐出最后一个字的当儿,我的眼眶湿润了。一次教学的过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学生也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辛弃疾的伟大和崇高,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份中考满分作文中“辛弃疾的悲哀”这一文段让同学们与同龄人情感交流,碰撞。我发现,同学们眼神中的冷漠消失了,言语中的调侃不见了,神情中的懈怠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呈现出少有的敬重和愤慨,这不正是我所想见到的吗?

为了激发学生对山川风物的热爱,我在鉴赏这类诗歌之前,特意准备了一系列风光片,让他们感受江南的秀美,大漠的雄奇,雪域的壮美。比较名山大川的豪迈与小桥流水的细腻,还下载了一些乐曲配着图片一起播放,有时甚至找一些电视散文给学生们看,有了充分的情感准备,再作鉴赏就容易多了。

三、想 ---  积淀生活、感知绝妙意境

中国诗词讲究诗中有画、音画合一。好的诗词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风俗画,就是一首欢快的《喜洋洋》、哀婉的《二泉映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一次视觉或听觉的诗词再创。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语言色调明朗,活脱脱是展现在人眼前:一幅美丽画卷,漫无黄沙,无际的大漠,一柱孤烟腾空而起,笔直直上,像大地擎出的一把利剑,直穿苍穹,奔腾的黄河,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美艳,一轮落日浮在河面上,圆圆地,不肯隐去……,这是何等雄伟奇绝的大漠孤烟,何等壮丽博大的长河落日,老师在引领学生走进诗中画境的过程,无疑就是一次次精神之旅、审美之旅。怎能不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鉴赏的痴迷?

我本人向来认为赏析能力直接关乎学生的写作,把诗词中绝妙的意境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再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促使学生更细心地去观察、体味生活,心思越发细腻、敏感。如果能通过写把这种能力加以转化、升华,对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培养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促进。

在余兴中《乡愁》的鉴赏课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堂作业,把《乡愁》中四个小节所表现的内容复成四个具体的场面,写出来。难度不大、形式新颖,学生兴味很浓,效果不错。作业中有的同学根据“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年娘在那头”,写出了“江水滔滔,江风猎猎,汽笛响起,船渐行渐远,挥挥手,向着江岸上伫立成一处风景的新娘,红红的头巾在风中一个劲儿地飘,飘得船头的我,心头一阵凄然,当岸上的人最终缩成一个小黑点,连聊以安慰地笑也凝固了,说好了不哭,但一转身,却发现泪早已潸然而下……”

通过想象,通过写作,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四、悟 ---  积淀文化、传承古今精粹

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尢其是古典诗歌所包含的酒文化、茶文化、花卉文化、儒道文化、礼仪文化更是文化精髓。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学生似乎更热衷对时尚,对娱乐新闻,对球赛胜负,对明星私人生活的关注。当然,潮流如此,再加上心理特征不应该奇怪。但如果学生头脑中只充斥着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而对本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问题就不小了,每当提起重阳登高,七夕乞巧时看到学生一脸的茫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觉一股莫名的悲哀。文化具有传承性,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在他们这一代彻底摒弃传统的一切,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猜诗迷、赛诗会、朗诵会、写春联,极大地激活了青少年学生的成就动机感。另外,我还欣喜的发现在诗词教学过后,我的学生们诗兴大发,对诗词的兴味越来越浓,看到他们自觉写好交给我批阅的一首首小诗,我沉重的心总算舒媛了许多,虽然我还不敢大胆地教我的学生在中考试卷上用诗词挣分数,但我知道,神奇而美妙的文化不能断档,只有经过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浸润过的学子,日后才会是勇于创新又底蕴深厚的国之栋梁!

结语

源远流长的中国诗词是一片浩瀚大海,表面的波涛澎湃、浪花晶莹并不是她美的全部,只有沉下去、潜进来才能发现那份深厚和博大,才能领略那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诗词鉴赏是一次神秘而美好的旅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将会在这次旅行中收获沿途无限的风景。诗词鉴赏,字里行间,乾坤无量。

参考文献:

《语感论》 王尚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赵谦翔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