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启发激发思维(粤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要:语文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把所学过的知识记住,记牢是重中之重。“循循善诱,比较启发”的方法不仅能在讲解新课时,使学生快速、省力地感知新内容,而且在分析课文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把难以区分,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分辨清楚,对已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

关键词:循循善诱  比较  启发  引导  理解  记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相似、相异的比较,推出某一结论的习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经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便于记忆深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知识点间的联系,采用循循善诱,比较启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吸收,还能博采众长,明辨优劣,开拓视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循循善诱,比较启发不仅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感知,还能对学生引导理解,更能够加深记忆。

在教学过程采用循循善诱,比较启发,能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新的内容。比较启发的方法可以在引入新课时运用。我们在引入新课时,经常可以从复习旧课入手抓住新旧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如我对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作引入时,先从复习曹操的诗《观沧海》入手。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观沧海》这首诗的作者、内容、和表达方式等,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沁园春•雪》和《观沧海》都是写景抒情诗,都写一代伟人登高远眺,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通过比较启发,使学生对新课的很多知识点未讲先明,有利对新课的领会。又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启发学生先抓住它与已学课文《变色龙》的联系,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变色龙》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咬人的狗是不是将军家的而态度不断变化,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文中“我”的父母是否也是“变色龙”呢?如果是,他们俩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很快感知文章的主题。再如在《祝福》引入时,我以范读老舍《小麻雀》一文中描写小麻雀的精彩片段,并结合鲁迅先生的话:“要极俭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作引入;教《范进中举》时,我以让学生谈:“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作引入……实践证明,运用了比较启发,不仅使学生快速、省力地感知新的内容,还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还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善于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尽快抓住问题的焦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如我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母亲的性格特征时,引导学生把她跟《回忆我的母亲》文中朱德的母亲形象作比较,并抓住文中的一句话:“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启发学生:为什么同样都是拮据生活,朱德的母亲能以苦为乐,而若瑟夫母亲却感到“非常痛苦”?通过比较,学生自然明辨优劣,并领悟到若瑟夫母亲“非常痛苦”主要是出自爱慕虚荣的心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我在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我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祥林嫂“顺着眼”是表现她初到鲁镇时安分的性格特征,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顺着眼”能不能换成“睁着眼”或“瞪着眼”?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他们:如果用“睁着眼”或“瞪着眼”就应该是写好管闲事而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而不像安分的祥林嫂。通过深挖启发,使学生对祥林嫂的形象理解更深刻。所以说,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较启发的运用,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很多学生对记忆总感到不知所措,记不牢、易忘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也会碰到一些知识比较接近,难以区分,容易产生混淆。教师的一些方法的运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用比较启发的方法把意思接近,内容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区分,将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认识深刻,记忆牢固。如在语法知识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区分:谓语中心语后与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成分是补语还是定语?我举出两个例句:A、他读两遍课文。B、他读两篇课文。让学生比较区分:“两遍”与“两篇”哪个在句中充当补语,哪个充当定语?让学生讨论后我再做归纳:“两遍”是补充修饰谓语“读”的次数,应是补语;“两篇”是限制宾语“课文”的数量,应是定语。最后我对补语和定语的定义向学生作归纳,使学生能清楚辨别,记忆深刻。又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我举出三个例句:A、我在教室。B、我在读书。C、我在教室读书。要求学生指出“在”的词性及用法。通过师生讨论得出:A句“在”是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B句“在”是副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C句“在”是介词,它与“教室”一起组成介宾短语来修饰谓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清楚区分“在”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并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同类问题。再如为了加深学生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我用《几何》课本的证明题向学生打比方:一篇议论文犹如一道几何证明题,论点有如求证,论据有如已知,论证有如证明过程。并向学生指明:古今中外的公理、真理、名家名言、方言俗语等都是议论文中的“已知”。另外论证过程也要像证明过程一样讲究先后顺序,在到有条理。从而使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更清楚,掌握更全面。

总之,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析,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写作等方面也可用循循善诱,比较启发的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运用这种方法要根据需要,合理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语文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把所学过的知识记住,记牢是重中之重。“循循善诱,比较启发”的方法不仅能在讲解新课时,使学生快速、省力地感知新内容,而且在分析课文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把难以区分,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分辨清楚,对已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