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 曲径通之(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谷定珍 临近中考、高考,考生难免心中紧张;尤其面临考试作文,更无从入手觉茫然而无措。其实,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读诗词,定可曲径通幽且事半功倍,届时作文,则可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 泱泱中华,诗之大国。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瑰丽诗篇浩如烟海,杰出诗人灿若星河。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读一首首诗词,不正是欣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人仿佛置身于“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冰天雪地塞外高原;“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禁为为作者的豪迈气概博大胸怀而“竞折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们仿佛闻到了那卓尔不群令人起敬的一股沁人清香……读读诗词,的确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常常觉得腹中空空而下笔无言吗?那就读一读诗词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原来,平常事物,也可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将豪迈胸怀,化为鲜明形象,的确感人肺腑铿锵有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初唐豪情壮志,岂不使你回气荡肠心灵为之震撼,感受深刻而汩汩涌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岂不引起你的柔情万种思绪千般,岂不催你提笔写下绵绵惆怅切切心语? 诗词是感情火山的爆发。鲁迅指出,“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诗人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我国诗词中,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字字如血句句含泪,感人至深。欣赏诗歌当从感情入手,写作更须“发诸真情”。诗人韩瀚以“带血”的语句,歌颂与政治强权抗争的女性张志新,批判那个扭曲的年代扭曲的人格:“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所有的苟活者,失去了——重量。”慷慨悲凉,震撼心灵,如岳飞《满江红》,“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读读诗词,更会懂得真情才有真文,作文须发诸真情! 诗词语言有着凝练的特点,中国诗词更有着“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的优良传统,字字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一个“呵”字,岂可省得?读读诗词,既可学习前人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精神,也能深入品味诗词的精妙之处。同时,激励我们追求作文语言的尽善尽美的更高境界,体会语言的精炼与准确,养成认真思考认真修改的良好写作习惯。 诗,我们生活中的音乐和歌声,百看不厌的美景,千杯不醉的美酒。读读诗词,事半功倍,曲径通之。所以,我建议:在剩下的日子里,一日一诗。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