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口语训练提升语文素养(鄂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础。”可见,“说”是语文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笔者却发现一个不良的现象,许多学生要么自认为“沉默是金”,要么说话时意思表达得残缺模糊,语脉割裂,词不达意等,造成课堂上呈现出一片“肃穆”的情形。为此,笔者曾做过调查,影响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自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又顾及面子,担心说不好,被别人笑话。课堂配合少,常表现为或若有所思,或环顾左右,或不知所措。

2、不良风气影响,担心别人说自己“出风头”,“沉默是金”成了学生的“免试牌”。

3、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影响,平时很少用普通话交流,或交流无目的、较随便。

4、对口语表达的作用认识不足。普遍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只要“我心中有数”即行,交不交流又何妨?何况升学考试又不是口试!

面对此种情况,笔者深感忧虑。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人际交往能力,更能逐步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水平。因此,培养中学生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任务,也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应如何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做抛砖引玉之效。

一、情境演练法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依据不同对象与场合进行文明得体地交流;能就适当的问题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能做简洁、连贯的即席演讲、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那么在训练中,教师必须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学习活的语言。

把学生分成三五人一组,每人分别在纸片上写明“身份”、“对象”、“内容”三则,折叠后分类放在一起,然后用抽签的方式按纸片上规定的要求进行情境再现。如“班干部”“同学们”“就职演说”,抽到该题的学生就要扮演班干部的角色进行演说……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集体主义观念。

又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我的观点是……”,要求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见解,并能说得有理有据,仅靠老师讲解有关发表见解的要点,学生只会得到一些空洞的知识,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则可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为突破口,设置语言情境:让学生扮演记者,对学校校长、教师、班干部或同学进行采访,让学生体会记者是如何“有目的”提问,被采访者又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回答。在这一“问”一“答”的情境演练中,让学生学习活的语言,提高能力。

二、读写促进法

叶圣陶先生说:“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基础。”加强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法”,今天看来还要继承和发扬。语文中有许多文章都非常适合朗读,如朱自清的《春》、鲁彦的《听潮》、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光未然的《黄河颂》,以及古代诗词、现代诗歌作品等。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把朗读训练视为一种有意识的说话训练,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能力,加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语言材料,以提高其表情达意的能力。朗读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诸如:范读、领读、齐读、轮读、分读、选读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朗读,力求学生人人动口,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要从发音、语速、停顿、语调等方面有重点地给予指导,提高其朗读能力,为说打好基础。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须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胸中无“物”,自然口中无“言”。要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就必须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素材的积累方式是多样的:

第一, 多读。读些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及诗词,并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第二, 做摘抄。摘抄优美的好词、妙句、佳段落,丰富语言素材。

第三, 写读书笔记。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特别是语言作分析,养成语言品析习惯。

第四, 勤练笔。写日记、周记、观察笔记、想象文等。

对规定必须写的作文,教师要认真讲评,重点批改,也可指导学生互评互改,然后在班上讨论交流,这样既强化了口头表达,又提高了写作水平。以写促说,齐头并进。

三、引导归纳法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达到“自读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说话,不待老师教”。口语表达使用的范围很宽泛,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表达方式都不同。平时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涉及的交际范围很狭窄,仅仅是茫茫交际圈中的“一点皮毛”而已,而学生在生活中及其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导”。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把握“火候”,要因其势,导其行,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由口语表达训练中归纳出方法,再把方法灵活运用到生活情境中,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而不发”的步步诱导下,尝到成功的甜头,更愿主动去探究并学以致用。

四、实践强化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说话能力的提高务必强化实践,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正确的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1、加强课前说话训练

教师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参与说话训练。这种说话训练教师可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教学规律,不可急于求成。使学生由自定演讲到规定演讲,再由命题到即兴演讲,由带稿到脱稿,循序渐近。说话训练的内容广泛,形式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方式有:

①、讲故事、笑话、见闻。

②、推荐精典诗文词曲、文学著作、好的文章与精彩片断,并作简短评析。

③、介绍学习方法,介绍小制作、小发明,介绍图画、图表。

④、说报。把报纸上的重要新闻、通迅,用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有趣地讲出来。

⑤、谈论时事,发表见解。

这些活动得用每一节语文课课前五分钟,按学生座位(或其它)顺序,依次进行,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予,并分年级分学期拟定训练要求与内容,务必使“课前五分钟说话”成为常规,做到持之有恒。

2、 抓住课堂教学训练

教师可抓住课堂教学来提高说话能力。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结合问答、讨论、口头作文等形式穿插进行,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说的欲望,提高其说的能力。如笔者中教读“诗词诵读”时,常采用“读诗词看图想象法。” 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此举效果颇佳,不仅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3、利用课余开展活动

教师还应利用课余时间、课外活动来指导学生训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比赛、答记者问、演课本剧等,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步入“我要说”的阶段;由“我学说”到“我会说”的境界。

在经济迅速发展、时代对人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加强中学生的口语训练。只有这样,口语训练才能在教学中占一席之地,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