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改变着教育的环境和方式。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应用性极强,它作为交际工具,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语文学科就丧失了生命力。同样,教语文如果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等,只抓课内一小块,那无疑是沙上建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都难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能解决这一难题。 但是,一些语文教师由此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流行的时尚,甚至将它作为语文公开教学的“时尚秀”,走入以辅代主、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误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放电影。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利与弊呢?

    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大多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即集体的、灌注的、记忆的教学,它强调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进程,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导,学生学;教师设计,学生学习”的方式,往往会出现“有见于齐,无见于畸”的局面,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只会背诵死的书本知识。同时,现行教材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时代差异”,学生无法了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及新技术革命的信息。而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在奇迹般地增长,如果仍然靠积累式的学习和教学就不能适应现时的形势。那么如何解决人“生而有涯,学也无涯”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做一个智能之舟的掌舵者?多媒体的引进与灵活选用,实如六月之甘霖,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就是其利: 

  一、利在激发兴趣,减轻学业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平时,有学生这样抱怨: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待老师一分析反而不那么有味了。其实这跟我们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无关系。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转入易学、乐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我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起初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特异之处,因此对课文兴趣不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一步:整体展示有关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个性发生了兴趣。然后对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进行由远及近的定格推移。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荡起了学生想像的浪花,特别是通过第三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诸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教材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堂。读书入情、读书用心,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地减轻了。 

  二、利在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而并非“宪法”。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例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住地附近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利在促思解疑,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情景和过程,是人的手、眼、耳、思维的延伸,故而在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事物,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可放缓坡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例如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中,学生对生命形象甚感抽象,我放映了一段一条小溪艰难汇入大海和一棵小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录像,并针对性地定格、慢放。让学生在了解春水的艰难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揭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较快地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在引进活水,写出真话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要求初中学生的作文"说话要真实,要实在",“要说自已想说的话”。可我们现在的学生,每每遇上写作,总会出现一个老问题——无话可说。对此,人们不知费了多少周折,开了多少药方。比如:要多观察、多联想、多读多写等。认为只要“读破万卷书,下笔定有神”,“写尽千缸水,下笔文定通”。这虽然不无道理,可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只治表,不治本。因为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状况,其症结所在是感而不悟,悟而不发,要除去此等沉疴,写出真话文,我认为巧用媒体手段倒不失为引进活水的一帖良药。 

    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悟亲情,感悟生活呢?我曾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堂课:(一)出示一个故事,内容是:小丽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孩子,升入中学后便在学校里住校。上学第一天,她穿着妈妈仅用五元钱买来的“板板鞋”,遭来同学们不屑的眼神,可小丽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她深知家里的条件: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家里还有一个因车祸躺在床上十多年的父亲,两个弟妹也时常让母亲操劳。三年初中生活,由于小丽的勤奋,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许是对城市生活的新奇,也许是对街头上红男绿女的渴望,小丽看中了一条裙子,于是便向母亲说学校要交二十元的资料费。那天,母亲来得匆匆,到宿舍里数出二十张一元的皱巴巴的票子,并叮嘱她要注意营养,不要太节约,随后便匆匆离开了。小丽匆匆地用二十元钱买了那条心仪的裙子,可她回到宿舍时,一个不经意的纸团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她捡起一看:是一张卖血通知单。随后请学生思考:当你理所当然地吃着父母做的饭、花着父母攒的钱时,你可曾给过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当你常常以早出晚归学习忙的理由,逃避与父母间的交流时,你可曾体会过他们的感受?(二)播放电视散文《母亲》。(三)放配乐散文《背影》。(四)让学生择取生活中的点滴,以“亲情”为题写一篇散文。结果,这次作文收效颇大,学生一改过去“咬笔头”的尴尬局面,有的还写出了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引进媒体教学,可以打破过去作文教学的公式化,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障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写出言之有物的“真话文”来。

     可是,近年来,由于有些语文教师一味依赖课件教学,而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目标应在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落实,这是经过历代语文教育所验证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悦耳的声音和漂亮的图片都不能代表学生的心声,不能代表师生间的互动。故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弊端:

   一、弊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计算机多媒体在视听冲击上有长足的优势,有的教师在语文课教学设计时,往往喜欢用展示图片、影视片段或播放音乐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不是让学生阅读课文,透过文字去体味桃花源的美景,而是用已设计好的或动或静的图片来表现课文。这实际上会剥夺学生的想像。再如苏轼《水调歌头》一文的教学,有教师处理成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曲终再让学生讨论词中所蕴含的特点。这背离了“语文教学要加强对语言美的理解”的要求。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观文者不披文又怎能入情呢?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观看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实现的,也不是听一首歌曲就能完事的。特别是小说、散文,它们被人们所喜爱,缘于文学文字特有的模糊性,其中的情、意需要学生通过品读用心灵去感受,用想像去揣摩。若一味追求视听效果,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将被弱化,失去“一千个哈姆莱特”,形成定向思维。

    二、弊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活动。曾听过一位老师上优质课,整堂课所有环节、所有内容都由课件体现,甚至连掌声和叹息声都在课件中作了精心设计,上课时教师只需操纵鼠标并作一些讲解。且不说如此周密的设计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仅从教学本身来看,如果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但与教师设计的答案不相吻合,机械的电脑无法“随机应变”,偏要在答出教师设计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声,肯定会让人觉得尴尬,让人感到这种教学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课堂因生成而美丽。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是再智能的电脑也无法做到的。况且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的兴趣,更多地来自于语文老师人格魅力和修养的影响,即“信其师,尊其道,学其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点、使用时机,加强人机、人人多项交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时代不可取代的手段,势在必行,它与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帮助了学生通过阅读领略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使语文教学展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同时也不可忽视语文教学中的“以辅代主、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误区带给我们老师的困扰。

利川团堡中学   熊 琼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