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审美愉悦提升思想境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鲁迅杂文欣赏 江苏省兴化中学 陆明泉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以文学性的笔触表现了深邃的思想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也就是他的作品既有生动的形象性,又富有深刻的思想性,他的小说如此,他的杂文亦如此。鲁迅杂文人称“匕首”“投枪”,但并非空洞说教、枯燥议论,而是借助于鲜明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爱憎,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他的杂文具有浓郁的艺术色彩。如果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象,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人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可以深切感知他改变国民性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欣赏他的杂文,我们不仅能享受审美的愉悦,更能提升思想的境界。 智识即罪恶 我本来是一个四平八稳,给小酒馆打杂,混一口安稳饭吃的人,不幸认得几个字,受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想求起智识来了。 那时我在乡下,很为猪羊不平;心里想,虽然苦,倘也如牛马一样,可以有一件别的用,那就免得专以卖肉见长了。然而猪羊满脸呆气,终生胡涂,实在除了保持现状之外,没有别的法。所以,诚然,智识是要紧的! 于是我跑到北京,拜老师,求智识。地球是圆的。元质①有七十多种。x+y=z。闻所未闻,虽然难,却也以为是人所应该知道的事。 有一天,看见一种日报,却又将我的确信打破了。报上有一位虚无哲学家说:智识是罪恶,赃物……。虚无哲学,多大的权威呵,而说道智识是罪恶。我的智识虽然少,而确实是智识,这倒反而坑了我了。我于是请教老师去。老师道:“呸,你懒得用功,便胡说,走!” 我想:“老师贪图束脩②罢。智识倒也还不如没有的稳当,可惜粘在我脑里,立刻抛不去,我赶快忘了他罢。”然而迟了。因为这一夜里,我已经死了。 半夜,我躺在公寓的床上,忽而走进两个东西来,一个“活无常”,一个“死有分”③。但我却并不诧异,因为他们正如城隍庙里塑着的一般。然而跟在后面的两个怪物,却使我吓得失声,因为并非牛头马面④,而却是羊面猪头!我便悟到,牛马还太聪明,犯了罪,换上这诸公了,这可见智识是罪恶……。我没有想完,猪头便用嘴将我一拱,我于是立刻跌入阴府里,用不着久等烧车马。 到过阴间的前辈先生多说,阴府的大门是有匾额和对联的,我留心看时,却没有,只见大堂上坐着一位阎罗王。希奇,他便是我的隔壁的大富豪朱朗翁。大约钱是身外之物,带不到阴间的,所以一死便成为清白鬼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又做了大官。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 “你有智识么?”朗翁脸上毫无表情的问。 “没……”我是记得虚无哲学家的话的,所以这样答。“说没有便是有——带去!” 我刚想:阴府里的道理真奇怪……却又被羊角一叉,跌出阎罗殿去了。 其时跌在一坐城池里,其中都是青砖绿门的房屋,门顶上大抵是洋灰做的两个所谓狮子,门外面都挂一块招牌。倘在阳间,每一所机关外总挂五六块牌,这里却只一块,足见地皮的宽裕了。这瞬息间,我又被一位手执钢叉的猪头夜叉用鼻子拱进一间屋子里去,外面有牌额是:“油豆滑跌小地狱”。 进得里面,却是一望无边的平地,满铺了白豆拌着桐油。只见无数的人在这上面跌倒又起来,起来又跌倒。我也接连的摔了十二交,头上长出许多疙瘩来。但也有竟在门口坐着躺着,不想爬起,虽然浸得油汪汪的,却毫无一个疙瘩的人,可惜我去问他,他们都瞠着眼不说话。我不知道他们是不听见呢还是不懂,不愿意说呢还是无话可谈。 我于是跌上前去,去问那些正在乱跌的人们。其中的一个道: “这就是罚智识的,因为智识是罪恶,赃物……。我们还算是轻的呢。你在阳间的时候,怎么不昏一点?……”他气喘吁吁的断续的说。 “现在昏起来罢。” “迟了。” “我听得人说,西医有使人昏睡的药,去请他注射去,好么?” “不成,我正因为知道医药,所以在这里跌,连针也没有了。” “那么……有专给人打吗啡针的,听说多是没智识的人……我寻他们去。” 在这谈话时,我们本已滑跌了几百交了。我一失望,便更不留神,忽然将头撞在白豆稀薄的地面上。地面很硬,跌势又重,我于是胡里胡涂的发了昏……阿!自由!我忽而在平野上了,后面是那城,前面望得见公寓。我仍然胡里胡涂的走,一面想:我的妻和儿子,一定已经上京了,他们正围着我的死尸哭呢。我于是扑向我的躯壳去,便直坐起来,他们吓跑了,后来竭力说明,他们才了然,都高兴得大叫道:你还阳了,呵呀,我的老天爷哪……我这样胡里胡涂的想时,忽然活过来了……没有我的妻和儿子在身边,只有一个灯在桌上,我觉得自己睡在公寓里。间壁的一位学生已经从戏园回来,正哼着“先帝爷唉唉唉”哩,可见时候是不早了。 这还阳还得太冷静,简直不像还阳,我想,莫非先前也并没有死么? 倘若并没死,那么,朱朗翁也就并没有做阎罗王。 解决这问题,用智识究竟还怕是罪恶,我们还是用感情来决一决罢。 十月二十三日。 (选自《热风》) 注: ①元质:即元素。 ②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古时称干肉为脩)。 ③“活无常”、“死有分”:都是迷信传说地狱中的勾魂使者。 ④牛头马面:都是佛经传说地狱中的狱卒。 【赏析引路】 鲁迅的前期杂文侧重对封建性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五四”精神。这篇杂文中,作者浮想联翩,阎王爷、勾魂使者、“猪头羊面”各各出场,对“罪犯”的审判与惩罚也煞有介事,而地狱人间的错杂交织、突然的死去与还阳,使得整篇文章似乎是一出荒诞剧。荒诞不经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又让人不得不思考“知识即罪恶”的荒唐与荒谬,使得文章又带上黑色幽默的特点。 【学会思考】 1、这篇杂文的情节似乎荒诞不经,但行文脉络十分清晰,试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2、情节的荒诞不经、风格的黑色幽默,是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请举例简要说明。 3、文章最后一段,“这问题”指什么?“用智识究竟还怕是罪恶,我们还是用感情来决一决罢”,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导 师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①,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②的大法,求上升③的真传,岂不可笑! 但是我并非敢将这些人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说话的也不过能说话,弄笔的也不过能弄笔;别人如果希望他打拳,则是自己错。他如果能打拳,早已打拳了,但那时,别人大概又要希望他翻筋斗。 有些青年似乎也觉悟了,我记得《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时,曾有一位发过牢骚,终于说:只有自己可靠!我现在还想斗胆转一句,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 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我们还没有正在饿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饭,正在穷得要死时于无人处见别人的钱,正在性欲旺盛时遇见异性,而且很美的。我想,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到时会脸红。 或者还是知道自己之不甚可靠者,倒较为可靠罢。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五月十一日。 (选自《华盖集》) 注: ①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如“敬谢不敏”。 ②生西:佛家语,往生西方、成佛的意思。佛家以西方为“净土”或“极乐”世界。 ③上升:升天。道教迷信说法,服食仙药能飞升成仙。 【赏析引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他甘做孺子牛,关心青年的成长,愿做青年的朋友,而不是“导师”。从古到今,绝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导师”情结,这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但鲁迅却是提出质疑和挑战的少数人之一。他在这篇《导师》中说,知识分子自命导师,那是自欺欺人,他提醒年轻人不要上当;但他又说并非将知识分子“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甚至他还提出“自己也未必可靠”的观点。勇于解剖、勇于质疑,这才是鲁迅对我们的意义。 【学会思考】 1、这篇杂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不迷信、敢质疑的精神品质,通读全文,思考鲁迅先生对哪些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质疑?试作简要分析。 2、文章第二段写到了“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此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论证效果?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鲁迅先生质疑精神的评价。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覗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①而已。 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②,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八月七日。 (选自《且介亭杂文》) 注: ①恨恨而死:指空自愤恨不平而不去进行实际的改革工作。 ②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作者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了《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一文,批判当时某些借口反对欧化句法而攻击白话文的人;八月七日,文公直在同刊发表致作者的公开信,说他主张采用欧化句法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 【赏析引路】 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特点,显示了鲁迅观察社会人生的独异与深邃。《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从孩子照相的表情神态说起,揭示中国文化尚“静”斥“动”的特点,发掘出改造我们民族精神的重大主题,读后发人深省,启人反思。文章深入浅出地揭露和批评了我们民族存在的驯良的性格弱点,这驯良,也就是奴性。这种奴性,极大地妨碍了我们民族的进取。文章进而深入论述,指出医治我国国民精神痼疾的最佳途径是从异域的思想文化中汲取新鲜的养料,最后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民族文化建设的问题。 【学会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顽皮”,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文构思上的显著特点是以小见大,而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必须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洞察。阅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鲁迅先生杂文中常有这样一种写法,在集中论述某一问题时不动声色地对其他人或事予以讽刺,有人称此法为“顺带一枪”。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能不能找出来?能不能再举鲁迅杂文中的其他一些例子?你认为运用此法有何好处及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智识即罪恶 1、文章先写“我”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拜老师求知识,后因虚无哲学家宣扬“智识是罪恶,赃物……”而引起思想上的动摇与疑惑。再写“我”因为有知识而被“猪头羊面”勾魂到地狱,接受审判和惩罚。最后写“我”在受惩罚时跌昏了头而意外地还阳重生。 2、①“我”因求取知识而猝死,又因跌昏了头脑而复生。②因为“牛马还太聪明”,所以地狱的勾魂使者由“牛头马面”换成了“猪头羊面”。③隔壁大富豪朱朗翁竟然成了阎罗王。④地狱中对有知识的人的惩罚也别出心裁,不是人们意想中的种种酷刑,而是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油豆滑跌”。⑤“我”在地狱中为逃避惩罚,想到用西药的昏睡药、吗啡针来是自己头脑发昏。以上各点,或想像奇特,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或令人掩卷沉思:文章通篇所写都是知识即罪恶,但所表现的却是“智识即罪恶”这一观点的荒唐与荒谬。 3、“这问题”指“我”到底有没有死去和朱朗翁到底有没有做阎罗王。解决问题靠的是“知识”而不是“感情”,这是人皆知之的一般常识,但作者却说“我们还是用感情来决一决罢”,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因有知识而被下到地狱受惩罚的恐惧与后怕,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方面,是作者借这一种有违常理常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表达对“智识即罪恶”的观点的反驳,表现了“智识即罪恶”的观点的荒唐荒谬。 导 师 1、(1)对知识分子是不是导师、能不能做导师进行了质疑。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自命导师,纯属自欺欺人,提醒青年不要上当,但也并非将知识分子全盘否定,认为青年“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却不可过分奢求。(2)对青年本身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青年也不可一概而论,因为除了有要求进步的青年外,还有“醒着的”“睡着的”“昏着的”“躺着的”“玩着的”等各式青年。这一点,虽在文章开头一笔带过,但是反映了鲁迅对青年的现状不全是欣喜,更多的似乎却是担忧,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3)对我们“自己”进行了反思。作者针对青年“只有自己可靠”的牢骚,提出了“自己也未必可靠的”的观点,善意地提醒青年“大话不宜讲得太早”,不要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而要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2、类比论证。作者借向并不能长生不老的和尚道士求取“生西”“上升”的大法真传的荒唐可笑,证明了真正的导师并不存在、寻求导师也无必要的观点,说理形象生动,又让人易于接受。 3、鲁迅先生在文中对导师、对青年、对我们自己都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但他的质疑一切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冷静分析,辩证思考,既肯定优点与长处,也不回避缺点与不足。同时,鲁迅先生的大胆质疑也绝不是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他相信青年有的是“生力”,相信路在脚下,号召青年“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开辟出一条生路,一条新路。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1、文章开头作者极写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顽皮”,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对“我”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且还“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写这些内容,为下文写在中日照相馆里拍照的不同神态及进一步探讨我们民族精神这一重大主题作了铺垫。 2、作者由自己的孩子在中日照相馆里被拍成了不同的表情神态,想到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在于中日照相师审美的取向不同,由此出发,作者联想到了中国文化尚“静”斥“动”的特点,并进而想到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保守心理和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心理,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是向洋人甚至是“敌人”学习。这样,由小孩拍照这件小事,一步步地引伸到探讨民族文化性格的大问题,联想丰富而自然,从中又可看出作者对社会现实敏锐而深邃的洞察力。 3、(1)本文探讨的是改造我们民族精神的问题,但在结尾处作者巧妙地对攻击他主张采用欧化句法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的文公直进行了讽刺。顺带一枪的例子,此外还有《拿来主义》在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时,顺带对“作了女婿换来的”邵洵美进行了讽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顺带对杨荫榆和陈西滢进行了讽刺。(2)在杂文中运用“顺带一枪”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增强杂文的战斗性,同时也会使文章增添幽默效果。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注意自然,否则就不叫“顺带”了;其次要注意简洁,否则就可能会冲淡主题。 (发表于《作文周刊》2008年11月6日。有删减)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