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反思 说课: 1:整体感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是一封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书信,作者一方面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一方面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语言生动满含深情,适合朗读,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类主义教育和进行朗读教学的好材料。 针对此,我们在教学上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3.教学目标 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克服传统教学只授人以“鱼”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我们将知识和技能目标重点确定为“从身份和思想着手,理解雨果‘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从关键句出发,理解作者两种鲜明的情感态度。”启发和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以达到“不需再教”的目的。而在“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上,我们更强调方法和目标的一致性,每种方法都为不同的目标服务。 4.教学策略 前面说过,这篇课文适合朗读教学,为此,我们以“读”为核心设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环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听读感知,教师朗读课文,请学生圈点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以此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第二,默读理解。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事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请你从作者的身份和思想入手谈谈雨果的难能可贵表现在哪些地方?2、雨果在信中表达了两种鲜明的情感,分别是什么?请概括并举例说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两种情感的?朗读时应该怎样处理?”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讨,以期望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目的,并为下一个环节朗读教学做好准备。第三,朗读表达。通过第二个环节对课文的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涵,懂得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此时,我们要上升一个层次,让学生用朗读,用声音来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这是一篇二类课文,从教学要求上看,应该以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前,我们向学生明确交代的学习任务,期望通过学生的讨论等来完成教学。所以,我们给学生设计了四类活动:第一,听读课文,用心感知;第二,圈点词句,表达理解;第三,默读课文,深入体验;第四,参与讨论,表达认识;第五,用心听讲,及时笔记;第六,大声朗读,表达体验。 教学反思:笔者按教学预设实施教学后,教学生成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笔者仍感意犹未尽,自认为教学内容不够精细,不够透彻。经过反思深究,自认为在教学导向上存在问题。笔者在前文中对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定性时认为, “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点,笔者认为此文应该借助艺术审美和历史知识,达到更好的文学审美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如此一来,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就势在必行了——艺术审美属于美学范畴,历史知识则属于史学范畴。这就集美术、历史和语文于一炉,精锤细炼,让学生受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理解雨果的语言魅力、敬佩其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和雨果一起抗议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这就比任何单纯的审美教育或爱国教育要深刻和透彻。 源于此,笔者对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想法就日趋强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设想也许不够成熟,但仍是形成文字,以期求教于方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引导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从学科角度来说涉及到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劳技教育等学科资源;按资源的地域不同来划分又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按其内隐程度分又可以分成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因此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整合以上各类资源。 第一、利用教材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新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留有一定的空白,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引领性,这种编写方法不仅便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生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智慧的展示留有必要的空间。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很难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扩展和提升。 第二、利用学科特点,丰富课程资源 T"Ryd?-@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活理念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即课程源于生活,课程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取生活的经验,另一方面,赋予学生已有经验以教育意义。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生成教学资源 当代青少年的思维具有跳跃性、逆反性,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使他们的个性特征十分突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丰富的视角。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并茂和动静相宜的特点,把学生带入一种多感官学习的全新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学生具有的丰富创造力,只要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他们创设恰当的情景,他们就会成为新课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eEv}Tw<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动态存在的,语文教材也只是一个模板,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是来自于教材,而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教学里所能全部体验得到的。生活是最好的教材,体验是最好的内省方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其他学科学的教育资源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相融通,并把它们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以真实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让他们个性得到发展,使之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 a!+X5am{R 三、整合教学手段 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教学的自由度、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冲破课文、教参的束缚,以教材为载体,合理的开发与整合教材资源,最大限度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合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力主创新,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摒弃,还要学会借鉴。传统的语感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模仿古人朗读诗词的方法——摇头晃脑,就很有实用价值。它能让学生快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领悟其中的韵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的训练方法不容忽视:日记、片段描写、室外写生等。 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是语文服务于生活的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所以,我们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使学生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近一年来,我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影、电视、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广告牌等收集资料。开展过以下活动:口语交际(“向你推荐我”)、演讲会(课前3分钟)、故事会(“约会名人”)、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小报比赛、竞猜热线(“戏曲大舞台”)、调查报告(街头错字)、语文知识竞赛(“探索月球奥秘”)等。 虽然以上活动并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是最大的收益。 第三、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是要变成这样的。”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是有目共睹的。它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投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对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既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又要切切实实做一点一滴的探索;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潜心学习老一代语文教育家们的宝贵经验;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用更高的标准重新深刻认识语文教学的精髓——这是在学习上、教学上,思想上一种全面的挑战。 总之,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身边一切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才能提升课程品味,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