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作路漫漫(苏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丹徒区三山中学 刘菊华 摘要:教师合作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需。但目前教师合作有形式化、表面化之嫌,致使合作“路漫漫”。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教师竞争模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师合作理念。 关键词:教师合作 竞争 专业成长与发展 教师合作是指教师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彼此协调、沟通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实践证明,教师合作可以利用教师群体的资源差异,优势互补,加速新教师的成长和熟练教师的专业化,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迅速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因此,教师合作不但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需。 目前,很多地区的学校纷纷展开各种各样的合作,如集体备课评课、协同教学、师徒结对等,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合作有形式化、表面化之嫌;在实际操作中,更是面临着很多困难,教师合作让人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是“合作”还是“敷衍”? 【场景一】评课现场。上课教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后,全场一片寂静,大多数教师都低着头。主持会议的教研员无奈,只好挨个儿点名发言。被点到的教师碍于情面,说上几句好话了事。 【场景二】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简单的讨论之后,教研组长把备课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每位教师都领到了一块,于是集体备课被简化成任务分配。 这样的评课活动随处可见,且评课模式大同小异;这样的集体备课也是有名无实。学校组织教研组的老师定期听课、评课,组织集体备课,是希望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可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呢?究其原因,目前我国教师合作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的自上而下的合作。这种人为的合作,目的在于在通过操纵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培育教师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合作的低级阶段。人为的合作必然导致合作的形式化、表面化。其次,教师文化的封闭性也使得教师排斥合作。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行为完全应该是独立自主的,也是私人性质的,因而教师常“单干”。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如果去求助于其他教师,则表示自己无能。教师不喜欢自己的教学行为受到干预,也不愿意去干涉别人,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干涉。这种“个人主义”使得教师排斥合作。他们不愿意、也感到没有必要与他人合作。 二、是“合作”还是“负担”? 【场景三】教师办公室。简陋狭小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作业本、练习册和试卷,使办公室也变得拥挤不堪。在一摞摞作业本的后面,教师正在埋头备课、改作业,无暇旁顾。 我国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据调查,我国高中教师单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及试卷、参加班级活动、个别教育及辅导,每周需工作 63.89 小时, 每天平均12.78 小时, 初中教师每天平均 10.83 小时, 小学教师每天平均 10.16 小时, 这还不算开会、出操、听课、培训等任务。你看,坐在办公桌前的教师满脑子都是心事:今天上课某学生的表现不太好,得找机会和他谈谈;马上要做作业,桌上成堆的作业还得赶紧批;明天要上新课了,今天还得备课;后天要出去听课,所以明天得多上几节课;过几天上面要来检查,还得赶紧写准备材料;……唉,别想这么多了,还是赶紧改作业,否则来不及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将教师日常管理量化,教育工作绩效量化,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奖金挂钩,所以,教师们从早到晚忙于各种日常事务,焦头烂额。还有各种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更是让教师如临大敌,紧张到了极至。每次考试过后,总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犹如一条条皮鞭让教师心头阵阵绞痛。教师真是太苦太累了!所以,单纯要求教师之间进行合作,而不在其他方面进行协调,对于本就负担很重的教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必然会遭到教师的反对。时间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本来是为教师适应新课程“雪中送炭”的合作行为,最终却成了“雪上加霜”,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三、是“合作”还是“竞争”? 【场景四】办公室里。一位教师正在向另一位教师讨教,态度极为诚恳。那位教师显得特别谦虚,又摇头,又摆手:“哎呀,没有什么啦!都是这样瞎教啦!” 这个场景与新课程提出的“合作”要求不太协调,可它的出现绝不奇怪。难道教师天性都如此保守吗?这就要从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说起。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传统教师评价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竞争性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全部的指标。尤其是“奖优罚劣”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们围绕特定的标准展开激烈的竞争,增加了教师群体的竞争强度,激化了教师间的矛盾,束缚了教师精诚合作的手脚,致使教师在彼此孤立、貌合神离的氛围中工作,教师间缺乏真正的放松与互助,缺少坦诚深入的交流,影响群体合作。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哪位教师不担心别人把自己的经验夺走?哪位教师不担心别人会超越自己?哪位教师不担心别人会把自己的奖金“挖走”?因此,“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同行是冤家”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合作也是表面敷衍,骨子里大家认的还是“竞争”,而且还是颇为激烈的“竞争”。 四、是“合作”还是“指导”? 【场景五】合作交流会议现场。骨干教师端坐主席台,正慷慨激昂地作报告。坐在下面的教师手捧笔记本,认真地作着笔记,忙得头也没时间抬。 这也是当今教师合作过程中常见的一幕。在教师合作中一般会有一个核心人物,大多由骨干教师或教研员担任,也有学校会请来高等院校的专家。本来核心人物是合作中的积极因素,可以将其他教师集中起来,避免合作的无序性。但实际上核心人物总是处于控制地位,其他教师则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这样的会议中,发言的都是那些学科骨干、教研员、专家、领导,其余教师则是虔诚地记笔记,一言不发。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提出来,因为他们会这样想:人家毕竟是骨干,是领导嘛!按说,教研员或专家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新的专业技能,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知识,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他们可以快速诊断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教师则可以在合作中实施自己无法独立进行的任务,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教研员、专家总是以指导者、指挥者的身份出现,教师就像一个“中转站”,只是简单地把专家的理论付诸实践,总是处于被指导地位。因而在合作时,问题的发现和生成总是来源于教研员、专家,双方不能平等对话,合作研究演变成了指导会。 合作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诉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合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制约教师合作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教师合作的现状,使教师合作从人为走向自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教师竞争模式 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评价一个教师教学的优劣,是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为全部的标准的。这就必然导致一个学校内,尤其是同学科教师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成绩,并且想方设法要战胜对方的结局。当然,不管何种职业,竞争都是难免的,问题是怎样化“恶性竞争” 为“良性竞争”。笔者认为,改变当前教师的竞争模式是根本。原先的竞争导致的是“窝里斗”,境界不高,校内教师干戈相向,互相猜忌,互相戒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这种竞争模式,改变校内教师考核方式,促使教师抬起头来,放眼校外呢?比如取消校内教师考核“奖优罚劣”制度,增加与外校教师评比考核制度,并且把本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捆绑成一个整体参与竞争。这样一来,教师竞争的目标远了,境界高了,心胸也开阔了。于是,很自然地,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就少了,他们就会相互信任,真实表现自己,主动接纳别人,而且现实也需要他们这样去做。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把自己的学校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和别人竞争,全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竞争意识,学校才会有活力和战斗力,才可能办成一流的学校。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一所学校只有全面激发教师个体的竞争意识,并把教师个体的竞争意识形成合力,才能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意识。这样,教师才能走向真正的合作。 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调查发现,90%以上的教师感觉新课程使他们的工作量增大,全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教师要合作,往往会涉及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教师,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表。在紧张的时间安排下,教师很难抽出特定的时间进行同事合作活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保证教师合作的时间是教师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措施有很多,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检查,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每周留出专门的时间让教师合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减少重复的无效劳动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实现的,很多学校也已经做出了垂范。减轻教师负担既是对教师合作的支持,也是对教师作为“生命体”的关注,是教师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提升教师合作理念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既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次文化变革。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变革是极其痛苦的。所以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合作理念, 使教师从变革的抵制者变为推动者。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使教师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是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必须依靠协作的力量。其次,使教师意识到合作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教师合作不仅可以交流经验、优势互补,还可以优化教学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消除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再次,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合作形式,引发教师合作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和集中评课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师合作活动,使教师在合作得到乐趣,以趣味性促进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并逐渐将合作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发挥校长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决策者对教师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校长角色是进行规划,做出关键决策,并创造控制机制。在这种领导方式下,下属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与积极性, 倡导教师合作就必须改变这种境况。首先要提高校长素质,转变校长的角色。使校长由原先的控制者转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以校长为主构建一个共生组织,建立共同愿景,改善教师心智模式,即校长要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者、构建者,要对组织的学习负责。其次,创建民主和谐的决策环境,建立具有合作协调特点的管理机构。在有组织、有领导的前提下,使多方处于平等地位,真正做到密切配合并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从而实现多方协同活动的民主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益。最后,校长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提供各种资源,改善学校管理,支持和鼓励教师合作。 倡导教师合作,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决非一件易事。面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合作出现的问题,我们只有积极思索,并有所作为,那么,教师合作才会不再“路漫漫”,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翠华《教师合作中的问题与超越》(《当代教育科学》2006 、7) ②涂三广《教师专业发展:社会资本的视角》(《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7) ③万荣根《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教育探索》2005、9)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