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 秋思》(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诗词曲三首 一、学习目标 ⒈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情怀,复杂的感情。 ⒉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二、学习重点 目标1、2 三、学法指导 ⒈帮学生打通时间带给学生的词意理解的障碍,用简短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诗歌描述的意境。 ⒉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1、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 2、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做资料卡片,简介三位诗人。 3、请你在查阅字典,熟读注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说每首诗的大意吗? 2)这三首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了解诗词曲三种体裁的特点、区别 学习探究 ㈠导入 ㈡组织学生介绍三位诗人。 ㈢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歌感情。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明确:《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渔家傲》: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并将视野扩展到塞下孤城、千嶂万壑,着墨于军旅生活,与盛唐边塞诗相近,以悲景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净沙 秋思》: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三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 4、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㈤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㈥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训练巩固 1、当堂背诵。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朗读 2、 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