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陋室铭    

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三、学法指导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朗读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而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

2、练习法: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简介刘禹锡和“铭”这种文体。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1、借助资料或网络,查阅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安石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2、读准字音

陋(    )室    德馨(    )     调(    )素琴

鸿(    )儒    案牍(    )     西蜀(     )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重音、节奏。

学习与探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一)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

重点字词: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二)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训练巩固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②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