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衬托的作用与分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烘托”,就是用墨水或淡彩在所要着重描绘的景物外部大肆渲染,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此法在修辞学里称为衬托。即在描写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境时,不直接描述本体,而是用与本体相类、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这样,两件事物或两样景物,一主一次,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绿叶扶持红花,客体烘托主体,使得主体更加鲜明突出。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表达相思之情,不直说,说成“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在写作上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衬托中心,突出主题,起到“烘云托月”的的效果。

     衬托通常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正面衬托,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即根据事物类似的条件,以宾衬主,以彼衬此。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药》)

     这里,写天色、鸟虫都不是本意,而是以此来衬托秋天的后半夜的空旷和沉寂。

    反衬,就是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如此等等。如: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祝福》)

      雪花从来就是落地无声的,为了反衬环境的寂静,这里却把它写成似乎发出了瑟瑟的声响。

    六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以“动”衬“静”,“动”中求“静”,使用的就是反衬手法。

                                                    ( 王琴 )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