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入问题研究(苏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最近两年来,江苏省语文教学中提倡最多的是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方法,强调语文知识向课外延伸,我在教学实践中却认为语文教学主阵地依然是课堂教学。一堂语文课要想获得广大学生认可,唤起学生情感共鸣,首先在于精妙的课堂导入。我认为语文课的导入要遵循“新、美、趣”三原则。“新”就是语文课导入要有新的知识,新的语言,新的意境;“美”就是导课要有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情趣,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趣”就是导课要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语文课堂的导入有很多,哪些才是较为适中,可取的呢?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关键是要根据教材特点,从实际授课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恰当使用。 一、借助于多媒体教具方法导入新课。现在科技发达,各种现代化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等可大大帮助我们强化教学,只要运用得法,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较好效果。比如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便利用网络播放录音,结合图片,学生们便在声情并茂中深受一次情感熏陶;在上布丰的《松鼠》时用挂图作导语,即直接又形象;上《白杨礼赞》时用实物柳枝与学生绘画的《白杨图》相比较,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以吟诵导入: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重于强调情感熏陶,语文课堂中讲究诵读,通过吟诵,学生可以读出情感,读出内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上《沁园春 雪》时我首先就有感情的吟诵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再导入,学生们在文字基础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美充满了仰慕之意,学习本词兴趣油然而生。 三、以讲故事方法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故事本身有较强的吸引力,初中生性格年龄的特点,他们童稚未脱,故他们会喜欢故事,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选择这种方法,就能扣住中学生心弦。如在上《俭以养德》时,我就举了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节俭故事来导入新课,我给学生讲述了总理旧衣衫的故事,学生们都被总理的高尚品质打动了,文章的内蕴也就水到渠成被学生理解了;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百万英镑》故事作导语,这些导语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顺利导入课文。 四、由介绍作家生活年代背景导入课文。我们都知道,苏教版初中教材课文涉及的作家大都是名家,在各个方面作出了一些成就,他们的事迹能感动人,故事能激励人,学生内心对他们充满了仰慕之心,崇拜之感。用这种方式导入,顺其自然,又紧扣选文内容,做到引人入胜,如在上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我们先对苏轼作一次较详细介绍,学生们对他不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词的主旨意境的领悟也水到渠成了,学习本词就得心应手。 五、善设悬疑,启人思考,引入课文。不可否认,初中生处于人生独立思维萌芽阶段,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探究心理很浓,很强,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心理,上课开始时就要巧妙的设置悬疑,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上课作好准备。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首先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位赤身裸体的皇帝走在大街上,周围的群众却拍手为之叫好,然后我再出一个问题:这位皇帝未穿衣服就在大街上举行大典,现实生活中存在吗?为什么在课文中却是合理的呢?这个悬疑设置之后,学生们便会迫不及待认真阅读课文,想找出答案,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就与众不同了。 导课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要适合我们的学生,适合我们的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课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