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综合活动指导策略研究(苏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21世纪的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教学时期,不仅要有质量高的课堂内讲学,还要有课外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践。 而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承受的是纯书本知识学习,重于知识点的累积,所以学生们往往会有较出色的文化成绩,却缺乏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给开设语文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个大疑难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并指导学生正确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首先是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活跃思维的动力,是领悟作品形成观点的先决条件。初中生人生历程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到独立思维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竞赛法,情境法,答疑法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便会乐于学习语文,也会亲身实践,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其次,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和语文相关联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而21世纪所需的人才也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他们能力的内涵不仅在于知识的储存能力,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的形成才是最关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走进场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这样学生通过实践,会产生美的感应;语文实践活动类第二课堂的开设,就可以使学生多层面地涉猎到各种书籍,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真正做到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知识的协调与融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满足于“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者,他们承受了知识,却无创新意识我们在语文实践中要学会指导学生学习,才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一是要教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疑---思----讨----创并举,因为疑是思的前提,思的开始;思是疑的发展,疑的深入;讨是思的继续,思的深化;创是前者的结晶,成功的标志。善疑才能开启智慧之窗;二是要变“轻说”为“重口才”。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外知识的大融合,很多时候我们选取了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和自我生活中的语文因子,我们要想表达出来不能仅仅依靠文字书面表达,要倚重口才,就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运用,实践中多开展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读会、讨论辩论会、讲故事、文学鉴赏讲座、编排课本剧、小记者采访、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可以很好融合各类语文知识,让学生提高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 另外,在评价体系中,语文实践活动应树立重视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的评价体系。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看重的是结果:分数,师生都满足于贴上标签,习惯于问题的简单定论,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考虑的是学生思维是否有发展;智力是否有提高;能力是否有增强;知识是否更全面,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成否时就要改变其评价方式,应强调其过程,只要学生在其中能付出辛苦,能锻炼其能力,训练发展其思维,有一定创造性,我们就应该认为该生有所得,这种评价体系就突出了发展,学生们在学习中会拥有自信,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就会在不同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语文实践活动也就实现了其目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