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材料四十(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十四周 星期三

哲言

得饶人处且饶人。 ——明•《醒世恒言》(卷五)

【解读】原诗劝人心肠要宽厚,能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做人不要太刻薄,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的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现今常用这句诗来劝人要心存宽厚,切莫为琐事跟他人斤斤计较。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沈园》

【解读】沈园诗是陆游为悼念前妻而作,年轻时,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二人十分恩爱,但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唐婉。所以在母亲压迫下,二人只好离婚。唐婉改嫁后,有一天,二人在沈园偶然碰见,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首“钗头凤”词,唐婉受不了伤心刺激,不久就死了。陆游到了六十五岁的时候,重游沈园便写下了“沈园”。沈园现在浙江始兴禹迹寺南。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曾是惊鸿照影来:指桥底下的绿水,曾经照过她那美丽的影子。陆游写过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而这首“沈园”诗,又展示了陆游重感情的另一面。他的恋爱故事,在这首诗里得到了高度的艺术表达。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

【解读】从古到今,流传万古的人伦纲常,全部承担在我的肩上;我的脊梁就像铁一样的坚硬有力,面对皇天后土,一点也不会感到羞愧。这是作者与朋友的唱和诗,说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情愿肩万古纲常的重担,正气凛然,义烈万代。

诗词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馆:即旅舍。韩绅:一作韩升卿。宿别:同宿一夜而别。②江海别:即言相隔之远。③几度:这里指几年。④翻:反而。⑤年:年纪,年龄。⑥寒照雨:即照寒雨。室内的孤灯照着窗外的秋雨,使人感到一股逼人的寒气。⑦明朝恨:指天一亮又要分别。⑧传:指传杯换盏。

【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愁别绪的诗。作品表达了在战乱年代偶遇故友时喜出望外的心情及惜别的感伤,抒发了人生漂泊、世事难料的沧桑之感。诗先从上次的离别重逢疑为梦境,写出了这次相会的意外和难能可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悲喜交集的心情和神态,正因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这种情景下人类共同的典型心理,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和尾联写客馆叙谈的情景,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生动传神地渲染出凄迷冷清的气氛,烘托出惨淡悲凉的心境。全诗中间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最后两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表现出诗人运笔自如,重抹轻挽的笔力。

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时,常与友人到“醉翁亭”游玩宴饮。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文章《醉翁亭记》。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麓。由宋朝山僧智仙修建,欧阳修以自己的号“醉翁”命名。他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大意是说:太守我常同客人来这里饮酒,我喝的酒不多却有醉意,我的年纪又最高,所以自称为“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是这里的山水美景使人陶醉。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翁之意不在酒”可简化成“醉翁之意”,这句成语由此而来。

(出自《欧阳文忠集•醉翁亭记》)

【释义】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味并不在酒上,而另有所图。后用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其他方面。

素材

“勤奋”格言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美)爱因斯坦

为求一字精,耐得半宿寒。 ——谚语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南朝•宋)范晔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唐)韩愈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宋)晁说之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汉)王充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汉)刘向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晁说之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美)马克•吐温

懒于思考,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前苏联)高尔基

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除了感觉以外将一无所有。——(德)歌德

事例精选

苏轼抄书

宋代朱载上曾于湖北黄冈任学官。当时苏轼谪居黄冈,起初与朱并不相识,后听人诵咏朱诗,苏轼称赞不已,两人便成知己。一日,朱载上去拜访苏轼,已通报姓名,而东坡却迟迟不出。等待很久,东坡才出来,对朱致歉道:“刚才了结当天的功课,失于迎接。”朱载上问苏拭:“先生所谓‘日课’为何?”苏轼说:“抄《汉书》。”朱载上说:“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必手抄?”苏轼说:“我自读《汉书》以来,已手抄三遍。第一遍,每一段事抄三字为题,第二遍则抄两字,现在只抄一字。”朱看了苏拭所抄的文字,皆不解其义。苏拭说:“你试举题一字。”朱按苏轼所言,每题一字,苏拭便能应声背出数百字,且无一差缺。朱载上叹服道:“先生真是被贬于人间的神仙。”后来朱载上对其子朱新仲说:“东坡尚且如此。才质居于中等之人,岂可不勤奋读书?”

科学家与助手的对话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他的实验室,此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实验室里有一个学生仍然伏在工作台上。“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卢瑟福问道。“我在工作。”学生随即回答说。“那么白天做了什么?”“我也工作。”“那么早晨也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工作。”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等待着这位著名学者的赞许。卢瑟福沉吟起来,随即简短地回答:“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柯贝特读书的故事

英国作家威廉•柯贝特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十一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谋生。一天,他经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只桶的故事》,书价三便士。柯贝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了三便士。他犹豫起来,因为买书便意味着饿肚子。但求知欲战胜了饥饿感。他走进书店,买下了这部作品,急忙走到路边的田野,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夜幕降临了,书上的字完全无法辨认,他才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口袋和衣睡在田野里。次日清晨,鸟儿的歌唱把他唤醒,他继续赶路,一面走一面继续贪婪地读着这本有趣的书。从此,《一只桶的故事》就成了柯贝特形影不离的伴侣。

文言

蛤蟆夜哭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屿。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鼋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参考译文】

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岛屿附近。半夜时,听到水底下有哭泣的声音,又像是有人在说话,就认真地听了下去。一个声音说道:“昨天龙王下了命令,水中的动物,凡是有尾巴的都必须斩首。我是鳖,因为有尾巴,所以害怕被杀而哭。可你是蛤蟆,没有尾巴,为什么也在哭?”又听到有声音说:“我现在幸而没有尾巴,但是我害怕会追究到我做蝌蚪时的事,因为那时我是有尾巴的呀!”

【文意提示】

妄加罪名,株连无辜,毫无道理的治罪追查,必然会导致人人自危。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