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材料十九(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六周 星期五

哲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忍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聪明。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自古忠臣义士吧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解读】我五十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辨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诗词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赏析】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成语

惴惴不安

在公元前621年,秦国有人作了名叫《黄鸟》的一首歌,歌词大意:

“酸枣树上的黄雀叫叽叽。

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

说起奄息,一人能敌百人。

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

苍天呀苍天!好人为何死去?

如果能赎回他的命,我们愿以百换一。

桑树上歇息的黄雀叫叽叽。

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

说起仲行,百人莫能敌。

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

苍天呀苍天!好人为何死去?

如果能赎回他的命,我们愿以百换一。

杜荆树上歇息的黄雀叫叽叽。

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针虎。

说起针虎,百人莫能敌。

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

苍天呀苍天!好人为何全死去?

如果能赎回他的命,我们愿以百换一。”

这首挽歌,是秦国人为奄息、仲行、针虎三位大臣所作。他们三个功勋显赫的良臣,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作了秦穆公的殉葬品。这首歌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流连、爱戴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秦穆公暴行的憎恨。

(出自《诗经•秦风•黄鸟》)

【释义】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感到心神不安。惴惴,忧愁恐惧的样子。

素材

“尊老”格言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闾望。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大事业的成就不是靠筋肉,速度,或身体的灵巧,而是靠思想,人格,或判断;在这几点上老年人不但不比别人坏,而且比别人好。 ——(古罗马)西塞罗

加入你能非常尊重老人的智慧,那么你在生活中将不会由于生活上的无知,过于自信和不谨慎而做出蠢事。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英国)培根

少时饱经磨砺,老来不畏风霜。 ——谚语

你不同情那跌倒在地的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该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事例精选

张良为老者系履

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有一天坐在下邳桥上,其间一位老者不慎将鞋落入桥下,张良主动下桥替老人捡鞋,并为老人穿上。老人为张良知敬老所感,就送给张良一本兵书,张良凭此助刘邦打天下,屡立战功。

毛泽东敬老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韶山后,请韶山老人毛禹珠来吃饭,并特地向他敬酒,毛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接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范乔执砚哭祖父

《晋书•范乔传》记载:晋代范乔两岁的时候,一天他的祖父范馨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孙子啊,爷爷老了,最遗憾的是我将来看不到你成才了!”说完,祖父把自己平日所用的一方砚台送给了范乔。不久,祖父便去世了。范乔5岁时,祖母将祖父当年说的话,又重新给范乔说了一遍,范乔很激动,捧起砚台,禁不住地涕泣痛哭。

原谷教父敬祖父

《孝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原谷的祖父年老多病,父母厌恶的很,想把他抛弃。原谷当时15岁,多次劝说父母不要厌弃祖父,父母不听。父母作了一件肩舆(一种轻便的轿),装起祖父,抬着,丢弃在荒野里。随着,原谷跟着把肩舆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要把不吉利的东西收回来?”原谷回答说:“将来等你们老了,我就不要再做这样的工具了,所以我就把它拿回来了。”父母听了,终于醒悟,于是回到丢弃祖父的地方,把祖父抬回来,好生奉养。

续亲情征外公外婆

1999年11月23日,一位特殊客人来到重庆一家报社,她带来了一封奇怪的求助信:希望报社能帮助寻觅一对慈祥、有爱心的老年夫妇,作为她5岁儿子的外公外婆。一名叫赵佳的母亲发现,儿子常常为自己没有外公外婆而独自伤心落泪,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日子,看到邻居孩子与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换了场面,总是不肯回自己的家。当有小孩自豪地对她儿子说:“你没有外婆,我有外婆”时,儿子便更加伤心。儿子对有外公外婆的孩子羡慕的神情和自己没有外公外婆的人流露出的伤感,深深揪痛了父母的心。

赵女士说,她实在不忍心让儿子为思念而受煎熬。那么,这隔代的亲情又怎么续上?这位母亲萌发了一个愿望:希望报社为她“穿针引线”,找一对60岁以上的慈祥老人,自愿做她儿子的外公外婆。她也愿意做这“外公外婆”的女儿,并尽子女之孝道,共享大家庭的天伦之乐。

文言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译文】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文意提示】

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第七周 星期一

哲言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南朝•宋•范晔《后汗书•班固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解读】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解读】一胎只生一个的牛仔子,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娇宠坏了的孩子会骂父母。小牛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是为了汲取奶汁,并无故意顶撞母亲的意思,由此联想到骄子对父母的冲撞,说明了对独生子过于溺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的道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君子行》

【解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 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诗词

过杭州故宫

谢翱

禾黍何人为守阍①?落花台殿黯销魂②。

朝元阁下归来燕③,不见前头鹦鹉言④

【注】①禾黍:谷类。此用《诗•王风•黍离》写在周大夫过镐京故宫见遍地禾黍而伤悲典。守阍:看守宫门。②黯销魂:心情十分伤感。③朝元阁:唐宫中阁名。此代指宋宫建筑。归来燕:借鉴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加以变化,说燕子依旧飞来,但旧时宫殿已经荒芜,人事已非,说明国家已亡。④“不见”句:化用朱庆馀《宫中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句,以没有鹦鹉,表示繁华已歇。此外,崔橹《华清宫》云:“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蜀云飞。珠帘一闭朝阳阁,不见人归见燕归。”这首诗的意境与之相仿。

【赏析】诗人在宋亡后经过故宫,见昔日的朱楼翠殿,只剩下蔓烟衰草,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伤感的绝句。首句便以“禾黍”二字概括荒凉,寄托哀思,以无人守宫门,进一步说国亡已久,表示人世沧桑之感。次句换个角度,直写荒凉,落花是实景,也作为宋政权的象征,“黯销魂”是沉痛心情的概括。三、四句将感情移到燕子上,下语很妙,从燕的眼中,写宫殿的摧败,加深了意境。诗人多方面渲染,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移入了景物之中,所以显得特别哀婉感人。这一格调,也是谢翱诗歌的基本格调,被明清换代之际的诗人赞赏模仿,从而奠定了宋诗在清代的地位。

成语

直言不讳

东晋在公元383年与前秦军队打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战役,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肥水之战”。在这次战役中东晋军抓住了前秦军队指挥不当及前秦军队军心涣散的弱点,一举打败前秦军,为当时扭转东晋所处的不利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了。

战役胜利后,孝武帝为了巩固北方的统治,决定让经验丰富,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镇守北方,统领淮北各路人马。

当时,刘波正重病缠身。当他接到皇帝的命令时,家人都劝阻他接任,刘波经过反复考虑,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北方的局势动荡不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管理好这些事务。尽管孝武帝非常看重自己,但就目前自己年老体衰多病的实际情况,一定会辜负朝廷对自己的希望和重托。所以,刘波决定给皇上写奏章,在奏折中写道“纵观我朝历史,使我浮想联翩,今天我以忠臣的身份,放肆地、直率地、毫无顾忌地把话说出来”。他在奏折中,谈到了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防微杜渐,怎样使用人才,以及国家对外事务上的处理等问题。

刘波在写完奏章不久,由于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出自《晋书•刘波传》)

【释义】直言不讳:直率地说出心里话,毫不隐讳。直言,毫无顾忌地说出来。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原说。

素材

“节俭”格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家有弊帚,享值千金。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惟俭养德,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

——《明太祖实录》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

侈而无节,则不可赡。 ——汉班固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徵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晋陆云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宋程颐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宋欧阳修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 宋陆游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明王应麟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简单和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美)爱因斯坦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徐特立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朱德

养成节俭习惯,俭能致富。要养成节俭的习惯,以免放荡的罪恶临到我们身上。

——马尔顿

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美)富兰克林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英)培根

奢侈的必然结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

——(英)亚当•斯密

节俭是一大收入。 ——(古罗马)西塞罗

节俭所积蓄之物,均由勤劳而得。但是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决不能加大。 ——(英)亚当•斯密

如果你懂得量入为出,那你就可以致富了。 ——(美)富兰克林

事例精选

季文子奉行克俭

季文子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他的家人穿粗布衣服,他的马不喂粮食,喂杂草。有人对他说:“你是鲁国最高行政长官,你这样做,人家要说你吝啬,而且也不能使国家荣耀。”季文子回答说:“我国百姓中吃不好穿不好的人多着呢,我怎么能让家里人穿好,让马吃好呢?一国的荣耀是在于道德,而不在于我的家人穿好和我的马吃好的。”

乘敝车晏子辞赐

晏子名叫晏婴,是春秋时景公的贤相,以忠诚、正直、廉洁、俭约而受到后人尊敬。晏子去朝见齐景公,乘的是破旧的车,驾的是跑不快的马。景公见了说:“你受的俸禄还少吗?怎么乘这样不好的车呢?”晏子回答说:“我靠君主的赏赐,有暖和的衣服,足够吃饱的饭菜,驾旧车劣马,我很满足了。”后来,景公将有华盖的车子和善跑的好马赠送给晏子,送了三次,晏子都不接受,退了回去。景公很不高兴,急召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好车好马了。”晏子回答说:“国君使我管理百官,我穿衣吃饭都注意节省,这样可做百官百姓的表率。即使如此,还担心他们奢靡,不顾道德。今天如果我也乘上好车好马,百官百姓都不顾道德,奢靡起来,我怎么能管理得了?”晏子还是辞赐不受。

汉文帝不造露台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很节俭。他曾打算建造一个观赏游乐用的露台,令工匠合计后,要用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人家十家的财产了,我住着先帝的宫室,已感到羞愧,怎能再造露台呢?汉文帝穿的是黑色粗布的衣服,蚊帐也不绣花,生前建造的陵墓也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临终前还叮嘱不准用珍宝陪葬。这样以德教化百姓,终于形成海内殷富,民讲礼仪,几乎无狱讼案件的盛世。

宋庆龄家常饮食

宋庆龄在家饮食很随便,除了设宴待客,自己从不点菜。平日吃的菜很普通,一般是一荤一素加一汤就够了。有时,菜吃不完,她就让工作人员留着下顿再吃。她常说:“有福守福,不要作孽,浪费是作孽。”宋庆龄最爱吃的是富有江南风味的雪里蕻咸菜。这菜很便宜,每年上市时,她都要领着工作人员腌两大缸,吃很长时间。

毛泽东吃茶叶

毛泽东喜欢喝茶,但喝什么茶叶,从不讲究。每天,他睡觉起来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每天不论换几次茶叶,他总要先把残剩的茶叶,用手从茶杯里抠出来,撮到嘴里嚼烂,一口一口咽下去。他说,茶叶里有叶绿素、维他命,有营养。

文言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的方法。③ 移时:一个时辰(2小时)。

【参考译文】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文意提示】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亲身实践,不能眼高手低。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