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材料七(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二周 星期五 哲言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苟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国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解读】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诗词 秋 怀 口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①?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②,包羞食万钱③。 鹿车何日驾④,归去颍东田⑤。 【注】①节物:节令风物。②“感事”句:谓想到家事国事,愁得双鬓灰白。③包羞:对所做的事感到耻辱不安。食万钱:指耗费朝廷俸禄。④鹿车:用人力推拉的小车。《风俗通》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⑤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第二年,约梅尧臣一起买田于颍。 【赏析】诗以问句起,并列一对矛盾——节物好,但心情不好。以下一联铺叙节物之迷人,一联陈述心情之黯然。最后,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归耕南亩。全诗结构灵活,情景均佳,尤其是第二联,为人击节称赞。诗把秋景写得很美:猎猎西风,吹动着酒旗;蒙蒙细雨,滋润着黄菊。十个字,清通深婉,情韵幽折。欧阳修以学韩愈出名,这两句却直逼南朝二谢山水诗韵,缘情体物,天然神妙,无一字虚设。在诗律的精细上又步后杜甫,酷肖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等句。《雪浪斋日记》说: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日:“六一诗祗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深赞此联的平易。所谓平易,即洗尽铅华,不事雕饰,这确实是欧阳修不少诗的特色。 成语 其貌不扬 唐朝盛产诗人、文学家,这些文人大都风流倜傥、气度不凡。所以许多人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才华横溢的人一定一表人才,儒雅俊朗,“文如其人”就成了最恰当的比喻。可是这种根据文采推断相貌的做法,却使一位主考官尴尬异常,也使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仕途坎坷。 唐末杰出诗人皮日休文采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据说他在长安城内只待了十天,就名噪京城,可见其文才出众。 有一年皮日休进京赶考,主考官礼部侍郎郑愚一见他的文章就大加赞赏,未及发榜便迫不及待地约见了皮日休。郑愚就是在“文如其人”的心理支配下把皮日休想像成了一个风度翩翩,清秀端庄的美少年。没想到站在面前的皮日休竟是一个相貌平常、气度平平的普通人,最令郑愚吃惊的是皮日休一只眼大一只眼小,左眼皮耷拉下来像没有眼睛似的。大失所望的郑愚忍不柱讥讽皮日休说:“你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为什么只有一只眼?” 心高气傲的皮日体哪堪受此侮辱.马上反唇相讥:“您可不能因我的一只眼而使自己鼠目寸光呀!” 郑愚恼羞成怒。发榜时竟将皮日休降为最后一名。 后来,皮日休因不满朝政的黑暗统治,投身于农民起义中了。 【释义】其貌不扬:指相貌一般,很普通。其,他的。不扬,不出众。 素材——“积累”格言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美)卡耐基 努力不懈地干活吧;虽然没有超越别人的头脑,没有才能,没有体力,更没有财富,但总同是人呀。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人,在千万人中只有一人而已。其余都是平凡之辈。所以,平凡的我们要努力不懈地干,一天走一步也好,要不断向前进——把“每天”累积起来。 ——(日)松下幸之助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战国策》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 ——《大戴礼记》 积学于己,以待用也。 ——(宋)程颐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至。 ——华罗庚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法)拿破仑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汉)王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俄)巴甫洛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 一一(宋)欧阳修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一一《荀子》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谚语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 (汉)刘向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唐)白居易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一一(法)罗丹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汉)韩婴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德)黑格尔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 ——(英)洛克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才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素材——事例精选 李贺驴背吟诗 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小奴仆,骑匹瘦驴,背一个旧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出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母亲让使女打开锦囊,见写的诗句多,便说:“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算完啊!”饭后,李贺取过诗句,再研墨铺纸,将诗句续成完篇。几乎天天如此。 陶罐积累资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随时记笔记 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被罢官回家,便专心著述。他在窗户、墙壁上到处挂着笔,一有感触,随手记下。长期的积累,使他拥有丰富的素材,得以专心著书立说30年,终于写成名著《论衡》。该书全面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和鬼神妖异之说,系统阐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胸有成竹 宋代画家文同是画墨竹的能手。他画的墨竹曾得到苏轼、黄庭坚等名家的称赞。文同能在画竹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长期坚持不懈地对竹进行观察、研究分不开的。为了对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他对竹叶、竹节、竹根、竹笋都做过细致地观察。不仅对各种种类的竹做系统的研究,对竹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做过深入的考察。人们常常看见他在烈日下,寒风中,甚至在雨中,跑进竹林里去,全神观注地细察细析,有时甚至忘记回家吃饭。 文同具有非常丰富的竹的知识,一说起竹,他可以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因此,人们曾用“胸有成竹”来夸赞他。而正由于“胸有成竹”,他才得以成为画竹高手。 马卡连柯的笔记本 马卡连柯是苏联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和作家。他有一个做笔记的好习惯,身边经常放着小笔记本,把他认为值得记的东西都记下来, 生活中的人物、事件、风景,甚至巧妙的比喻、风趣的俏皮话等,都是他笔记的内容。 1920年,马卡连柯接受了党交给他的改造流浪儿童的任务,建立了高尔基教养院。这期间,他详细地记录了在改造流浪儿童过程中的生动事例,收集了丰富的材料。凭着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笔记本上的宝贵资料,他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教育诗》的第一部。马卡连柯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道:“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我没有动笔写作的十三年中,我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在这件事上,我的笔记本起了很大的作用。”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 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本珍贵的日记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文言 安 之① 洧水甚泰②,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③,富人请赎之④,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⑤。邓析日:“安之!人必莫之卖矣⑥!” 得死者患之⑦,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日:“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⑧!” (《离谓》) 【注】①安:安心。安之:对这个你就放心吧!②洧(wěi)水:亦称洧河,水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③死:通“尸”,尸体。④赎(shú):用财物换回。⑤邓析:郑国的大夫。⑥人必莫之卖:那人必定没有别处可卖掉这具尸体。⑦患:忧虑,发愁。⑧此必无所更买:这尸体没有地方再买得到了。 【参考译文】 洧水暴涨,郑国一个财主被洪水淹死,有人捞到了他的尸体,财主家里的人想用财物换回死者,那人要价很高,财主家的人很着急,便去告诉邓析,请他想办法。邓析说:“放心吧!那人一定没有别处可以卖掉这具尸体的。” 财主家里的人不去买尸了。捞得尸体的人发起愁来,也将这件事告诉邓析。邓析又回答说:“放心吧!除了你这里以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买到这个尸体的。” 【文意提示】这则寓言是对那些能说会道、两边讨好人的揭露和讽刺。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