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高中文言知识表解》)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因此应把反复阅读作为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通过范读、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有关篇目,开拓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庄子。 教学要点 了解庄子及他的哲学思想,学习课文,整理和归纳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殆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了解庄子 1.庄子简介(多媒体显示)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他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天、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能将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融为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构思奇特,想像丰富,汪洋恣肆,仪态万千。 2.检查预习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 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面叹”? 明确: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明确: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之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师问:庄子的思想主要通过什么形式来后人传达?你对《庄子》一书感兴趣吗? 明确:寓言故事。 教师:对。庄子非常擅长用寓言故事说理。下面的故事蕴含了庄子的什么哲学思想?(媒体展示) 故事一:相传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想聘他为相。他对楚国的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 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水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教师:看来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二: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 教师: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故事三: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教师: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 小结庄子思想: 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点评;闻一多先生对于庄子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当代作家李怀宁看了庄子的书,就写了一篇文章《忙里偷闲读庄子》,其中这样形容庄子: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 教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学习《秋水》一文。 三、学习课文 《秋水》这篇课文节选了《秋水》的第一段。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多媒体显示:) (1)给加点的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望洋向若而叹 睹子之难穷也 旋其面目 则殆矣 明确:“秋水时至”的“时”读作“shí”指“时令、季节”。“百川灌河”的“灌河”读作“ɡuàn hé”,“灌”是“注入”的意思,“河”指“黄河”。“泾流之大”的“泾流”读作“jīnɡ liú”,指“畅通无阻的水流”。“两涘渚崖之间”的“涘”读作“s씓渚”读作“zhǔ”。“涘”是“水边”的意思,“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读作“wànɡ yánɡ”,“若”读作“ruò”。“望洋”是“仰视而望的样子”,“若”指“海神名”。“睹子之难穷也”中的“难”读作“nán”是“难以”的意思。“旋其面目”的“旋”读作“xuán”,是“掉转”的意思。“则殆矣”的“殆”读作“dài”,是“危险”的意思。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多媒体显示:)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①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板书:骄傲自满自叹不如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板书:人的认识有限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板书:设喻 ④这篇文章的寓意的启示 明确:《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秋水》一文的启示我们:有限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3.三读课文,尝试背诵。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当作“怎么、哪里”讲。) 焉 ③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当作“于此”讲。) ④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语气助词。) ⑤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 (语气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 ①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词,当作“在”讲。) 于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引出了行为的对象。)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用在形容词后及被比对象之前,表比较。)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用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表被动。)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表修饰被修饰关系。) 而 ②性贪而狠。(连词,用在并列词语中间,表并列关系。)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关系。) 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用“尔”,当作“你”讲。) (2)与“莫己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厌之有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国人莫敢言 (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明确:第(2)题答案是A项。因为“莫己若”与“未之有也”均为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莫己若”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莫若己”,译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未之有也”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译为:没有这种情况。B项是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应译为:有什么满足的呢?C项“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句中介宾倒置,“何以”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可译为:凭什么。D项中没有宾语前置的情况。第(3)题答案是B项,“少仲尼之闻”的“闻”当作“见闻、学识”讲,“少仲尼之闻”可译为:小看孔子的学识。 五、课堂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学海导航》“语段精炼”) 板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