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科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对的一组是

  A寒暄(xu?n)    窈陷(yao)     咀嚼(jiáo)    不更事(g?ng)

  B炮烙(lào)    歆享(x?n)     执著(zhuó)    讥诮(qi?o)

  C祈祷(dao)    降服(xiáng)     执拗(niù)    悚然(s?ng)

  D玷污(zh?n)    拙笨(zhu?)     衰渎(xiè)    呜咽(y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形景相吊(慰问) 莹莹孑立(孤独) 沸反盈天(满) 恬退隐忍(恬静)

  B、文辞晦涩(不明显) 拖沓冗长(繁杂)骇人听闻(惊吓) 欲盖弥彰(更加)

  C、一丝不苟(草率) 舍本逐末(追赶)莫名其妙(说明) 土壅川决(阻塞)

  D、寻根究底(追查) 面面相觑(看)盍试为之(何不) 责无旁贷(推卸)

3、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诲人不倦    嗟来之食    直截了当     褴褛

  B大相泾庭    简陋寒伧    惴惴不安     癖好

  C天网恢恢    闻过饰非    敷衍塞责     怂恿

  D针砭时弊    谈笑风声    惹事生非     蹙缩

4、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什么东西①”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②金子!”他连声叫嚷③“这

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这个跟你换乐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

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5、下列句子中,表达流畅,无语病的一句是

  A中学生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能编乱造。

  B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是否努力学习。

  C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的一些问题。

  D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来,他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6、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走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

    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B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

    上新伤疤了!”

  C“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老了。”

  D有她那样的一生,才有她那样的死,恬退忍隐,完全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死得崇

    高,伟大。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处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我很(),一见她的眼睛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的不及豫

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

不()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的()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

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A悚然    惶然    注意    踟蹰

  B愕然    惶恐    留意    徘徊

  C惘然    焦急    经意    犹豫

  D悚然    惶急    介意    踌蹰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处最恰当的成语是

(1)这一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真是(),丰富多彩。

(2)这里盛产柿子,地里、路边、院子里、山坡上,柿子树()。

(3)我国扇子种类繁多,羽扇、纸扇、葵扇、绢扇、蒲扇、骨扇……可以说(),堪称一

   个扇子王国。

(4)谈到文学创作,理当(),莫走前人老路,莫效他人笔法。

  A洋洋大观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独出心裁

  B蔚为大观    俯拾皆是    不可胜数     别出心裁

  C汗牛充栋    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     独树一帜

  D包罗万象    触目皆是    举不胜举     自出机杼

9、“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是雨鞋和雨伞。”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以借代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教学内容单一、死板。

  B以借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借教古代语言为套子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

  C以明喻兼借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借教古代语言为套子逃避现实生活。

  D以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以古代语言为套子逃避现实生活。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11、据《郎史·周顺昌传》记载,周蓼公被逮是在明熹宗天启六年(丙寅),即公元1626

   年,《五人墓碑记》中却说:“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接后一种说

   法,周公被逮的日期应是

  A明熹宗天启五年(乙丑)即公元1625年阴历三月十六日。

  B明熹宗天启七年(乙丑)即公元1627年阴历三月十五日。

  C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即公元1627年阴历三月十五日。

  D明熹宗天启六年(丁卯)即公元1627年阴历三月三十日。

12、选出与“楚人有涉江者”的句式相同的句子

  A上以无隐,益重之

  B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马也

  C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13、对下列各句使动、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于其身则耻师焉

  ⑥至孙以骄溢倾家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③⑤⑥/①②④

14、根据词类活用现象,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②循表而夜涉

  ③贵以近知远

  ④深山中则四月花

  ⑤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

  ⑥《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⑦卒廷见相如

  ⑧将军身披坚执锐

  ⑨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⑧/⑨

  B②③⑤⑥/①④/⑦/⑧⑨

  C①④⑥/②⑤⑦/③⑧/⑨

  D①④⑥/②⑤/③⑧/⑦⑨

1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拘:限制;定:固定)缘地气有早晚(缘:因为)

  B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肆:店铺)顾人之常情(顾:顾及)

  C变法者因时而化(变:修订;因:随着)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亏:不适应)

  D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末死耶?(审:确凿;抑:还是)察今则可以知古

    (察:明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17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限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对这首诗中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句中“渚”的意思是水中小洲

  B“无边落木下”句中“落木”的意思是落叶“萧萧”的意思是树叶摇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做客”句中“做客”的意思是到朋友家作客。

  D“潦倒新停浊酒杯”句中“潦倒”的意思是颓丧失意,生活无靠。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对起。不仅上下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

    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集中表现了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代名词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

    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D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悲观愁苦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8-20题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的,但不一会儿,说话声也

停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

谬种”。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

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

  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领土完整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18、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A祝福的时候

  B祥林嫂

  C昨天夜里

  D祝福的时候死去

19、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递进,说明四叔的冷酷。

  B表转折,说明四叔的狠毒。

  C表迟疑反映四叔的忌讳心理。

  D表停顿,反映四叔的迷信与自私。

20、对选段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四叔与短工都有迷信思想,怕犯忌讳。

  B短工与“我”对祥林嫂之死都持关切、同情的态度,但表现不同,前者深藏,后

   者外露。

  C四叔与短工对祥林嫂的态度,前冷酷狠毒,后者冷漠麻木。

  D在对待祥林嫂的态度上,四叔与“我”截然不同,短工则与鲁镇压的一般人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

  [文段甲]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朕①保此

三鉴,以防已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②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③始半稿,其可识

者曰:‘天下大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④敝。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

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惧。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

任贤勿猜,可以举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

而必谏也。”

21、“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句话的确实含义是哪一项

  A魏征死了,我不能再以魏征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了。

  B魏征不在人世,再没有提醒我过错的人了。

  C魏征不在,再不能听取他的谏言,了解自己的成败和利弊。

  D魏征去也,我再也不能人为镜子了。

22、“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的意思是

  A憎恨的人,只表现出他的缺点,喜爱的人,只表现出他的优点。

  B只看见值得憎恶的人的丑恶之处,只看见喜爱的人的善良之处

  C对憎恶的人就只看见他的缺点,对钟爱的人就只看到他的优点。

  D觉得这个人值得憎恨,往往看到他的缺点,觉得这个人值得喜爱,才看到他的优点。

23、“朕顾思之,恐不免断过”的意思是

  A我回头想想魏征遗稿中的话,恐怕也免不了存在这种过失。

  B我回忆起魏征,恐怕不免有责怪他的地方。

  C我回头再想想魏征这文稿,恐怕不免又知道自己有过错。

  D我回头想想魏征,恐怕免不了听他的过错。

  [文段乙]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24-28题)

  儒家的理想人格与现代化

  ①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儒学占统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儒家学说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了。但是,儒家学说之中也还有一部分思想观点,直至今日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仍有其一定的理论价值。②马克思曾经批评专制制度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理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制度确实是“使人不成其为人”。儒学是中国历代专制君主所尊崇的,是否儒学的宗旨就是“使人不成其为人”呢?事实上远非如此,儒学的创始人所主要关心的正是“使人成其为人”。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法家确实认为应该轻视人民,而儒学则主张应承认“人之为人”。从汉代以来,专制帝王之所以“阳儒阴法”其用意正在于以宣扬“人是人”的儒学来掩饰其“使人不成其为人”的实质。

③儒家重视人与禽兽的区别,《论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郑玄注:“重人贱畜。”这是儒家的根本态度,孟子强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荀子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者”,都是在肯定“人的价值。”④儒家认为人是具有独立意志的,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独立的意志。坚持独立的意志,也就是坚持人格的尊严。《礼记·檀弓》叙述了“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不食嗟来之食”即认为人格的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儒家认为保持独立的人格是最生要的。⑤儒家从独立人格出发,提出了关于理想人格的构想:“智、仁、勇”三者的统一。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泛爱人类,智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勇是勇敢强毅。兼重仁、智、勇,这是一个全面的人格理想。⑥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精确的表述。孟子“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观念在长期的历史上,对于知识分子,对于广大人民,都起了伟大的激励作用。⑦《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热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于理想人格的表述。“自强不息”即坚持独立意志,永远向前进;“厚德载物”,即具有广阔的胸怀,宽厚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原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表现智仁勇的统一。⑧儒家学说有其严重的缺陷,儒家认为等级罐是合理的,这是显著的历史局限和阶级的局限。汉代以后的儒家鼓吹“三纲”更起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严重的消极作用,其流毒是应该尽力消除的。但是,孔、孟、《易经》的理想人格理论,还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⑨我不赞同“儒家复兴论”,我也不赞同“儒学全面否定论”,我认为对于儒家的思想体系应加以分析。儒家创始人的理想人格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还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24、文中划线的一段话,作者的目的在于

  A从反面证明“人是人”一直是儒学的重要观点。

  B从反面说明儒学的“人之为人”的观点有其错误的一面。

  C儒学的“人之为人”不能完全否定,要客观地评价。

  D说明儒学的“人之为人”确有问题,它在客观上是为专制帝王服务的。

25、郑玄注:“重人贱畜”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儒学的根本态度是重视人。

  B因为儒家学说的本质是“仁”。

  C因为人与马比较,人重要的多。

  D因为“子”只问及有没有烧伤人,而没有问有没有烧伤马。

26、分析②-⑦段的论证结构,正确的一项是

  A分别以孔子、孟子、《易经》的思想人格理论采阐述儒家的理想人格。采用的结

    构方式是并列式。

  B先论述儒学肯定“人的价值”,再论述儒学强调“人格的独立”,然后阐述儒学

    理想人格理论,采取结构方式是递进式。

  C第②段先总说儒学的主张“人之为人”,第③-⑦段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儒学的主

    张。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

  D第②-④段是采用了递进式第⑤-⑦段采用的是并列式。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