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性学习,我这样做(九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中学 郭金儒 摘要:语文学习重在自主,阅读文章重在自悟。多思考,多感悟,多收获。引领学生写读后感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学习语文的捷径。 关键词:自主 自悟 读后感 “我在读《买火材的小女孩》时哭了,老师在讲《卖火材的小女孩》时我睡着了。” 这往往当作一个笑料,但听后着实让老师们心里酸酸的,学生哭了应是学习的“局内人”,睡了自然是“局外人”。怎样使学生成为“局内人”,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活动。 这些理念是新课程的重中之重。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最好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呢?理论上往往很完美,而实践中又往往流于形式,感觉无法操作,其实语文教学本无法。杨再惰在《浮躁心理与浮华现象》一文中说:“据许多在全国各地参加课改培训的老师反映,在不少地方大家最关心的不是学习理念,转变陈旧的教育观,而是要求多给一些课改的操作方法。仿佛只有‘法’在手就可以很快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十分天真的想法。任何方法都受一定思想的指引,是特定知识﹑材料更高阶段的抽象。把方法视若‘万有灵丹’,可以‘包治白病’都是舍本逐末,劳而无功之举”。 其实语文学习重在自悟。回顾自己学语文的经历,记忆中的语文课留下些什么?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多大提高?在此不是说以前语文老师之过,主要是他们做了很多但是收效并不大的工作。大凡语文成绩优异学生自悟能力特别强。究其原因,在以下两点。 首先,文贵自得。任何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总是从贫乏到丰富,从浅显到深刻的过程,过高的给予往往使学生难于理解而茫然,学生一旦对文本有了疑惑问题或发现体会,那么他就有了对文章真正切实的收获。这种收获对他以后阅读其他文章会有很大的益处。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王富仁举了一个深刻的例子:一个两岁的孩子,不懂得月亮,但他看到它,感觉到了它,对它有了感受。当爸爸妈妈告诉他这是月亮时,他就记住了这个词,并能用这个词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他对月亮的理解是在一生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掌握的重要标志不是他是否完全读懂了语言,而是他是否对这个词,这段话有所感受。感受不到它,即使记住了它,也不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 其次,文应多得。对于各人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感悟的角度,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这正如对于《红楼梦》的主题,鲁迅先生曾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们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绯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所以读文不求同标准,不必一刀切。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师对文章的思想认识高且单一,不能涵盖学生的想法。一般学生间的认识易于形成共鸣,老师据此发现学生问题所在,因势利导。避免曲高和寡,徒劳无功。 依此理念探讨语文教学,不妨以自悟为主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进行以写读后感为主的教学模式。但事情往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教学中必定会出现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感点,写不出感受。长期必然产生枯燥厌倦之感。怎么解决呢? 一、重视学生阅读初感。就是在没有老师讲解及其他资料介绍等影响的情况下对文本的原初感受,表达出对文本的或喜欢或厌烦的感受。以此发现学生的思维认识程度,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学生感觉莎莉文老师就是一名家庭教师,没有什么伟大之处。海伦为何对老师“感激万分”?这是由于一个正常人没有对于一个从小失明失聪的人怎样认识世界,交流思想的困难缺乏体会。不妨让学生合上眼睛,捂上耳朵,头脑一片空白来体会海伦学会语言的奇迹。另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感,要尊重学生简单幼稚的感想,适当引导。如《捡麦穗》一文学生提出“文中小女孩那么小就想当媳妇多没出息啊!”这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童年孩子的天真幼稚,这就是童年的美好,想一想你的童年里“过家家”的情景,体会文中卖灶糖老汉与小女孩间的淳朴与美好,就此就会写出感悟。 二、做好示范,循序渐进。教师对文章以问题形式提出感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正如美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艾伯斯曾说的:“好的教学,更在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而非提供正确的答案”。《蜘蛛》一文,读后通过对文章中介绍的有关蜘蛛的知识了解,我们可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蜘蛛网可粘住昆虫,自己为何在网上行走自如?猜一猜美国大量饲养蜘蛛用于军事的意图是什么?有能吃人的蜘蛛你听说过吗?思考后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文章中介绍的有关蜘蛛的知识简单了些,陈旧了些。这时激发学生查找资料对文章进行扩写或改写就有了兴趣。 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在接触一篇文章前,可以激发学生以文题猜文,以文题自己构思一篇文章。然后再读文,比较与自己构思的不同,发现自己的缺陷,更能感受文章的妙处,再写感悟也就有话可说了。如《藤野先生》一文以题猜文应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叙述藤野先生在教学中和生活中的事迹来表现其品质。但读文后发现文中很多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用意何在?思考讨论后既体会了文章的构思又感受了文章的主题的丰富。写感受就有话可说了。 四、组织课堂,教学做到实处。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对于不同的文章进行多样处理。简单的文章大胆让学生自读,自悟,难理解的文章先讲解后感悟,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上分小组活动,交流感想,讨论深化使学生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以读后感为模式进行教学只是一种理念,也就是去引领自悟的一种方式。它不能机械地作为一种方法去操作。教学无法,但教学应有道。总之,以读后感为主导的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合作性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沟通,学会了交往,懂得了参与。只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一个真实的语文活动者。这样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梦中人”,河岸上的“坐观者”,而是呈现出一群群畅游语文这条大河的“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