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着眼从基础着手从技法着笔(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从生活着眼 从基础着手 从技法着笔 公安一中 邱刚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既没有成体系的作文教程,也没有科学的训练序列,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时总是煞费苦心,惨淡经营。学生作文能力低下,写记叙文主要表现在题材缺钙,思想贫血,文体失范。针对这弊端,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着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题材库。中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写实,叙写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表现真知灼见,按照柳斌先生的说法“写真就好,有我更佳,扬善则美”。 关于写真实,学生有很大的误解,以为写真实就是照相式的自然主义的模写。笔者认为写真实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写自己的真切的体验,亲历亲为的经验。第二是移植他人的经验,把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现象通过组合“典型化”到“自我”身上,这也是一种真实。如在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1)父母打工为子女读书;(2)家境贫困,变卖家产,甚至父母卖血;(3)成绩下降,产生弃学想法……我的一位学生陈义春写了一篇《沉甸甸的春天》就将这些生活现象典型化到自已身上。文章的情节大是这样: 月考放假了,我的思想很累,成绩滑坡。想到母亲患病,长期抱药罐子,父亲日渐消瘦……于是我向父亲提出要弃学了。谁知父亲大怒,骂我不争气。我委屈极了,关在房间里哭泣,无意之中,发现藏在抽屉里的父亲卖血的账单……第二天,父亲向我道歉,说:“你是我的全部希望,一定要好好读书,家中准备把耕牛卖掉。” 在那个春雨潇潇的早晨,一个小秃子(牛贩子)牵着家中的耕牛走了,父亲背起行囊,踏上南下打工的列车,我感到这个春天很沉重。 教师要指导学生观摩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1)关注生活中的感动。感动是最大的生动!把生活中的感动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如我的一位学生写《父亲》时有这样一个片断:…去年下雪放假,父亲来校接我回家,他站在小商店外,不停地踩脚,等我来。我走近他时,商店老头告诉我:“叫你爸爸进行烤火,他都不来。”我一下子泪如泉涌。我想到了去年父亲来接我,他也坐在那里烤火却睡着了,结果我只好走回家。父亲是生怕这次睡着才不进去烤火的… (2)关注生活中的经验。经验在写作中是指经历和体验,真切的体验是一种最大的真实!一位学生写《捷径与弯路》:学校放假,我打的回家,司机绕弯,我很恼火,认为他在宰客,和他理论起来,他说放假会塞车的,绕弯方便。我不依不饶,无奈司机说,只收走直路的5元钱。结果绕弯路,我最先到了家,其他同学走直路发生了塞车,只好茫然等待。看来,弯路和捷径也是相对的,有时走弯路也是一种捷径,走捷径还是一种冤枉! (3)关注生活中的哲理。哲理是一种最高的深刻!写出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有一学生在练笔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断:下午在寝室里看书,渐渐地,光线黯淡下来了,我牢骚满腹,这时室友提醒我换个方向。按她说的我转了身子,果然迎来了灿烂阳光。看来在生活中,不是没有阳光,而是我背着对着它…… (4)关注生活中普遍的现象。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往往存在着深广的背景和公共的真理,普遍是一种大气!如我的一学生写《麻木司机》:先写麻木司机很讨厌,他们脏、乱、差,鄙俗不堪。再写他们有时也给你方便,下雨天离不开它,到街头巷尾去离不开她;最后发现,他们很可敬,自己是下岗职工,但凭诚实劳动挣钱养家糊口……这不就是联系了现在的“下岗失业”的社会背景吗?文章从小处着眼,显得大气厚重。 生活是作文的精魂,中学生的作文必须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常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思考。这是解决题材低幼化,题材单一化和虚无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思想贫血的关键所在。没有生活基础,没有自我体验的作文是没有真实可言的,是没有深刻可说的。 二、从基础着手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应维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要构建作文的训练能力渐进体系。笔者在高一进行记叙文教学时就是按照这一模式推进。 1、形式多样的一句话作文训练。如:用一句话写春天,写一句话的人物素描,自创警句、格言,拟学校园标语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怎样用修辞格,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写写深刻。 2、丰富多彩的片断作文训练。如母亲节那天,引导学生写母亲的片断作文: a、写母亲的手;b、写母亲的眼睛;c、写母亲的背影。d、写母亲的头发等等。这样,就教会了学生怎样描写人的技法了。 3、生动活泼的情景作文训练。作文训练要讲究情趣,引入体验情境,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如秋天来了,就让学生每户外去拾一枚落叶,以此为道具开展写作:a、观落叶的形状;b、闻落叶的气味;c、听落叶的声音;d、想落叶的故事。这样教会学生观察和体悟、想像和联想,表达和运用,思考与构思。 4、富有创意的模仿、借鉴作文训练。模仿、借鉴可以说是写好作文必经的第一步,模仿、借鉴可以模仿、借鉴原作的立意、构思、结构、手法等。如刘开的《问说》就模仿、借鉴了韩愈的《师说》。我的一名学生读了契诃夫的《变色龙》也写了一篇“变色龙”。文章是这样的: 一天早上下小雨了,我骑车上学,一麻木车把我刮倒在地。众人围了过来向着我,七嘴八舌地指责那个人,…… 过了一会儿,那个找来了一穿制服的人,这时众人都去和他打招呼…… 结果,真理从我这边转移了,我成了他们指责的人了。 三、从技法着笔 作文是一门艺术创造工程,必须讲究技法,所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技法。在记叙文教学时笔者主要是抓描写和叙事。 1、描写——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a、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章的活性细胞,是文章生命的蛋白质。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片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细节描写要细致、细腻。 b、景物描写:用景物来开头,交待背景;用景物描写来过渡;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烘托心情;用景物描写来结尾;用景物描写来象征、隐喻,营造意境等。 c、心理描写:要善于写出心理冲突,写出心理波澜,表现心理的展开状态。用细节外化心理,用独白表现心理用梦境、意识流呈现心理等等。 d、对话描写:文章要善于设置戏剧化的对话,要善于写生活中原生态的对话,用对话来交待故事,用对话来推动情节,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等等。 2、叙事——是作文的一种策略! ①巧设线索,彩线串珠,结构精致。 a、设置美丽的意象线索。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一样。 b、设置精巧的事物线索。如初中课文《羚羊木雕》。 c、设置并行发展双线。如笔者高中写了一篇《小桃树》。上高中那年我和奶奶一起种了一棵小桃树;高二时小桃树长高了,枝繁叶茂;高三小桃树开花了,全家人都期盼她在那年夏天结出硕大的果子。可最终小桃树只开花,没结果。那年我也没有考上。最后,奶奶说,再等一年吧,相信她一定会结出香甜的果子的。文章就是安排这两条线索,一条写小桃树,一条写自己的学习状况。 ②尺水兴波——让情节曲折有致。 文是看山不喜平,让文章曲折有致,我们不仅要吸收传统的技法,更要引进当代的新成果,不仅要写出情节的波澜,还要写出心理的波澜。 a、欧•享利式的结尾。结尾要出人意料,形成反差,“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这样的结尾,文中要善于铺垫、暗示,最好设三次,形成“三曲”结构。如雷其坤的小小说《让座》。 b、悬念期待。文章开头设悬,中间释悬,结尾解悬。如2006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竞标》。 c、伏笔照应。记叙文要善于在不经意处设下伏笔,并且多次提点,在结尾处要照应。设伏——释伏——解伏,环环相扣。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酒葫芦”“花枪”“风雪”等都很好的运用了伏笔和照应。 d、巧用重复叙述,形成二重奏的复调格局。在重复叙述中形成二重奏格局,在对比描写中彰显主旨,通过形象的描写让文章意蕴深刻。如深圳南山中学一学生作文《地上的那枚硬币》(文章见深圳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唐建新的博客)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叙事技巧。 记叙文是“我手写我心”的创造,需要真心为文,真情为文,真诚为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突出一个“真”,写出一个“我”,表现一个“理”,应从生活着眼,从基础着手,从技法着笔,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四、课堂操作——讲究情趣,示之以例,授之以法。 Ⅰ“一句话形容春天”的写作尝试 为了帮助同学们克服作文中思维单一、联想想象力匮乏、语言平淡的毛病,我尝试着进行了一次“一句形容春天”的写作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将具体做法说明如下: 一、范例开路(分为三步) 第一步:示例。将名家描写春天的句子抄写在黑板上: 1、春天是冒泡的天。(司马中原) 2、春天是从冬眠中刚刚醒来的岁月。(蓉子) 3、春天是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杨锦郁) 4、春天不在枝头的花朵,不在空中的鸟声,而在人的一颗跃动的心。(马森) 5、一个隐约的角落打开,迎接温柔。(叶姿麟) 第二步:鉴赏。从三个方面入手: 1、在思想认识上。使学生看到,上述数例都没有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而是通过“透视”,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春天是四季中最有生机的季节。 2、在思维方式上。上述数例有的从春天充满勃勃生机入手,如例1;有的从季节的更替上着笔,如例2;有的落笔于花朵的争奇斗艳,如例3;有的从人的心情上考虑,如例4;有的从春天给人的总体感觉着墨,如例5。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上述数例其思维方式是呈发散型的。所谓发散型思维,实质上是一个思考的角度多样化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人们对春天的看法也就不同了,所谓“一树梅花万首诗”是也。 3、在表达形式上。上述几例都新颖别致,例1采用动态型描写方式,写出了春天的蒸蒸日上之势;例2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开始复苏的景象;例3用比喻形式,写出了百花同人一样,急欲在春天展露自己的期待心理;例4用复句形式,以花鸟衬人,突出了人在春天中奋发向上的精神;例5用诗的语言,写出了春天的温柔美丽。 第三步:小结。通过以上几例的分析,我们看到,用“一句话形容春天”,除了要把握住春天的本质特征以外,还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从各个角度去对“春天”这一事物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这样就将一个千姿百态的“春天”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二、摹仿练习(也分三步) 第一步:提出具体要求。 1、5分钟之内写作完毕; 2、不得重复“示例”中的词句; 3、按座号一个接一个地当堂朗读自己的作品,发现和前面朗读相同者,立即停下另写一句再读。 第二步:同学们“接龙”式地朗读自己的作品。这里抄录几则: 1、春天是心灵的窗户,在一定的时候会自动地启开。 2、春天是一幅清新明朗的图画,令人向往。 3、春天,每天都生长着希望。 4、春天似羞涩的少女,披着绿纱,扭着袅娜的腰肢,姗姗而来。 5、春天像刚探头的叶芽儿,不断增长着绿色。 6、春天像五线谱里的第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7、春天像一艘飞船,每个人都乘着它遨游梦幻之天。 8、春天是一只永恒崭新的大钟,洪亮的钟声在太空飘荡。 9、春天像一个少女飘然而来,浑身洋溢着芳香。 第三步:认真进行讲评,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讲评中强调一点,这就是写一句话如同写一篇文章一样,都要注意一个“新”字,如“春天像一艘飞船,每个人都乘着它遨游梦幻之天”。就立意新奇,给人以沉思遐想。再如“春天刚探头的叶芽儿,不断增长着绿色。”就用语新颖,让人玩味不已。又如“春天像五线谱里的第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就构思新巧,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迁移提高 趁学生兴味犹浓,写作欲望速盛之际,再布置两道题目: (一)“童年是……”,“生活是……”让学生课后练习。第二天收上来,发现了少佳作,现摘录数则于后,与同行们共欣赏之。 1、《童年是……》 (1)童年是一场游戏,充满欢声和笑语。 (2)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露了永恒的生命力。(何荣珍) (3)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之中。 (4)童年是一支歌,唱出了纯真与无邪。 (5)童年是一颗充满生机的幼芽。 (6)童年是一着跳跃的计,活泼而清新。 (7)童年是一罐存期无限的“百事可乐”,供我在似水流年的人生路上时时品尝。 2、《生活是……》 (1)生活是一只五味瓶,装满人生的酸甜苦辣。 (2)生活是一座缤纷的戏台,生旦净末丑我通通扮一回。 (3)生活是一张白纸,全看你如何着笔。 (4)生活是个大魔方,奥妙无穷。 (5)生活是架大彩电,播放着人生的电视连续剧。 (6)生活是场暴风雨,只有勇敢的海燕才能征服它。 (7)生活是七彩阳光,绚丽多彩。 一句话形容“春天”的写作尝试启示我们:学生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它、引发它,导之得法,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如同道道清泉,汩汩涌出。 Ⅱ情境作文 秋叶•人生•作文 深秋时节,万木凋零,翩翩飞舞的秋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为此,安排下面的作文训练课。 课前作业布置:每个同学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片叶子。 讲•叶子的故事 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为什么采这片叶子的?是什么吸引你,感动了你呢?请用通顺、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谈你这片叶子的来历。 生(把叶子高举,展示给大家):这是一片柳叶。我家院里有株柳树,满地落叶,全枯了,被虫子咬残了。今天早上,我竟意外地发现了它,它完好无缺地躺在那儿,修长幽雅。它的美让我心动,我就采了它。 又一生站起:同学们看我的这片叶子是梧桐叶。这是一片不完整的叶子,它已经碎掉了一个大角。在路边拾起它时,我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也是一种美。 师点头,微笑赞许,带头鼓掌:哪一位同学发言? 生:我也捡了一片并不美的树叶,它不仅残缺,你们看,这一面还很苍白,霜痕犹存,脚印斑斑。它一定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苦难,它也一定娇嫩过,茁壮过。它老了,安然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片沧桑的树叶,就像人的一生,我敬重它。(鼓掌) 生:我的叶子不是新采的。昨天我翻开笔记本,意外发现了它,惊喜地叫了一声。这是一片黄蝴蝶一样美丽的银杏叶,是几年前我和同学在公园里玩时采到的。也是在这样的秋天,它飘落的样子很优雅,因为叶片重,在树根处落了一圈,并不远走,我们每个人都收藏了一片的。看见它,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鼓掌) 生:我家种了几株细竹。这是一片竹叶,它不是绿的。每次看到竹叶,我就想到《红楼梦》中黛玉所居潇湘馆里那一丛丛的竹子,想到黛玉在风雨的夜里怎样听竹的轻唱、竹的哭泣,想到潇湘妃子寄人篱下的滴滴眼泪。(鼓掌) 看•叶子的状貌 师:下边,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的叶子,看到了什么?可以引发怎样的思考呢? 生:这片叶子叶脉很清晰,像网一样密密交织着,叶子就是通过叶脉、枝干、根从大地汲取营养的。它老了,很像老年人手上暴凸的青筋和血管,观之肃然起敬。(鼓掌) 生:我的叶子很小巧,可叶片很厚,储藏了很多的水分,这一定是它四季常青的原因。 生:这是一片白杨的叶子,它一面的颜色是深的,一面的颜色是浅的,深的那面一定接受了更多的阳光雨露,而浅的一面则默默忍受着寂寞。 生:这是同一株花上的两片叶子,一片鲜亮润泽,很聪明,善于保护自己;一片瘦小枯干,可它是勇士,身上还有搏斗的伤疤。 生:这是一簇松叶,像针一样根根直立,而且全都指向上方,一副倔强不服输的样子。 闻•叶子的气味 师:说得好,观察得细。下边调动我们的嗅觉,大家闻一闻,你能闻到什么气味? 生站起来: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有点甜,似乎还有青草味儿。我正是在路边草丛里找到了它。 生:我闻到了春天的杨柳枝被折断后的甜丝丝的味儿,又透着一丝苦,淡淡的,可很清晰,直钻鼻孔。我仿佛置身于无边的田野,我似乎看到这片叶在春风里唱歌。(鼓掌) 生:这是一股纯自然的味道。我想去草地上打个滚,去树林里跑跑步。 生:我的叶子是香的,与香皂、香水不同,它清清爽爽,不含一点渣滓。 生:我实在闻不出任何的味道,可我知道它的花香味儿很浓。(鼓掌) 生:我闻到了腐烂的霉味,它由绿而黄,现在变黑了,这是任何生命都不能抗拒的。可这味道让人回味,是一种包容和坦然。(鼓掌) 生:我闻到了雨夜的味道、花的味道。 听•叶子的声音 师:好!大家的嗅觉非常灵敏。下面,我们看看自己的听觉是不是同样灵敏。我们听一听叶的声音,这更需放飞我们的想象。 生:我听到了“哗啦啦”的风声、叶子与同伴的拍手声,我还听到了它们的歌声、痛苦的啜泣声。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蜂蝶呢喃细语,还有叶和花的悄悄话。(鼓掌) 生:这叶子是在教室里摘的。则才我听到了同学们的读书声,老师的讲课声,“沙沙”的笔记声,板凳、桌椅的碰撞声,还有电铃声。 生:这是一片路边的叶。我听到了喧闹的人声、汽车的喇叭声、一对朋友在树下倾听、一对恋人的海誓山盟、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呵斥、一位老人的自语“岁月不饶人啊”。(鼓掌) 生:我听到了叶子说:珍惜青春,珍惜生命。 生:我听到了它在唱歌,声音像杨洪基那样浑厚苍凉。 生:我听到它在哭,因为它受了伤。 生:我听见它说: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我终于找到了知音。(笑) 师:我听见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叹息。 写•叶子的文章 师:这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成功,从你们的表情看,我想你们一定收获不少,想说的话还很多。那么我布置一篇作文:以“叶”为写作内容,自拟题,文体不限,写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以前,大家总觉得处方没有可写的,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笑)其实作文源于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深入思考,我们自会品出生活的丰富多彩,会发现可以摄入作文的东西原来很多。(同学们点头)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写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作文来。下课! 秋叶是微不足道的,它却是一个丰富的大世界,同学们走进这个大世界,看生命的花开花落,抒心中的真挚感情,锻炼发散式思维,丰富想象力,就能为写作打开思路,作好铺垫,体验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在“一叶知秋”、一叶看人生中感悟了写作与生活、写作与观察思考的关系,这是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思考、积累的起点。 Ⅲ借鉴作文 风 波 一(3)班 洪小兰 我正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着。一辆三轮车发了疯似的急驰过来,我吓了一跳,慌忙地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可是三轮车仍然毫无顾忌地将我的自行车撞飞了好远,才肯停止。 我坐在地上,好大会儿才回过神来,这时我才感到手火辣辣地痛,一看,左手挫去了一块皮,血珠正一滴一滴地往外渗着。再一看,我那可怜的自行车,连车蒌都给撞掉了。 我茫茫然不知所措,眼泪在我眼里进打转,车主是一个三十开外的中年男子,就站在我旁边,也看着我。 这时,人群渐渐围拢了过来,一层一层地加厚,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我被一个人给扶了起来,车主看我站着好像并无大碍,于是想上车走掉了。这时人群发话了—— “喂,你就想这么走哇!她怎么办?” “是啊!你撞了人怎么这样!” 我心里的委屈稍稍舒展了一点,看样了,群众还是站在我这边的。 车主仍然坐在车上,无奈人太多,实在无法发动车子,他只好一个劲儿地说:“我实在有急事,她也没什么,我真的是有急事!” 看着他这样,我心又开始摇晃了,或许他真是有急事呢? “那不行,你急,她就不急?她要是撞个内伤怎么的,你得承担全部责任!” 我惶恐恐地站在旁边,想老实说我没有内伤,无奈我一开口,立即被众多的不平声给淹没了。 “是啊!你看这自行车,连蒌都给撞掉了,还说没事!” “像你们这种不负责任的人,就应该好好教训一下!” …… 车主实在没办法了,叹了口气,走下车向圈外钻去。 “别让他跑了!”人群中有人大叫。 “我的车还在这儿呢!”车主无可奈何地说。 不一会儿,车主回来了,不过旁边多了一位穿着绿色制服的人。这时,人群中马上就有人亲热地叫到“王队长!” 人群突然沉默了好大一阵。一张张嘴全紧闭着。 “只擦破了一点皮,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这车蒌只是掉了而已,很容易装上去的,人家真是有急事……”我惊讶地发现那些嘴又开始一张一合了。 评点:文章写的很真实,也很艺术,也很深刻。真实在于写的是自己经历的活生生的事件;艺术在于文章通篇用细节写出——动作、语言、心理,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在于文章写出了当下人们世俗的心理状态,在主题上与契诃夫的《变色龙》有异工同曲之妙,须知真理也是可重复的!(邱刚) Ⅳ重复变调技法示例 地 上 那 枚 硬 币 母亲上班,儿子上学,母子俩手牵手同走一路,给匆匆路人一道放慢脚步的风景。“当啷”一声,从前面一个人身上掉下一枚硬币。硬币先是顺着惯性滴溜溜直滚,接着歪扭扭几个转身,后是“扑”一声落定在母子跟前。儿子眼尖嘴快,“妈,毫子……叔叔,你——” 掉硬币的是个靓仔,穿西装,蹬皮鞋,背影轩昂,是没听到还是不屑,无从判别,因为他没有回头。母亲拽紧儿子的手,在儿子要躬身的时机,拖了一把,轻斥一句,“多事,别管,弄脏手……” “妈,您怎么这样呢?我们学过李绅的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老师说,谁知人民币,分分都不易!”儿子嘟起嘴,不情愿地翻眼白母亲。 母亲的心弦崩格跳了一下。上班时间紧着哩,顾不上了。 要穿过公路,上人行天桥。桥上,人流熙攘,靠台阶的地方,肮脏的老丐摇着破筒,低沉嘶哑地喊叫,“行个好,行个好——” “妈,看,多可怜,我给……” 母亲用力拉住儿子的手,拽到自己的另一边,轻声呵斥,“讨厌……别管!” “妈,您干吗这样?您好没良心,我不理您啦!”儿子嘟起嘴,倔强地甩开母亲的手,走回到原来的那一面。“我们老师说,古代的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初之人,善本性……” 母亲惶然张望了一眼儿子的表情,心弦崩格崩格弹动了好多下。上班要迟到了,由不得耽搁,母亲迅即抓住儿子的手,急惶惶地说,“几时了,还磨蹭!” 母亲下班了,儿子放学了,母子又手牵手同返一路,这一道风景依然养人眼目。路边,躺着一枚硬币,亮闪闪逼人的眼,母亲的双眼为之一亮,儿子的眼神却黯淡,好象什么也没看到。 “儿子,看,一枚硬币,快呀,捡起来!” “嗤!多事,弄脏我的手……”儿子歪着头,侧目盯着母亲,一脸的不屑。 母亲的嘴张了张,没有说出话,心弦闪电般地颤栗了几下。随后,躬身一把拾起,吹吹灰土,攥到手心。 又要穿过公路,再上天桥。桥上,人流仍是熙攘,靠台阶处,还是那一个肮脏的老丐,声音更加苍凉嘶哑,“行行好,行行好——” “儿子,把这个给他吧。”母亲将硬币递给儿子。 儿子不接,抓紧母亲的手,硬拖着继续往前走,“讨厌!……别管!” 母亲张目结舌,痛苦而艰涩地吞了一下口水,喉咙眼呛起一股苦味。 “儿子,早晨的事,妈妈要向你认错。妈妈是成年人,妈妈麻木了,冷漠了。我儿子机敏灵动,好好善良,妈妈要向你学习……” “妈妈,您这个大人,要向我学习,真逗?”儿子疑惑地盯着母亲,见那脸上找不出一星半点的哄骗和狡黠,儿子开心地笑了,趁机攀上母亲的肩膀,重重地给了母亲一记满吻。 街边电话亭旁,立着一个“扶贫帮困基金捐助箱”。儿子眼睛一亮,“妈,那个钢蹦儿给我……” 儿子接过,蹦跳几步,“叮当”,重重地投了进去。 评点:文章在叙事上很有技法,运用的是前后的重复叙述,在重复变调叙述中形成对比,在重复变调叙述中形成二重奏复沓格局,在重复变调叙述中完成了意义的建构和审美特质,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叹为观止。(邱刚)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