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读写交融(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立足文本 读写交融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邱刚 文言作品教学就着眼于作品解读鉴赏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局限于外围的字词疏通、文言知识的传授,不能只见“言”而不见“文”。基于此,本课例将作品鉴赏挖掘放在首位,立足文本,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其二就是力求文本解读活动化,条理有序,从初读到精读,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梯度合理。其三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补写文本 1、教师下发隐去了第二段(过渡段)文字的课文,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 2、根据作者行文的情绪变化,确定所隐去段落的位置。 明确:所隐去段落的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3、请学生尝试用文言补写一个过渡段。 4、教师点评,并出示原文,提醒学生将原文补充完整。 环节二:情境诵读 1、富有诗意地诵读描写项脊轩周边环境及在轩中“兀座”“啸歌”的文字。 2、意味深长地诵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揣摩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3、饱含深情地诵读悼念亡妻的文字。 环节三:勾画点评 学生自读全文,勾画出精彩的语词、语段并作点评。如: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用连贯的短句写出了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此境界足以使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2、“迨诸父……墙往往而是”——形象地写出了家道昔盛今衰、人世沧桑的感慨,兄弟手足之间反目成仇,带给作者无尽的悲哀。 3、“儿寒乎?欲食乎?”——极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位对儿女怜爱有加的年轻母亲形象。 4、“庭有枇杷树……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怅然若失。 …… …… …… 环节四:文本变奏 教师明确:变奏,音乐术语,原系乐曲结构原则,运用各种手段将主题旋律等加以变化重复。在此要求同学们在保持作品意境、基调、主题等要素不变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理解体验,发挥想像和联想,用不同于文本的文学样式加以表达。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如:每月可爱的莫过于望夜景致,天如盖,明月高悬,月华如练,经披在半截短墙上。月下桂影摇曳,画出黑色的鱼网,铺在墙头。墙上影,月中桂,近相和,遥相对。微风过处,暗香浮动,明月照无眠……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环节五:对联作结 1、教师出上联,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下联如: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枇杷树守离思,甘苦与共;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拟对联。 如: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唯有桂影寂台阶。 如:风移影动轩不动;物是人非,情岂非。 …… …… 教学参考 〈〈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 1 、托物抒情 2、借景抒情 3、即事抒情 4、对比抒情 〈〈项脊轩志〉〉美点集锦 1、美在那真挚而自然的情感 2、美在那淡雅而清新的语言 3、美在那真实而生动的细节 4、美在那平常而蕴藉的取材 5、美在那灵动而浓郁的诗意 6、美在那对比的格局和象征的运用 7、美在那简略而含蓄的结尾 8、美在那又叠字运用的音乐感和形象性 9、美在那对亲人的不同追忆方式 10、美在处处写轩而意不在轩 邱刚 整理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