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第四章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杜甫有一点钱就去找郑虔,二人买酒痛饮,饮得痛快淋漓。仕途失落,生活贫困,加深了他对过去自由生活的依恋。 人穷志短。杜甫贫困到不能忍受时,有时发出悲愤反抗的声音,有时也消极地用一两句幽默来减轻痛苦的重担。在时代的痛苦与个人的贫穷一天比一天加深的时期,却有一个朋友能使他暂时笑破颜开,有时甚至恢复早年的豪兴。这是一种逃避的心情,这心情杜甫在朋友郑虔的面前最容易流露。无论多么困苦的境遇里,只要见到郑虔,他便能在诙谐的言谈中暂时得到安慰。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的诗、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他性格旷放绝俗,又喜喝酒。郑虔失意,杜甫也沉沦,有知己之感。 753年,长安霖雨成灾,米价腾贵,政府从太仓里拨出十万石米减价卖给市民,每人每天领米五升,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也属于天天从太仓里领米的人。可是他有一点钱就去找郑虔,二人买酒痛饮,饮得痛快淋漓,诗人写下《醉时歌》。 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亦何补于生前的饥寒啊。“然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开怀畅饮,聊以解愁。“清夜沉沉动春酌”四句写樽前放歌,悲慨突起,乃为神来之笔。饮酒能让已收敛的豪情一度发作,但眼前的饥饿究竟是铁一般的现实,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所以虽然诗人饮得痛快淋漓,但仍不免有种深沉的、悚然的感觉。“相如逸才亲涤器”二句似宽慰,实愤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那知儒术又有何用呢?孔丘盗跖也可等量齐观了!这样既评儒术,暗讽时政,又似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诗人借酒消愁,旷达背后愤激之情不言而喻。 此外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真实刻画酒仙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一仙贺知章喝醉后,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二仙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敢于饮酒三斗后才上朝拜见天子,路上看到酒车就流起口水,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三仙左丞相李适之,花钱多,酒量大,点出豪华奢侈。后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酒兴不减。“乐圣”喜喝清酒,“避贤”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一事看,“避贤”一语双关,有讽刺李林甫之意。四仙崔宗之。诗人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他潇洒的醉态和俊美的风姿。五仙苏晋,一面耽禅,一面又嗜饮。而他见酒而醉得意忘形,诗人写出他放纵而无所顾忌的个性。六仙李白,诗人写出李白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候的艺术形象。七仙张旭三杯酒醉后,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八仙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但他更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写出了他卓越的见识和论辩口才。 《饮中八仙歌》是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表达了对八仙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这时的杜甫对过去自由的生活感到无限的依恋,从外面回到寂寞的书斋,无论在风霜逼人的冬日,或是望着谓北的春天,他终日思念着李白;他这样怀念李白,就是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写李白诗冠当代,出尘拔俗,无人可比。颔联引出庾信、鲍照(二人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赞誉李白诗清新俊逸的风格。颈联写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日暮云”都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中,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景象: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且,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而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很自然展现了二人的离别之恨。尾联引出了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一样,把酒论诗啊。对现实失意,加深了对在友人的怀念。 仕途失落,生活贫困,杜甫也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放浪形骸,忘却忧愁,可是官位意识积淀太深,他始终忘不了,也不愿放弃。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高适任封丘县尉时,作了一篇《封丘作》有几句诗写县尉的生活: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诗人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有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官长”“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诗人感到莫大的屈辱。 杜甫虽然贫困,虽然四十四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位后,赴任前他先到奉先探视家小。杜甫在十一月里一天的夜半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想起他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不愿放弃自己一生的抱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只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希望与现实的落差是多么大啊。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咷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这怎不叫杜甫悲痛呢?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一首诗,这就是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面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这首诗,我们看到,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杜甫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杜甫仕途终于起步了。可是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在范阳起兵,唐朝从此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这对杜甫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