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威信县教育委员会教研室 张佐才  

  我们就要迎来21世纪。面临世纪之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笔者认为 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 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2.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明确目标(即明确总目标——教学大纲;阶段目标——年级要求;单元目标——单元要求;达成目标——课文要求)体系及教材编排特点,做到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心中应当清楚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全局在胸,步步紧扣,这样就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清楚每节课需要掌握那些知识,训练那些能力和习惯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和学会审美”。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40分钟的教学都放在分析课文、传授知识上,就会使小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五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注意授课技巧,巧妙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这样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一般采用课端激趣、课中持趣、课后达趣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知,获取新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良好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是认真听课习惯。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

  其次是质疑问难的习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丰富个性、创造意识、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人,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保护其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超越教师,并逐步形成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第三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是认真做听课笔记的习惯。做听课笔记,可以使学生动脑动手、内化知识、理清思路、提高听力和记忆力、集中注意力和锻炼思维等,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坚持做听课笔记,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它可以克服学生懒惰、不愿动脑动手、不思学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形成自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逐渐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们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互促进、统一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的规律等。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优化,要以低耗、高效、优质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加强教学的整体性,把准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语言训练的立足点、能力培养的落实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避免教学环节的支离破碎,避免繁冗的串讲、串问。要在感知语言整体的基础上讲读课文,一般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教学,且讲练相融,变讲读为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书,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都能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陶冶爱美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

  5.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进行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再听老师讲解,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习也积极主动。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结合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因为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记叙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时间顺序、按空间变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按总分关系的结构、按空行为标志等划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综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标题法、合并法等进行。四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入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入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进行归纳。五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所学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试卷考自己,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答题难,出题更难。这样不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听、去说、去写、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地、有目的、有计划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腿都动起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采。常见的有字词听写、查字写词、成语接龙、猜字谜比赛、朗诵、讲故事比赛、讲演、辩论、创办墙报板报或油印小报、举办书法、作文、读书笔记展览、参观、游戏活动等。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加强指导、强化示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向学生介绍方式方法,并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课上2分钟讲话活动,让每位学生参与,开始时,可让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或一则笑话,以后逐渐加大难度,进行即兴发言的训练。再如3分钟朗读训练,学生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或朗读片段,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一是培养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思想内容,领会文章的表达艺术;二是通过带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只有注重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学生的审美素质。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上好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要求用五分之四的课时指导学习统编教材,用五分之一的课时上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辅相成、协调并进,形成大语文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外活动课中,让学生唱主角,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禀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通过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