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与九叶诗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九叶诗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成员、九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以及九叶诗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掌握郑敏创作的特点以及郑敏与九叶诗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九叶诗派诗歌的主要特点;郑敏诗歌的主要特点;郑敏对九叶诗派诗歌现代化精神的延续。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新诗历程,自然过渡到九叶诗派 五四白话新诗运动开创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新纪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诗的观念,“表示了一个新的诗的观念”,“提示出一个新的作诗的方向”。胡适于1917年出版的白话诗集《尝试集》为白话新诗运动提供了文本。 1921年郭沫若的《女神》一问世,就急遽地结束了五四诗坛上的“胡适的时代”,开了一代诗风。到郭沫若这里,五四时代所要求于新诗的情感的大解放和诗体的大解放才真正实现。它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中国新诗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它对抗“坦白直说”,过分的感情宣泄。以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代表。紧接着,以戴望舒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主义在象征主义之后崛起,他对当时各路诗的鉴赏、吸收和综合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层次。 到了四十年代,出现了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就是九叶诗派。 二、九叶诗派产生的背景 1、年代:19世纪30年代末,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失望与痛苦、战乱、灾难、未知的疑虑,这使生活在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生存困境有着尖锐的体认。 2、以穆旦为代表的西南联大的青年诗人与以杭约赫为代表的上海诗人受到了前辈诗人的扶持。在西南联大,英国现代诗人燕卜逊开设了《当代英国诗歌》课程。 3、 渊源:中国方面:白话诗——郭沫若——李金发、戴望舒 外国方面: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等教授热心于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现代派诗人的介绍) 在继承中国二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传统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九叶诗派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追求。 三、九叶诗派 当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之后,则常被人称为“九叶诗派” 主要成员:辛笛、陈敬容、唐祁、唐湜、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 特点: 1、诗的现代化:“平衡”的美学追求(诗歌与现实,时代与自我,知性与感性的平衡以及中西诗艺的融汇) 2、诗的主题意向:对于社会人生的苦索(对于当时四十年代诗歌的共同主题“战争与民主”的态度和做法;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沉思和对自我深沉心理的探索) 在审美上: 1、 诗的表现策略:“新诗戏剧化” 2、诗的艺术风格:一条深沉的河 (审美上的特点在这里只是简单概括,具体的讲解放到郑敏诗歌那一块,结合郑敏诗歌进行解释) 文学史上的意义:投射于未来的光焰 与四十年代其他诗派相比,九叶诗派有些生不逢时,延安诗派是和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的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比九叶诗派庞大;七月诗派是40年代启蒙与救亡的昂扬的社会激情在诗中的体现,而九叶诗派则相对缺少充分的社会和时代前提,但就诗学价值和意义,九叶诗派更为出色。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是中国新诗在艰难曲折中深入发展的标志,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总体上实现突破,走向成熟的标志。虽然九叶诗派长期遭受冷落与忽视,但历史的阳光通过诗性的映视,凝定之后,他们的创作又在中国诗坛呈现出“真实的跃动的生命”,重新闪射光芒。在新时期,九叶诗派受到人们的特别青睐,其诗学价值凸现于当代诗坛,并有效地转化在新一代诗人的创造中。“如果将80年代朦胧诗及追随者的诗歌与上半个世纪已经产生的新诗各派大师的力作相比,就可以看出朦胧诗实际是40年代中国新诗库存中的种子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播与收获”(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潮诗》)九叶诗派的创作对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和长远影响是不可轻估和忽视的。 四、郑敏 简介:生于1920年,出版的诗集有《诗集1942-1947》(1949)《寻觅集》(1986)《心象》(1991) 《早晨,我在雨里采花》(1991)和《郑敏诗选1979-1999》 代表作品:1940-1949《人力车夫》《金黄的稻束》《兽》《少女画像》 1980-2000《诗人与死》(组诗)《思与无》(组诗) 郑敏诗歌的特点: 1、知性与感性的平衡,诗质富于金属性的硬度,情绪坚实,蕴涵着思想与经验,拥有内在的密度和强度,宛若雕塑凝聚的内力。不止于抒情,而是融入思考。如《和海的幽会》 2、 对人生的苦索。拿郑敏的《清道夫》、《人力车夫》进行讲解 3、戏剧化就是诗歌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也就是对诗歌说理与抒情的控制和规范。新诗戏剧化重要的是“思想知觉化”。所谓思想知觉化就是“充分发挥形象的力量,并把官能感觉的形象和抽象的观点、炽热的情绪密切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孪生体”。其实就是抽象具象化,抽象与具象契合。拿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和《村落的早晨》举例。 4、含蓄,凝练,深沉,谐美的风格。(1)运用象征的写实,和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用象征和暗示透视现实,如郑敏的《清道夫》(2)注重形象思维的力量,静态的意象中包含生命的动。如《金黄的稻束》 学术研究成就:郑敏从研究自由体诗到中国自由诗理论到外国自由体诗理论,再到外国诗歌理论,外国文艺理论,到西方哲学,甚至包括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如此多的理论背景下对中国新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中国新诗精神和新诗语言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见解。 五、郑敏与九叶诗派的关系 代表性:郑敏是九叶诗派中的一叶,是九叶当中两名女将之一,她的诗歌作品典型地代表了九叶诗派的特点,做到了个人与时代的紧密结合,知性与感性的平衡。 延续性: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那涵盖一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九叶诗派的美学价值,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使九叶诗派的遗产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这是一种历史遗憾。作为九叶诗人的主将之一,并没有忘却九叶的诗歌精华。在新时期到来之后,郑敏为九叶诗派的复出做着积极的努力,不仅亲自研究九叶诗歌作品而且为别人研究九叶诗派提供资料性的帮助。而且自己在创作上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滞不前,她始终脚踏实地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新时代里仍然创作出《诗人与死》《思与无》等知性与感性契合的诗作,真正体现了九叶诗派与时俱进,个人承载时代的精神。九叶诗人长期遭遇冷落与忽视之后,又重新获得“真实的跃动的生命”,与郑敏的努力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可以说郑敏是九叶精神延续的宝贵线索。 六、总结 郑敏从研究自由体诗到中国自由诗理论到外国自由体诗理论,再到外国诗歌理论,外国文艺理论,到西方哲学之后又回过头来研究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游荡之后,回归到了中国传统,认识到屏弃传统是错误的,西方许多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源头那里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是一个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说出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可靠性。所以我们在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可以回头看看现代文学,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出相应的联系,读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回头看看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而不能一味趋从于当前流行的作品。 思考问题: 九叶诗派、新诗戏剧化、九叶诗派诗歌的特点、九叶诗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郑敏对九叶诗派的延续 附加问题: 九叶诗派与当代诗歌的传承和对应关系。 附:《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