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语文新课堂之我见(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巢湖市居巢区西峰中心学校 吴传火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普遍、内容最丰富的学科,也是最接近生活、最具有情趣的学科,语文理应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一步步的将由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能力之学、美育之学、情感之学和思想之学变为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成为机械重复的应试训练。显然,这种教育现状与时代和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要想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就得构建语文学习的新课堂,具体的就是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本人和所有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才能展示和激情挥洒的舞台,成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天堂。那么,如何来构建中学语文学习的新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堂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让他们好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表明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当然这个见解早就有人提出,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当中能够真正运用和施行的人确实不多。本人在语文课堂上力求尝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求知欲,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我在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花色的变化情况,我在课前作了小小的准备:我找来酸液和碱液,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的一次性茶杯里,再从家里的花盆里,采来几种颜色不同的花朵。我先做了个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红色的花放入碱溶液中变成了蓝色,蓝色的花放到酸溶液中又变成了红色。实验展示过程中。我明显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情绪极其高涨,学习兴趣也异常浓厚,甚至后排有些同学还站了起来,生怕没有看清花色变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花色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了深刻地印象和透彻的理解。 再例如,对于上话剧《<陈毅市长>选场》这一课,如果从头到尾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像念经似的讲戏剧的结构、语言,讲人物的形象、性格,讲戏剧的情节的发展,讲矛盾冲突的形成和解决等等,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很枯燥无味,我根据戏剧具有表演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一听要他们表演,个个兴致来了,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常不太喜欢语文学科的几位同学,如今年才转来的李天威和郭云翔等同学,都争先恐后的上台作了表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比其他同学的表演显得更自然,更真实,让同学们一下子对他们从此刮目相看,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坚定了“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学理念。他们平时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们活泼大方,劳动积极,乐于助人,我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这样的表演还真让他们尝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让他们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信心,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此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并不因时间的消逝而黯然失色,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语文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思考、参与和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时候的语文课堂,岂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天堂? 二、讲读并重,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才艺展示的广场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虽然被“精讲多练”代替,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真正体验这一“精”字,而是以“少”代“精”,以大量的课外作业代替学生的“练”,这样往往导致语文课堂上老师教与学不相协调。我认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要“讲、读并重”,要求老师和同学都能够讲都能够读。老师讲的好,讲的精,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会使学生的脸上荡起美丽的笑容。如讲的不好,则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象听到催眠曲一样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老师读的好则会让学生领略文章的意境,并陶冶情操。读的不得法,则会象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不留一点痕迹。同样学生讲的好,读的好,则说明他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理解,对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能够把握和体会。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分为讲读和自读两大部分,其中讲读课文为教材的主体,是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自读课文为教材的辅助部分。这一结构,既是我国传统教育法的体现,又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先生讲学生读,而现代语文教学兼有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传授知识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培养能力则主要是学生的内在的因素发挥作用,是任何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的。老师的讲和读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讲和读会显得更为重要,他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和锻炼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因而现代语文课堂不仅需要老师讲,老师读,还要有学生讲、学生读。只有将老师和学生两者的“讲”和“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热烈而又轻松、有序的语文新课堂。 三、授之以渔,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捕“鱼”撒“网”的鱼塘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课堂好比是鱼塘,老师就如同是渔翁。老师不应该将现成的鱼赐与学生,而应该教给他们撒网捕鱼的方法,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也是语文新课堂构建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才能得到“善学者,师学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的教学效果,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在语文课上,首先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语文学科具有文质兼美 、形神俱佳的特色,它有感情饱满、色彩鲜明的词语可以欣赏,它有严密的逻辑可以思索,它有清晰的线索可以攀缘,它描写人物可以使历史人物或想象人物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它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正因如此,每一篇所选的美文都值得我们去玩味去学习。但在学习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有重点,不应面面俱到。俗话说的好:“路多踩不死草”,因此,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找准突破口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听潮》一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抒情写景散文,全篇洋溢着作者对大海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其中有优美的词语,有多种恰当的修辞,有对声音形象的描写,等等等等,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讲,至少也要讲三堂课。为了节省课时,突破重点,我在上课的时候,选择了“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为这篇文章教学的突破口。精讲“海睡的温柔”这个片段:声音像月光、像晨雾、像情人的蜜语、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学生总结用文字塑造声音的规律: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运用感觉的相通,采用多种修辞方法等。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立即会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的语段,如大海醒时的兴奋,大海发怒时的疯狂,从而顺理成章的弄清了文章的线索,明白了文章的内容,感悟和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解决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取得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叶圣陶老人所说的“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一举多得”的教学要求。 另外,语文新课堂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中学语文课文一般是选自古今中外的不同作品,有很多是名篇名作,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也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因此教学中决不能千篇一律,采用模式化教学方法,而应当“情”随境迁,“法”随文变,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记叙文要从记叙的六要素入手找准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明文要分清说明的对象,判断出说明的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等等,辨别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小说要把握故事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心理描写还是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若是戏剧,就要了解剧情的发展,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通过人物富有戏剧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对于散文,一般在分清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后,就要从“文眼”入手,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最能窥见人们内心的秘密。“文眼”就是文章内容的聚光点,散文的文眼一般位于文首或文尾,段首或段尾,或在文中多处出现。把握这个规律识别文眼是一个很容易又很适应的方法。例如《背影》一文,父亲的四次背影,牵动“我”的四次流泪,感伤泪、感激泪、离别泪、回忆泪。只要识出文眼,文章内容很快就能被梳理得清清楚楚。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并教会他们运用,学生随便在哪儿看到文章,他们就都能够去分析去理解其意的,这样才能实现叶老:“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掌握了捕鱼的方法,不论在哪,都能够捕到想要的大鱼的。 综上所说,中学语文新课堂的构建并不是纸上谈兵,亦不是异想天开,它已经在很多学校施行着。问题是,现在还有不少学校依然存在着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可怕现象,还时常出现师生感情不相融洽,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学生上语文课无精打采,张口连天,显出一副厌学者的无奈;老师上课缺少激情,更无表情,像传教士一样。因此我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能够深思,要能结合语文科目内容丰富、具有情趣的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语文的学习,并善于传授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够做到这几点,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教与学的和谐的新型的理想的课堂。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