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人教版高三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就是运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天地。 1、在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读陆游《诉衷情》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 同样,学习《题西林壁》、《梦游天姥吟留别》、《凉州词》、《望天门山》、《饯湖上初晴雨后》等就该让祖国的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学习《渭城曲》、《孔雀东南飞》、《钗头凤》(陆游)、《一剪梅》(李清照)等,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学习《过华清宫》、《兵车行》、《涉江》等,就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 总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教育审美功能,不能枯燥地考证、分析。 2、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思维的方式看,诗人创作的过程是向心式的聚合思维,读者鉴赏的过程主要是辐射式的发散思维。鉴赏的过程就是要求鉴赏者把作品中典型形象与深邃意境生动传神的再现。这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越俎代庖,一味的分析讲解,或硬是套上"爱国主义"、"羁旅思乡"、"怀才不遇"等帽子,这样,只能失去古诗词原有的光彩和神韵,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尽量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可以让学生试着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探讨李商隐《锦瑟》中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是什么,探寻李白塑造梦中天姥山奇谲、多变形象的用意------ 3、要重视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缺少积累,便无法运用。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储备一定量的诗词名篇,并且能把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甚至运用到学习中,才能兴趣盎然,加倍勤奋。例如,月亮自古以来就受到诗人们的钟爱。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张若虚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春江花月夜》);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联系起来,比较阅读,那么学生便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领悟诗人深邃的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也不会把诗句中的"月亮"只当作"月亮"了,而是能想到更丰富更深远的东西了。 "学"是为了"用","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要教师们有高昂的育人热情、较好的语文功底、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就能使我国的古典诗词更加光彩夺目。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