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人教版高二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雪》诗的藏头逆尾

——当前古代诗歌教学的一些思考

被人们誉为诗中极品的柳宗元的《江雪》诗,以其意蕴深邃、构图独特、风格卓异而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它构思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以精心描绘寒江独钓图的形象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且奇妙地以藏头逆尾的八字嵌入诗头、诗尾揭示了作者的主旨,那就是‘‘千万孤独,雪翁尽失’’。从全诗看描绘的图景鲜明生动,意蕴丰富,藏头逆尾的八字画龙点睛,这一‘显’一‘隐’,相互关合,浑然一体,这是我们解读此诗的’诗眼’和关键处,也是我们讲解该诗的着力点。我们知道,诗歌常常以自然暗示社会,以具象暗示抽象,以个别暗示一般,其实这首诗前后关联的八个字,还有三点需向学生讲明的是;一、关合了当时冷峻、险恶的政治形势。二、关合了作者忧伤、孤愤的思想感情。三、关合了作者对抗污浊孤傲的人格操守。就政治形势言,在时处中唐的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继位不久的唐顺宗李诵支持的‘’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内惩兴风作浪的宦官,外削飞扬跋扈的藩镇,肃吏治,理财政,未曾想刚刚政治上有起色的改革因李诵中风,内外勾结的宦官、藩镇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绞杀下而至夭折,革新集团的领袖或杀戳或贬滴,奋发有为的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因此 难为永州司王。就思想感情言,妻死父亡、为编制内被管制的罪人的柳宗元,‘’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被贬谪到荒僻、邈远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永州,陪伴而来的老母卢氏仅半年去世,时届壮年的柳宗元病魔缠身,‘’发苍苍而齿摇摇’’,双腿举步维艰,自然关心民瘼,心存改革的柳宗元郁闷苦恼,忧愤交加。就人格操守言,出身士林盛族、接受‘‘治国平家安天下’’的儒学正统教育、生性刚正的柳宗元,在科举任官一路走好、三十岁左右升任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时政治上横遭打击,但他风霜劲节、信仰坚定,面对浊流,不言妥协,即使对宣布为乱国罪魁祸首的’‘‘永贞革新’’领袖王叔文仍备加赞美,为母撰写碑文,保存‘‘八司马’’之一、好友刘禹锡代为编次文集的文章。我们说,‘’诗无达话’’,诗歌艺术的多义性与朦胧性给我们的解读、教学带来困难,但我们仍须走出架空分析和就诗论诗的误区,知人论世、具体分析,引领学生深入到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去,深入到作者内心深处去,深入到作者文字表达的内涵中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种可供思索的现象;提到课本内外的不少诗,学生张口能背,可考试时让学生分析来学过的一些浅显的诗,一班之中寥寥无几;2006年学生平时学过和高考前突击学习不少诗,高考一首《夜归》诗却难倒不少学生。我想这和不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时养成的浅尝辄止、食而不化和急功近利、良莠不分的学习毛病分不开的。为此,我觉得当前古代诗歌学习时是否可采采取这样几种方法:(1)泡。即把学过的古典诗歌放在脑中‘浸泡’,意即反复玩味、思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当代西方’’接受美学‘’者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价值由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两种因素构造。作者物化在作品中的创作意图,必须经过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发挥主观想象,进行丰富、补充、具体化,才能够实现。再者,古代诗歌是古代社会生活和古人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读懂古代诗歌需借助有关的古代汉语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古代诗歌欣赏经验的累积,因此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应藉助于他们这些‘’功夫在诗外’’的知识和经验的一步步提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不同的学习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一点点渗入、融会,由浅入深’’内化’’、挖掘,这一个’泡’的过程就是老师如何科学有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片面而至多方面及至全面地解读、品味古代诗歌的过程。具体地说,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学习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初读、复读、总结学习时应有不同的目标。(2)想。由于古代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对象,在学习时需要按照它的特点去‘想’它,具体为一、从语言的角度,注意明义与隐义,本义与转义,比喻义、实在意义和象征义,准确地了解诗句含义;二、从意境的角度注意诗人描绘的人、事、景、物、情、志、意、理的特征,淮确地按照诗句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还原、浮现诗人心中的情景的‘’再造想象’’。三、从时、空的角度注意诗人图貌状物、表情达意的方位感、跳跃性、历史性、象征性,进行恰当的联想。这种联想大致分为‘‘预期的联想’’和’’非预期联想’’。所谓‘‘预期联想’’是指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已经期望欣赏者产生这种联想,为此而在诗中作了巧妙的限制与诱导,使读者在欣赏时能循着作者的意图去进行联想。‘’非预期联想’’即并非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表现的内容,只是因为欣赏者另有其特定的思想感情或生活经历,因此在欣赏中产生他所特有的联想。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余映潮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律诗二首时,别具匠心地设计四个学习板块;1、大声地朗读——与诗人相遇;2、生动地译读——和诗人同行;3、流畅地背读——品诗诗人笔法;4、优美地说读——对诗人说话。其中译读和说读可说是创造性地交互运用‘’预期联想’’和’’非预期联想’’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最好范例。(3)链。即链接。指在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调动积累进行链接地学习古代诗歌。这个积累指生活积累、诗歌知识积累(原有古代诗歌学习经验和诗歌基本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如我在向学生讲元稹《行宫》、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刘禹锡《鸟衣巷》一组诗时,就有意识调动学生运用‘‘安史之乱’’、‘’淝水之战’’等历史知识和诗歌赋、比、兴、意境理论中借景抒情、叙事传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知识去解读三首诗歌。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学习古代诗歌的有效方式。如指导学生理解杜甫《孤雁》一诗的深层意蕴时,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春望》,《兵车行》、《登高》诗的知识积累和欣赏经验;在指导学生理解2006年全国高考诗歌题《夜归》时,让学生重温温庭筠《商山早行》诗进行迁移能力的训练。如此自会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4)比。即比较,具体分为对比类比两种方法。例如将崔颢和李白的《黄鹤楼》题诗对比,见出同一诗歌题材因人而异有不同的发现和表现;将王勃《滕王阁序》赋和《滕王阁》诗比较,体会赋的铺陈、用典和诗的含蓄、精炼;将李白的《静亭山》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比较,同中见异地体会诗人的忧伤、孤独的思想感精和意境的不同创造……在学习古代诗歌时,还可指导学生小专题类比地阅读欣赏诗歌,如抒写人类共同思想感情的乡情、友情、爱情诗,培养学生爱国恋乡、富于友情、忠于爱情的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如边塞诗,让学生感受、了解古边塞的辽阔,景物的荒寒,风光的绮丽以及边塞征战的惨烈、悲壮。也可进行诗歌体裁类别的类比,从中了解把握不同诗歌体裁的写作形式和特点。总之,通过这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以期更好地让学生在接触、学习古典诗歌中,培养、提高理解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作者   林安福   四川作协会员          地址   南充市顺庆区银华街嘉陵小区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