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走进汉语的世界(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高二语文走进汉语的世界 【经典剖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03全国)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分析]本题考查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正确选项是B,加点的字读音都是lì,“莅临”的“莅”容易误读为wèi。而其余3组都包含1个与其它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字:如A组中的盥(guàn)洗不读作huàn;C组中的雄关险隘(ài)不读作yì;D组中的谄(chǎn)媚阿谀不读作xiàn。 2.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004年全国卷三)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zhuó shù shēn gāi B.zhù shù chén hái C.zhù sù shēn hái D.zhuó sù chén gāi [分析]本题考查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正确的一组是A项。“著”是多音字,在“执著”中读zhuó,也写作“执着”,对这类异形同音同义字学生也应该掌握;“束”容易习惯性误读为sù,考查的是对声母“sh”“s”的辨识;“娠”是形声字,容易读半边为chén;“赅”也是形声字,容易受“孩”的声旁影响,而误读成hái。这种形式的考题,过去是给出16个汉字,而这道题只有4个汉字,而且给出的读音都是在声母和韵母上有所不同,不辨识声调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稍低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2年高考题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运用,答案为C。“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在动词前,突出动作行为的反复性,如“一再声明”;而“再三”偏于态度谨慎、诚恳。如“再三挽留”。“多少”是疑问代词,表示问数量或表示不定的数量;“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止一次,且间隔时间短;“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结合句意考虑,自然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991年高考题)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⑥ [分析]本题考查汉语词汇的引申变化。答案是B。“可以”“以为”,这 两个词语古今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范围大了。“作息”,偏义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个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应用天地】 一 选择题 1.下面对语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有近500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17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B.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往往都有共同的“祖先”。 C.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若干语族。 D.现在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一些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萨莫狄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系、闪含语系等。 2.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3.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4.下面对现代汉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汉语就有许多方言,如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山东话、壮族话等。 C.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与其他方言是兄弟姊妹关系,但又不同于其他方言,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 D.各地方言在读音、词语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许多差异,彼此之间很难听懂,必须有一种共同语才能使不同地域的人相互沟通和交际。 5.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恢宏 回书 悔悟 教诲 B.黜免 储藏 雏形 初期 C.芟除 删除 闪烁 善处 D.宿怨 夙愿 溯源 素愿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chàn 颤动 颤抖 颤栗 颤巍巍 B.qiáng 强制 倔强 强迫 强弩之末 C.lù 露宿 暴露 露马脚 露头角 D.jǐ 给付 给水 给予 家给户足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纤绳 掀起 仙山琼楼 鲜为人知 B.剿除 憔悴 脚踏实地 矫枉过正 C.推诿 猥琐 唯唯诺诺 委曲求全 D.蚕食 忏悔 胁肩谄笑 馋涎欲滴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麻痹 弊病 裨益 刚愎自用 D.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点缀 辍学 啜泣 拾掇 B.绷脸 蹦跳 崩溃 绷带 C.枢纽 抠门 沤肥 伛偻 D.蹉跎 磋商 嗟叹 参差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庇(pì)护 遒(qiú)劲 千乘(shèng)之国 B.砧(zhēn)板 纾(zhū)难 功亏一篑(kuì) C.讥诮(qiào) 遗(wèi)赠 成绩斐(fěi)然 D.纨袴(kù)佛(fú)家 宵衣旰(gàn)食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别几十年的骨肉重逢了,老姐妹俩彼此看了再看,都在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儿时的影子。 B.对于这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C.这么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事后更不及时报告,这样做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 D.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精简机构,压制编制,裁减多余人员,是我们厂提高生产效率、扭亏为盈的最经济不过的办法了。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交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您在 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 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③北京地方那么大, 你又不知道他的住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A.因为 因为 就 同时 B.因而 其实 都 同时 C.因而 因为 就 况且 D.因为 其实 都 况且 1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 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 技术差距,同时 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教育差距, 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 A.不但 或 更 并且 B. 既 和 更 因为 C.既 和 又 并且 D. 不但 或 又 因为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15.下面词语的构造全是复合构词的一项是( ) A.天天 学习 民法 贤者 B.悲剧 薄暮 屋子 存在 C.文学 欣赏 仿佛 取胜 D.失望 创造 竞技 证明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③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吾从而师之 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小学而大遗 ⑧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⑩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③⑥ B.①⑥⑧ C.④⑤⑦ D.②④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类准确的一组是( ) ①必固其根本 ②驼业种树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⑥六王毕,四海一 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⑧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⑩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②③⑧/①④⑦/⑤⑩/⑥/⑨ B.①③/②④⑦/⑤⑩⑥/⑧/⑨ C.①⑧/②③/④⑦/⑤⑩/⑥/⑨ D.①②/③⑧/④⑩/⑤⑦/⑥⑨ 18.下列各句中,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故不我若也 19.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④⑥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双音节词的一项是( ) A.仓皇东出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函梁君臣之首 D.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二 填空简答题 1.给下面的名词搭配上量词(例如:一条——鱼)。 粒 匹 张 场 颗 犁 布 脸 风雪 嘴 牙 珠子 大战 马 米 2.选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注意:下列每组说法各表达同一意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 (2)A.崭崭新。 B.崭新。( )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 (4)A.你这个人很上照。 B.你这个人很上相。( )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 ) 3.指出下列活用的词的类型。 ①盖上出也 ( ) 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 ) ③又峻急多坻石 ( ) ④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 ) 4.古汉语表示数目的词语和现在不一样,解释下面加点的数目词的意思。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5)未至匈奴二里所 5.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2)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3)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6.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干净/干干净净,碧绿/碧绿碧绿”,但也有些形容词不能重叠,如“丰富”。请把下面能重叠的形容词挑出来,并说说重叠后的作用。 青 疲惫 扎实 谨慎 老实 整齐 雪白 笔直 整洁 滚圆 7.各地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相同、意义也相同而读音不同的词。如“树”读成“xù”,“山”读成“sān”。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词语,并查一下普通话的正确读音。 8.各地的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如“玉米”,有的地方分别叫“棒米、包米、包谷”。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的词语。 9.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 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你认为最后获胜的是哪一个字?请谈谈理由和这个字的来源。 10.有关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影响,近来不断被老师和家长提起。很OUT(表示老土)、886(再见)、7456(气死我了)、TST(踢死她)、GG(哥哥)、MM(妹妹)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一名有着多年网龄的“网虫”把网络语言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对此,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种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就像上世纪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一样,给汉语言文字带来巨变。也有人认为这种不伦不类的语言一旦进入共同语,会造成对语言的污染,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测试平台】 一 选择题 1.下面对现代汉语的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现代汉语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在构造形式上基本都是合成词。人类语言的三种构词方式――重叠构词、派生构词、复合构词,在汉语中都存在,以复合构词为最多。汉语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D.现代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是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的,虚词的作用大致相当于印欧语言的形态变化。 2.下面对汉语词汇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词形的变化解决了汉语音节有限而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避免了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大量产生。 B.词语的消长变化是指旧事物消亡了,与之相应的旧词语不用了;新事物产生了,相应地也产生了表达这些事物的新词语。 C.词语的演变还有社会因素、观念改变、语言系统内部等因素。有些事物或现象没有变化,而表达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被别的词语代替了。 D.有的词语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对这种古今词义的引申变化,要仔细辨别。 3.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B.不同地域的方言难以听懂,有的是同样的词语而读音不同,有的是同样的意思用了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有的是语法结构有差异。 C.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而在粤、闽等方言里却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汉语的语音和古代诗歌的平仄很有帮助。 D.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在北京地区仍然要学习推广普通话。 4.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别出机杼(shū) 鞭辟入里(pì) 稗官野史(bài) B.鳞次栉比(zhì)奴颜婢膝(bì) 以儆效尤(jǐng) C.觥筹交错(gōng)喑呜叱咤(chà) 瞠目结舌(chēng) D.纵横捭阖(bǎi) 相形见绌(zhuō) 鬼蜮伎俩(yù) 5.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暴风骤雨 暴殄天物 一暴十寒 B.情分不薄 日薄西山 妄自菲薄 C.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D.将计就计 将功折罪 挈妇将雏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射 偏袒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B.痉挛 根茎 独辟蹊径 泾渭分明 C.淆乱 叫嚣 祸起萧墙 骁勇善战 D.赡养 禅让 擅离职守 缮写公文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绯闻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B.休憩 收讫 无处栖身 锲而不舍 C.馈赠 溃败 喟然长叹 不积跬步D.寂寞 蓦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8.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辟(bì) 纤维(xiān) 扪心自问(mén) 瞠目结舌(chēng) B.掂量(diān) 腼腆(tiǎn) 草菅人命(jiān) 为虎作伥(zhàng) C.恫吓(tóng) 讥诮(qiào) 数典忘祖(shǔ) 怆然泪下(chuàng) D.内讧(hòng) 分娩(wǎn) 呱呱坠地(gū) 耳濡目染(rú) 9.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 (2)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3)凡明天参加本系统庆祝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的同志______调休一天。 A.大略 可以 一律 B.简略 可以 一概 C.大略 能够 一概 D.简略 能够 一律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杨丰望着窗外,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场雨 下多久呢?我真希望它多下几天。”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③改革开放,是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A.能够 以至 难免 B.可以 以至 不免 C.能够 以致 不免 D.可以 以致 难免 1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 李白的自述和有关资料,认定李白确是出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②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 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物质交流速度。 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根据 进而 自然 B.根据 从而 固然 C.按照 进而 固然 D.按照 从而 自然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 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 形成 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 似乎 逐渐 B.也 好像 逐渐 C.还 好像 逐步 D.也 似乎 逐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 A.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宏兹九德 D.代百司之职役哉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6.下面的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D.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1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具以(之)表闻 B.(帝)过蒙拔擢(臣),宠命优渥 C.吾念,汝从(吾)于东 D.未可以(之)为信也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19.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盟 B.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不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D.掭以尖草,不出 二 简答题 1.汉语中有些词语是很有趣的,正读是一个词,反读同样也是一个词,比如“故事”反过来读便成了“事故”,两个词的意义却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词你能再说出3个吗? 2.“差点儿”和“差点没”意思相近而又有区别,比较下面的句子,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规律? (1)这道题真难,差点儿答错/这道题真难,差点儿没答错 (2)今天差点儿见着他/今天差点没见着他 3.指出下列句子翻译的错误及原因。 (1)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宾语前置的类型。 (1)不吾知也 (2)大王来何操? (3)晋何厌之有? (4)唯余马首是瞻 (5)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有何句式特点?请加以分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⑶ 吾孰与徐公美? 参考答案 【应用天地】 一 1.A(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2.D(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 3.D(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4.B(壮族话是一种语言,不是方言) 5.D(都读sù,A项 hui,分别是一、二、三、四声;B项chu,分别是四、三、二、一声;C项shan,分别为一、一、三、四声) 6.D(A颤栗zhàn;B倔强jiàng,强迫qiǎng;C露马脚lòu) 7.C(wěi;A掀、仙均为xiān,纤绳qiàn,鲜xiǎn;B剿、脚、矫都读jiǎo,憔读qiáo;D依次为:cán、chàn、chǎn、chán) 8.D(分别为xiāo、jiào、xiāo、xiào) 9.C(A缀zhuì;辍、啜chuò;掇duō;B绷脸běng;蹦bèng;崩溃、绷带bēng;C依次为:shū、kōu、òu、yǔ;D蹉、磋cuō;嗟jiē;差cī) 10.C(A庇bì,B纾shū,D佛fó) 11.B(A项应为“又”,C项应为“又”,D项应为“再”) 12.D(“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同时”只表并列) 13.C(“既”与下面的“同时”相照应,表示并列,“和”表示两者并列连接,“或”表选择;“又”表同样,“更”表程度进一步;“并且”表示与上文并列) 14.A(B项“至少”和“以上”重复;C项的“并非是”应改为“不是”或“并不是”;D项的“向”用错了,应改为“同”) 15.D(A天天,重叠构词,贤者,派生构词;B屋子,派生构词,C仿佛,单纯词) 16.B 17.C 18.C 19.D(③宾语前置句,⑤介宾短语后置,⑦定语后置) 20.A 二 1.一张——犁,一匹——布,一张——脸,一场——风雪,一张——嘴,一颗——牙,一颗——珠子,一场——大战,一匹——马,一粒——米。 2.(1)B(2)B(3)B(4)B(5)B 3.①名词作状语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4.(1)十有五,即十五,表基数;(2)一,第一次,表序数;(3)十一,十分之一,表分数;(4)三五,即十五,以乘积表数;(5)二里所,二里左右,表约数。 5.(1)疑问句,被动句。 现在这条溪水被愚字所辱没,为什么呢? (2)宾语前置句。 所以凡是愚笨的人,没有比得上我的。 (3)宾语前置句。 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在寂寞清净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6.青 扎实 老实 整齐 雪白 笔直 滚圆 形容词重叠后,都有表示程度加深和加强描写的作用,不再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7.(略)8.(略) 9.参考答案:决赛的实际结果是“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是五四时期刘半农首创的。 “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似乎意味着女人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将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体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策划、推广、沟通、联络、互动、服务、协调……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灵活、韧性、关爱、注意力以及第六感觉等优势,决定了将在21世纪大显身手。 10.应从网络语言的利弊两方面来谈。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这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写成的网语,简单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维和情绪变成语言符号,深受青少年网友热爱不足为奇。但是,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网络使用者日渐增多,网络语言必然要在特定群体中小范围流行,进入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之中。当众多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全民语言。对有生命力并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收入现代汉语;对那些难理解、不健康、不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加以抵制。 【测试平台】 一 1.C(双音节词为主) 2.A(“多音词”应为“同音词”) 3.A(中国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 4.B(A抒zhù,C咤zhà,D绌chù。) 5.D(均读jiāng。A一暴十寒pù,其余读bào;B情分不薄báo,其余读bó;C曲高和寡hè,其余读hé。) 6.D(A啖、惮—dàn,袒—tǎn,弹—tán; B径、痉—jìng,泾、茎—jīng;C萧、骁、嚣—xiāo,淆—xiáo;D均读“shàn”。) 7.D(A 绯、蜚—fēi,斐、悱—fěi;B 憩、讫—qì,栖—qī,锲—qiè;C馈、溃、喟—kuì,跬—kuǐ。) 8.A(B伥—chāng;C恫—dòng;D娩—miǎn。) 9.A(“简略”指言语文章的内容简单,不详细;“大略”有大概、大致之意。“能够”表示能力上达到某种效率,“可以”表示一种许可。“一律”和“一概”都表示适用于全体,无一例外,但“一律”限用于人,感情色彩亲切些;“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感情色彩冷漠些。) 10.A( 对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不良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句式) 11.B(根据:把某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按照:提出某种行动标准。上下句是一种推论关系,宜用“根据”。进而: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下文是结果。原文是一种因果关系。自然:理所当然。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原文是转折关系。) 12.A(“还”有“尚且”的意思,符合原句“还……何况”的语境。“似乎”也有“好像”的用法,但“似乎”还可表示商量语气。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的依次增减,可用于人的活动或自然客观事物的演变) 13.B 14.D(固,使……稳固;下,居于……之下;宏,使……光大。) 15.B(ACD为使动用法) 16.D 17.B 18.C(状语后置,其余为定语后置) 19.A 20. A(其余为状语后置) 二 1.如:动机-机动;人工-工人;外号-号外;当家-家当……。 2.(1)中的两句话意思一样,都是没答错的意思;(2)中的两句话不一样。第一句是几乎见着而事实上没见着;第二句是几乎不能见着而事实上见着了。当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时,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时,用“差点儿”;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时,用“差点没”。 3.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4.(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没有人了解我呀!(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3)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4)“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5)介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个人我与谁一道? 5.⑴是状语后置句。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⑵是被动句、疑问句。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⑶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与孰”。我和徐公相比,谁美?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