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学生的“回答”(人教版九年级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如何面对学生的“回答”

            黎扬军

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容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胡说”让老师回答不出而难堪的现象出现。

    曾有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语文练习课上,他让学生给词语找家。一个学生把爸爸分到交通工具一栏。立刻引来其他同学的反驳:“爸爸不是交通工具。”老师也很愕然。“爸爸怎么会是交通工具?”于是让这位学生解释原因。“在家里或上街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当马骑,他不就是交通工具吗?” 

    “爸爸是交通工具”多么荒谬的一句话呀!可当我们听了学生的解释后,这句话又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有创意。而这许多本可以成为自然而又富有创意的东西,却往往因为我们老师的固执,未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未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变得荒谬。 

    面对这种学生的“回答”,老师们该怎么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这里可改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生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就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独特体验的机会。这些独特经验犹如一个个奇异的景观,形成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会极大地丰富课堂。如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就会错过这美丽的风景线了。犹如火车在行驶中,沿途有着许许多多的湖光山色,可你却没抬眼望窗外,那又怎能欣赏到美景呢?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学生对老师的服从是一种理发的服从,一种真理的表示。冰心老人提出的“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说法这儿也是很适用的。 

    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就多保护了一次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每一个同学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你愿意去听,去细心地感受,多给他们说的机会和言论的自由,你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你也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就“猫和老太太有什么相同点”分别问过中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学生说:都有生命,都会呼吸;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说:都怕冷,都爱吃鱼,都爱睡觉,睡觉时都爱打呼噜,平时都爱自言自语。论文化知识水平,中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高得多,为什么答案却远不及后者精彩?这就是长期追求一个答案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不是“活用书,用活书,用书活”。学生在许多看似“胡说”的话语中包含着开拓与创新,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能培养“五分+绵羊”的标准件,要造就一代有责任感,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有交往能力和终生学习本领的一代新人。 

    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既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教师一次挑战,充实自我的机会。例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在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经过一番合作,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一小组的同学认为:作者的学习态度在当代的中学生身上较少发现,但这种学习态度是很值得去欣赏和学习的。不过不赞成作者从师尊师的方式。没错,老师是应该值得尊敬的,但不能唯师是从,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敢于向老师发问。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放下师道尊严,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见人,和蔼可亲,使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这一席话,在看重师道尊严的老师听来,不是“胡说八道”吗,可这不仅是学生的心声――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孔子似的老师,而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似的老师,同时,学生在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向度的知识,体验其语言的丰富性,思维的独特性已越过了我们;而且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我们走下“神坛”,坐在学生们中间,以润物细无声的热情滋养每一颗幼小的心,此时,课堂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的“家园”,教师就能够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制造了一种充满人性美的氛围,每一个学生也就能敞开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的真实的世界展露出来,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新课程的教学。 

    校园流行不少学生自编的歌谣,而且这些歌谣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受学生们的欢迎,原因何在?我们给学生“胡说”的机会太少了,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如一首《真心英雄》:“在我心中只有老师最凶,天天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回到家中就是爸爸最凶,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脸肿;爸爸走了就是妈妈最凶,天天把骂得一窍不通;妈妈走了就是奶奶最凶,天天把我饿的饥肠寡肚;奶奶走了就是老子最凶,老子才是真的真心英雄。”唱出了学生的苦闷与愤懑。 

    又如《我多想唱》: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了还有闲情唱”,妈妈听了准会这么讲,高三成天闷声不想,难道这样才是考大学的模样,可这压抑的心情多么悲伤,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要放声歌唱,妈妈妈妈呀你可知道,锁上链子的嗓子怎么歌唱……生活需要七色阳光,老师妈妈呀不要生气,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 

    这些歌谣是校园苦行僧的最强烈的反叛情绪,是他们的共同体验,共同意识倾向,共同的呼喊。 

    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多听听学生的声音,甚至是“胡说”,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我自己的感受得来的东西是可贵的,是有价值的,这样,学生们就会更仔细地体验生活,从而得到新的感受,更能不断的探索、创新。 

    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心灵的相互启迪。面对学生的“胡说”,我们应大胆地说:“你真行”。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人。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心灵教学,真正视学生为朋友,我相信,只要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铁哥儿们”!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