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X”引发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枝江一中      董  云

高考制度要改革,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99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高考改革的方案,并把广东省作为先行一步的实验省市。1999年7月中旬,教育部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了“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高考改革的座谈会”,全面总结广东省推行“3+X”高考改革的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向社会发布信息,从2000年开始,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将正式迈出高考“3+X”改革的步伐。湖北省考试院以[1999]052号文件形式,明确指出我省拟于2001年实行“3+文科综合”、“3+理科综合”方案。牵一发而动全身“3+X”高考改革,它必然突破长期以来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与中学教学科目一一对应的传统模式,它必然会引发一场中学教育的深刻变革。我们高中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这一改革发展的趋势呢?高考“3+X”模式,语、数、外的地位会更加突出,这是不容置疑的,但“X”学科如何优化调配,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则是今后困挠中学教学的一大难题。作为中学教育的管理者要想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充实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策略。下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3+X”考试模式,作一粗浅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准确把握高考改革发展方向

高考“3+X”改革,是指语、数、外三个学科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不再分文理科。“X”是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定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1-2个科目。高考“3+X”改革,关键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其“X”的改革是关键中的关键。从发展趋势看,“X”为综合科目的可能性极大。“综合科目考试”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要求,突破了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试范围的限制,强调了学科之间渗透与综合,强调了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说高考“3+X”改革,大规模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知识具有确定性、唯一性、辩证性。教师只要把知识讲授出去,学生接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并把一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标准。至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则教师就很少关心了。但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就会发现,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知识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从高考“3+X”改革发展来看,让学生掌握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不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换句话说,知识教学只能作为我们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一种手段,过去的题海战术,单纯一门“填鸭式”的知识教学是绝对不能适应“3+X”改革要求的。

高考“3+X”改革,不再是纯知识性的考查,重点是综合能力的测试,考试逐步向“宽”“综”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要真正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最高标准。江泽民同志最近不断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深刻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点,高考“3+X”改革迎合了时代发展要求,是对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挑战。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它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每位教师必须真正地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二、狠抓教学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高考“3+X”改革,必然引发中学教学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各高中教学管理只有尽快与“3+X”模式挂钩,调整教学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在艰难的探索时期不走弯路。英明的决策是教学管理成功的关键。结合高考“3+X”改革特点,教学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还要能体现文科与理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原则。高考“3+X”,其“X”含盖的课程十分广泛,包含了除语数外的所有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课程都是高考科目,如果管理者人为地认为哪几科重要,哪几科可以不考,都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地误导。正是如此,我校严格地按部颁教学计划开齐了课程,而且我们还加大了活动课的份量,做到内容、地点、时间、教材、经费、教师“六落实”。还根据高考改革的特点,将活动课分成知识型活动课和技能型活动课两类,由学生自愿报名,分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2)及时调整高中课时教学计划。在高考“3+X”模式下,语、数、外三科地位更加突出,更为重要,同时其它学科又不能忽视。针对课时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改变了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每天在原有课堂教学节次上增加了1节。(学生学习总时数未变)。增加的教学时数,我们分别加到语、数、外等学科上,但增加的节数主要用来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组增加的一节作为阅读课,每周固定时间进图书馆阅览,英语增加的一节课作为语音课,加大了口语的训练;数学增加的一节课用来分层数学,把培优和辅差落在实处。

(3)实施分类教学,及早确立主攻方向。从高考“3+X”改革趋势看,“X”为综合型试卷是必然的。一份试卷,一个题目怎样去综合几门学科?这是国家考试中心及命题者正苦心研究的领域。我们组织教学,可着眼高考,着手会考。在高二上,按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两类实行教学;文科综合类理、化、生照常开课,但只着眼会考,重在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理科综合类历史、地理、政治也照常开课,也只着眼会考,重在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分类教学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有利于学生在某一方面钻深学透。在会考结束后,将班级再按“3+1”“3+2”“3+文综合”“3+理综合”的模式再次分班教学,以充分体现“3+X”方案的基本规律。

(4)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活动。高考“3+X”改革更关注实际应用,关注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中的大主题和热点问题,一定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题材。这从1998、199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可以看出这一发展趋向。例如1999年第七大题,就是能源的问题,1998年第七大题是环境问题。

同时,人们关注的问题又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来命题。仍以1999年高校招收保送生第七题为例:⒈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如按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气时代、电气时代划分,各个时期主要动力来源分别是            、        、          、            。这题显然是以历史来源命题的;⒉煤、石油、天然气等以能源以热的形式供给人们需要的能量,试以它们各自的主要成份C、CaH2n+2和CH为代表,写出它们燃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它们质量相同时,哪一种燃烧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最小。这显然又是从化学角度命题的。命题者还就能源这一主题从物理、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角度各命了一道题。从这一发展趋势看,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将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加大了专题教育活动的力度。一是选好讲座的主题。本学期选择了“台湾风波”、“西藏问题”、“澳门问题”、“创造设计”、“语言与思维”等多个专题;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备课,比如同是“西藏问题”,历史教师从藏民的分布、信仰、习俗及与内地密切关系,来证明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治老师可联系美国及西方的“人权问题”“达赖喇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揭露西方的图谋;地理老师可从地形、在貌、山川河流等方面入手,谈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同一专题,多学科教师阐述,正体现“3+X”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的特点。

三、突破课堂教学改革难点,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高考“3+X”改革对中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已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要变封闭式教育思维为开放式教育思维。教师要从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向以教科书为中心,利用多媒体、多途径、多方式组成复合的教育手段的转变。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大胆的去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在各种事物现象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手脑并用地去干。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教学内容与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于提问。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中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有时间学点乐意干的事情。五大“解放”是让课堂活起来的思想基础,思维方式不改革,课堂难以改变,效率难以提高。

(2)课堂教学的综合性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赋予它更新的内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教师要自然而灵活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或理论,引导学生调动全部感官作用,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让学生汲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主动探究精神,使课堂有广博的思维空间。今年,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开课时,他根据中视新闻以及报刊有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的报道,设计了几组材料,给学生营出一种新的情境,让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学科相关点,自己设问命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多维的、发散的活动画面,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可以这样说,在未来的课堂上,学生、教师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的结果和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以提问和启发为主,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课者,而是积极的求知者,主动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不同学科的老师同时执教一节课也将成为可能。

四、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保证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

高考“3+X”的顺利推进,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当前,从“应试教育”潮流中走过来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都难以与“3+X”改革相适应。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培养教师,将是一条必由之路。

首先,高考“3+X”改革“综”“宽”的特点,要求中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不仅要打好本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广博,还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语文教师按传统意义,只要把“文”学好就行了,但在新时代,语文教师必须了解科技新知识,学会读科普文章,善做科技阅读题。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最好说明。过去我们常说的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道理,在今天看来份量更重了。

其次,培养教师要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一要研究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要加强综合考试科目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地探索相关科目的联系点,交叉点,以达到学科间的相互贯通和融合。比如历史、地理、政治学科,从宏观上看,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个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命题教师在出文科综合试卷时,必定要划找到三者的相关结合点,才能设计出好试题,学生也才好应用综合知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从本学科出发,有意识地向其它学科渗透、幅射。用多学科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一全新的教研内容,将是近年来高中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其三,教师必须是教学“情报”的收集者。教师要坚持阅读报刊、杂志,坚持做资料摘抄,坚持关注时事新闻,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信息。这也就是要求教师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当今世界,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很多,外空间发展、环境保护、人口与生育、海洋资源、民族矛盾、人权保护等等,都是世界人民关注的大主题,教师就是要善于从大主题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的联系点,设计成灵活应用的考试题。可以说,哪位教

师处处留心,积累的资料多,哪位教师在教学、复习备考中就越得心应手,越受学生欢迎,越有的放矢。

总之,高考“3+X”即将起步,这是一个人们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的新领域,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一新领域进行探索,让这种模式尽快地完善起来,使其充分地发挥选拔高素质人才的功能。

                                                                  1999年10月30日修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