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金蓓蕾 汤振纲

(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

[摘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对2007年重点期刊有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总结此年度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为未来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历来是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范畴。2007年度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纷呈,众多专家和语文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007年度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阅读理论研究继续深入

针对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理论发展的过程和具体某阶段的理论探讨上。

李国栋老师研究了诸如文本主义、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对话理论等近年来深刻影响语文教学的理论思潮,将阅读理论的发展划分为“阅读的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接受主义取代了文本主义,第二次革命是对话理论对接受主义的改造,第三次革命是建构主义的兴起。李老师认为:文本主义倡导阅读就是对作者写成的文本的正确解释。接受主义则认为,文本是作者、作品、读者、社会等诸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其意义只能在对话中得以实现,意义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话的参与过程。而建构主义又前进了一大步,认为文本的价值只存在于阅读中,是在阅读中不断建构的,它并不明晰和确定。在李老师看来,阅读学所走的一条路径是解释——解构——建构,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正走在解构的路上。[1]

郝毅、王忠等老师具体对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剖析。他们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他们要在主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因此,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他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3]

由于对阅读理论的深入探讨,让人们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规律,为探寻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研究渐成气候

本年度许多专家、教师都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法对古今中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在阅读教学研究领域,比较研究渐成气候。

存少辉老师从“朱子读书法”中获得了现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他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学生阅读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重视阅读教学的根本——“读”,结合读书法“熟读精思”的原则,体会古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丰富内涵;借鉴朱子“虚心涵泳”的主张,在阅读中加强对话和交流,指向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思考,虚心涵泳,最终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的目标。[4]

赵年秀老师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分析新课标在于读教学方面的利弊。赵老师认为:新课标合理的在以阅读文学经典为途径,学习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养“读解和欣赏的能力”、学习并运用阅读策略与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活动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叶圣陶的阅读课程理论;而在阅读课本选文标准、阅读课本选文种类、文言文阅读要求、情感态度培养方面对叶圣陶阅读课程思想进行了不合理的舍弃。赵老师最终认为:更多叶圣陶阅读课程思想可以融进新课标中,成为指导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支点。[5]

冯文达老师从“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个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结合现阶段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知识层面、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的困扰,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主导”,学生难成“主体”,因而不少教师不免会发出沉重的感叹,引发农村中学应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冯老师认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尊重阅读个性,并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有怀疑、探索和求实精神,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色彩”,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6]

在分析了国内情况的同时,王爱娣老师更谈到了美国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了分析。美国阅读教学强调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水平。从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过程的监控,到阅读理解和表达的方式等等,教师需做出细致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从王老师的论述中,让我国研究者有了新的方向。[7]

(三)实践操作研究量大面广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具体开展实践操作的文章,是本年度研究的重点。众多专家、老师在各个方面提出了实践操作的思考和探讨。通过笔者的分析,2007年度主要有以下七种个方面的讨论值得关注。

1、相关操作理论的阐述:

原理是实践的基础,它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一些实践操作的原理分析也着实重要起来。

张金保老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规律作出了研究。张老师认为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先个体阅读后群体阅读的规律、遵循先整体感知后分析研读再整合评读的规律、遵循文体决定阅读形式的规律。只有遵从阅读的规律,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张磊磊老师对“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索。前见与阅读的主体性、个体性、创造性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是学生主体展开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受制于前见(或前理解)的理解始终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读者在作品中读到的始终是自己,是自己的前见与作品的相互迎迓。教师应具备一种警醒意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去除错误的前见,扩大、增加合法的前见。只有真前见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带有严重的偏狭。[9]

还有许多老师对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如亓成功老师对阅读教学的“起点”进行了思考,孙建平老师对有效阅读展开了分析。对这些原理的探讨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0][11]

2、个性化阅读的解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许多专家、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相关问题和策略展开了研究。陈艺苑、张贤英等老师认为,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可通过导读、问题、对话、合作学习等策略对教材进行颠覆与重建,改进教师教法,增加反思和历练教学,最终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个体化。[12][13]

而在这个过程中,武永明老师认为,由于人们片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些隐忧和误区:对文本及其作者表现出极不尊重的态度,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对一些文学经典的阅读指导,脱离作者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只就文本本身进行所谓的个性化解读,使这些文学经典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导致阅读训练价值的失落;课堂上缺乏真正意义的对话,语文教师丧失了主导作用;无视不同性质的文本,一味强调个性化解读,导致个性化阅读在文本范畴上的泛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些都是要注意的。[14]

3、文本地位的探讨:

对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的地位到底是怎样,众多专家、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王传霖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王老师把文本定位成了一种辅助的工具,以此来激起学生的主体地位。[15]而屈伟忠、王兆平等老师还补充了“原文意识”。他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重视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才能使教师对文本全面深入地钻研,从而在高于学生的认识前提下, 对学生的学习有正确的指导;应重视节选作品的全文意识、突出删节文章的足本意识、增强翻译作品的多版本对照意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了解文本、拓展文本,从“近距离”到“零距离”再到“远距离”,真正使用好文本。[16][17]

4、“主问题”操作的研究: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有很多老师对“主问题”进行了研究。余映潮、陈晓文、任明新、章林华等老师对怎样设立“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主问题”设计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有利于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从文章结构脉络、主题思想、语言特色、全文亮点、开拓学生思维等角度去思考,紧扣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学情从课文的标题、关键词或关键句、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设计主问题。[18][19][20]

5、课堂活动策略的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活动策略的设计上,众多专家、老师也是匠心独运。

李志清老师认为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结合导入时的学生活动设计、初步感知阶段的活动设计、品味重点、精彩语段的活动设计、总结巩固阶段的活动设计几个步骤,使学生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21]而秦昌利、周永红老师则通过词语、问题、题目、活动、情感等线索,牵动全文,贯穿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22]韩克勤老师更是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起来。[23]

6、语言含义的品味:

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语言的感知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这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专家、老师们又怎会视而不见呢?

余贻贻、张正君老师认为语言的品位是一种必要的技能,是阅读教学的主题,必须遵循规律、立足文本、抓住“原型操作”,结合分析性、赏析性语言的特点论析,品味文本。[24][25]而周秀芳、廖贤枢、王永红等老师则通过具体语言品位方法讲析,如:朗读、比较、语境体悟、生活体验、空白填补等,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26][27][28]

7、具体活动的操作:

在众多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中,这一类包含具体活动操作的文章最生动、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此类文章基本都是教师的亲身实感,有的甚至是课堂实录,让读者一下子就对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具体操作活动的研究中,专家、教师给出了丰富多彩的答卷。美国的孔爱玲老师将国外读书会的形式引入大众的视野,让大家见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29];朱从国老师提出在高三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把“考材”当作教材,一举两得[30];沈坚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通过氛围营造增强阅读教学学习[31];汪卫兵老师讲述了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32];桂谦老师通过批注的方法,引发阅读教学的新思考[33];高兴春老师更从发散性思维方法入手,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34]

除此之外,还有老师通过课堂分析,获得感悟,如贝学问老师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蕴含生命的对话” [35];当然也有众多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如“人生轨迹”、“战争生活”、“自然景物”等进行专题教学设计。老师们纷纷把自己的设计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交流,共同探讨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36];更有专家型教师,如余映潮老师开辟的连载论述:《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从“巧妙导入,自然得体”、到“生动讲析,精美细腻”、再到“适时打住,过渡小结”,已经连载了三十多篇。[37]

这一系列灵活、有趣的研究,通过真实展现,丰富了人们对阅读教学的直观认识,并通过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信这些论述一定能够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掌握阅读教学的精髓,从而行之有效地开展具体的阅读教学。

(四)反思批判研究方兴未艾

在众多专家、老师关注阅读教学具体实践操作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关注到了目前阅读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展开了反思和批判研究,这也是本年度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李英杰老师对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清是重要原因之一。出现了过分关注内容的理解、忽视对作品形式的学习、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缺少年段特点、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到位等问题,应从全面关注学生的核心阅读能力、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不同特点、了解学生实际、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环节的目的性、发挥评价语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改进。[38]

苗歌、褚新中等老师则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反思。他们认为,目前阅读教学带有着强烈的“功利”主义情绪,习题出现了繁琐、不严密的问题,而且,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陷入了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忽视教师的“主导”;注重“探究”活动的表面形式,忽视阅读教学的本质;盲目“拓展”,弱化了文本阅读;拔高“人文性”,忽视阅读认知的基础构建的怪圈。阅读教学刻意的通过一些表面现象去迎合新课改,这些都是极端的,会造成巨大的恶果。[39][40]

林亚大、朱于新老师对高中阅读教学的深刻性问题提出了见解。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而高中阅读教学区别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深刻性”,而目前的阅读教学对文本的深刻研读还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出现了远离文本的现象。[41]

刘帅老师关注到了阅读“公式化”现象,他认为新课改以来,“感悟”早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词语。有感触才会有所领悟,离开“感”,真正的“悟”也就无从谈起。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学生在阅读中,常常摒弃了最起码的感性体验,陷入了“比喻=形象”、“拟人=生动”似的“公式”。[42]

何建英老师则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到底是“读”还是“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说”不应该是阅读课中的主导训练,而应重温张庆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经纬论”,即“以读书训练为经线,以字、词、句、篇、听、说、写等训练为纬线”,牢固确立“读”在阅读课中的中心位置,明确“说”在阅读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说为读服务,做到以说导读,以说激读,以说评读,以说促读,使阅读教学回归本真,发挥出综合、高效的育人效果。[43]

众多专家、老师都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当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较全面的反思,为将来的阅读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多思考的问题和路径。

以上笔者只是从四个角度概括了2007年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主流特征,相信这对2008年的阅读教学研究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参照作用。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07年的收获为未来提供了能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将从这些能量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迈上更高的台阶,看到更壮阔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0月

[5]赵年秀:《<普通高中语文标准>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

[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8月

[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

[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

《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

[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

[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

[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

[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

《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

[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

[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

[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

《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

[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

[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金蓓蕾,1984生,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语文教育。

汤振纲,1967生,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及现当代文学。

联系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编:210097电话:

作者邮箱: tzhg67@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