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八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页下注释及工具书粗通文意,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月下美景。 2、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心境,感悟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课前预习】 1、积累描写月光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面对如此美景,不由让人想起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对月光的描绘。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有一位大文豪,他对月亮更是情有独衷,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时他就发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他是谁? [苏轼]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游承天寺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二、读一读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希望你能: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问题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一品 过渡:月下有怎样的美景呢?哪些句子是描写月下美景的呢? 1、再读课文,展开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月下的美景。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月色的语句。 (2)展开想象,同桌交流,班级交流,师生点评。 2、过渡: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幅“月光图”写得如诗如画?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2、添一添,品意境: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四、悟一悟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他们的心境如何呢?请划住相关语句,并结合写作背景,说出你的理解。 预设参考答案: 1)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2、教师小结:苏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世界,这个透明的世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赏月的欣喜,更多的是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生活态度。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也正是这种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才使作者笔下的月夜那样空灵、皎洁。 五、比一比 1、过渡:其实前人留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往往不仅仅是文章本身,更多的是透过文章传达给我们的人生态度。下面我们来另外阅读一篇张岱的《金山夜戏》,思考: (1)张岱笔下的月光有怎样的特点? (2)透过对月光的描写你能看出张岱怎样怎样的人生态度? 2、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3、教师小结:其实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前面我们学过的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的苏轼,还有李白、刘禹锡、辛弃疾、陆游,那都是时代的悲剧,但他们却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表现出他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乐观进取,面对人生挫折的勇气和坚韧! 4、配乐诵读: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意境,读出作者的心境,读出你的感情。 六、作业 把《金山夜戏》中两处对月光的描绘各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①,至北固,舣舟②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③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日晡bū:傍晚时分。②舣舟:停船靠岸。③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