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话“多媒”(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王冬云

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凭添了诸多热闹,一改昔日枯燥、乏味、沉闷的状况,但这是否为救治语文教学的良药,是否为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门径,不敢说。

课堂成为网络资源的大杂烩。

鼠标一点,资源如海。从背景介绍到作家简介,从课文分析到练习设计,从知识迁移到能力拓展,样样俱全,无所不包。教师只须复制、粘贴等几个简单的步骤,一节课便可轻松搞定,哪里还用得着昔日的百般思虑、苦心经营。朱自清的传世美文—《荷塘月色》,讲起来不过是小菜一碟,找几个朱自清的故事,寻几幅荷花图片,搜一些名家分析,简单相加,便可冷拼成《荷塘月色》。学生只须做完、做足旁观者,就算学完了课文。至于说《荷塘月色》美在何处、妙在哪方,就不是语文老师操心的事了。《故都的秋》处理得更是大手笔:杜甫、刘禹锡、柳永、李清照全部亮相,一会儿欣赏“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会儿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满地黄花堆积”,当然更少不了郁达夫描述的“秋景图”,鼠标频点,画面翻飞,在图片对比中结束《故都的秋》。《鸿门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样的文言文也时尚起来,放一段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于丹的《<论语>心得》,直接让名家走进课堂,老师省事,学生开心。但这样的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但实则东拿一点,西抓一下,把杂凑当丰富,把新鲜当兴趣,把感官刺激当心灵陶冶,浮光掠影将是学生的最终所得。

教师沦为课件解读员。

多媒体解放了教师,但是否造福学生,不敢说。网络中有众多的免费课件,下载之后,课件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儿,且原汁原味。教师没有兴趣再对教材反复揣摩,不再顾及因材施教,课件无所不包——范读、讲解、板书设计。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只需点点鼠标,按照课件既定的顺序,一一解读。即使有零星的启发、诱导,也只是为引出新一个课件。学生成为纯粹的配角,配合老师完成课件的展示。至于传怎样的道、受怎样的业、解怎样的惑,教师压根就不清楚。这样的语文老师是轻松的,不讲究什么吃透教材、驾御教材、拎出要领、融会贯通,也不管什么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哪怕招致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甚至是“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结果。

学生成为面包样的容器。

信息量大,直观性强,是多媒体不可抹杀的优点,但大量的信息、翻飞的画面对学生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在内心掀不起任何涟漪。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在于信息的狂轰滥炸,而在于心灵是否得到滋养,情操是否得到陶冶,人格是否得到历练。长期长在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大脑将如膨胀的面包,禁不起一点挤压,貌似知识丰富,实则略知皮毛,恰如面包外表那层硬硬的壳,只撑起一个夸张的架子,而内里漏洞百出。

多媒体刮进语文课堂,到了节节使课课用的地步。很多学校甚至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大有不用多媒体就是无能、落伍、犯错误的架势。但多媒体毕竟是一种媒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缺其不可,更不该喧宾夺主,成为课堂的主角儿,让它去牵着老师,带着学生。老师心思不花在教材、学生上,而是花在怎样用上多媒体上,这岂不是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吗?

研究性学习还没有走远,学案式教学还有温度,多媒体教学已经上场,且势头正猛。可教学需要安静,需要浸润,最最浮躁不得!如果说服饰跟风至多丑化自己,吃食跟风至多倒了胃口,买房跟风至多花了冤枉钱,那教学跟风毁掉的将是学生,跟风,我们输不起。

姓名:王冬云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

邮编:065206

作者邮箱: anna183927@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