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字词、主旨、写法; 

2、纳入网络:学透、学活、学会; 

3、创新运用:能改、善比、敢超。 

二、 教学重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拟人的手法和对话方式。 

3, 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价值

四、教学设想 

1、教法:启发、讨论等; 

2、学法:预习、比较、质疑、迁移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

(1)积累“门”的诗句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  对比

(2)门,是很神奇的东西,是封闭世界通向外界的出口,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2、让学生解题 

提示:(1)为——引出行为的对象,寄予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2)你——《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的读者或《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序言的读者、中学生文学爱好者 

(3)门——文学之门  比喻  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4)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题眼 

3、人称代词:第一人称   我  

                  第二人称   你 

                  第三人称   他(她它)

(二)自读课文

1、检查字词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经历世事(获得生活的经验)。  获得知识的好处有哪些?

浏览:大略地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洞开:(门窗)大开。 

诠释: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人文: 

憧憬;向往。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广袤: 

崇山峻岭: 

肃穆:严肃安静。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热泪: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泪。 

沾襟:浸湿衣襟。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斑斓: 

写照: 

跌宕:这里只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追名逐利:追求名利。 

2、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1年出生,诗人,散文家,上海市崇明县人。 

3、背景资料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是一篇书序。

4、朗读指导

要求:1、声音洪亮。   2、字正腔圆。  3、抑扬顿挫。 

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 

各小组在毛遂自荐的基础上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老师发给“成绩优秀凭证”

5、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作出旁注。

6、概括归纳 

自读要注意什么? 

(1)三思:A题目要弄清,B注释要弄清,C课后练习要完成 

(2)三看:看作者,看背景,课文要看三遍 

(3)三关:词语关、思路关、诵读关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第二部分:(3-5)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并总结全文,鼓励广大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

2、理解主旨 

(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文学的特征:文学内容具有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跨时空的超越性,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 

    3、了解写法 

    提示:(1)文体特征:序言也叫“小序”,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

(2)内容特征:本文与普通序言不同,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语气亲切,情感真挚,尽可能地吸引读者,激起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3)手法特征:运用了对话方式以及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比喻和拟人。 

   (五)小结:“学懂课文”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精心研习,课后认真复习。 

   (六)布置作业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仅仅理解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对文章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二)自由评价 

提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段写得好?哪里写的欠妥?为什么? 

(三) 深入质疑 

1、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学会辨别。 

如:(1)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知识)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文学)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实指?) 

    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四) 提出见解 

1、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其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提示:参考书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考。 

如对“我心中的文学”进行描述,可根据课文中的描绘以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 

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等等。 

   (五)知识迁移

“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看短文讨论明确]: 

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六)小结:要做有思想的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价,提出独特的见解。 

   (七)布置作业

1、理解记忆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改写 

1、把文章改写成“文学自述” 

2、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文学老人与青少年” 

(三)扩展 

1、阅读联想: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2、理解迁移:文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说说它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 

    3、仿句扩展:仿造“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或以其他词开头仿写句子。 

    如: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春是__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________ 

   (四) 运用 

    学习题目的比喻说法,为“书”、“理想”、“爱”等拟一个明白生动形象的标题。 

    如:书——窗口、眼睛、阶梯、面包、朋友 

    理想——航灯、生命、风帆 

    爱——阳光、春雨、星光 

   (五)课堂小结 

    1、学习方法积累

课前      课上      课后 

预习      研习      运用 

学懂      学活      创新 

让我们摸索规律,共同铸造一把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2、形象话的语言,如“嫉妒心理你知道?就连B超和X光都看不出,你会知道”

   (六)布置作业

与文学握手,做最知心的朋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附:板书设计 

      思路                质疑                     改写 

研习  主旨          独解  分析               运用  扩展 

      方法                评价                     延伸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