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例: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1)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2)中的“从”、(3)中的“在”、(4)中的“当”、(5)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未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 土壤的专门著作。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2)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3)应在句首加上“从”。(4)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1)中的“对”应改为“给”。(2)中的“从”应改为“在”。(3)中的“对于”应改 为“关于”。(4)中的“把”应改为“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1)(2)(3)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1)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2)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3)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C.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1)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2)“根 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3)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4)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三、代词误用 1.指代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 (1)洞庭湖气势磅礴。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搂, 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 (2)《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 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3)在太阳的七色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 (1)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那里”应改 为“湖边”。(2)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3)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色光”。 2.关系不明 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1)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2)农民们富了,想出去旅游,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费金钱、不知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 (3)校长及时找宋霞谈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有利条件,鼓励他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1)中的“它”指代内容不明,前词不清楚。(2)中同一前词的后边出现了“这”和“那”两个不同的代词,应都用“这”。(3)中同一前词后边分用“她”、“他”,性别不一致,应都用“她”。 (4)如果我们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严肃认真地去帮助它。反而毫无原则地掩盖它,对先进单位就有害无益了。 (5)政协委员们希望改革医疗制度,他们认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素质较低,应当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道德水平,完善管理机制,纠正滥收费的现象。 在一段话里,同一个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前词是同一的,不能暗中转换指代内容。(4)中前一个“它”指先进单位,后一个“它”指缺点,应把后一个“它”改为“缺点”。(5)中前一个“他们”指政协委员,后一个 “他们”指医务人员,应该把第二个“他们”改为“医务人员”。 3.选用不当 写作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意的要求选用恰当的代词。 (1)在第三节中诗人告诉我们,当时造成农民生活痛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2)大妈心里一酸,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你委屈透了,你的委屈向谁说呢? (3)弟弟来信说:“他在部队里很好,同志们都很关心他。” (4)四十多年前,刘胡兰壮烈牺牲了、这时她才十五岁。 (5)新盖的实验大楼,我还没有去过,下星期我要到这里去。 (1)中的“这”应改为“它”,指帝国主义。(2)中的两个“你”都应改为“她”,指大妈。(3)中的两个“他”都应改为“我”,因为是直接引用信中的话。(4)中讲的是四十多年前,应把近指代词“这”改为远指代词“那”。(5)中的。这里”应改为“那里”。 4.人称涵盖要得当 “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我们”既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又可单指说话人一方,要依上下文而定。 (1)要是你以后能出去的话,千万想法把那个东西交给咱们的人。 (2)近台没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3)四嫂,别小看我们俩,坐在一块我们就讨论问题。 (4)上星期,咱们学校的足球队到你们学校去比赛,你们输了一个球。 (1)中的“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且体现出革命同志间的亲密关系。(2)中的“我们”指船上的小朋友,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3)中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四嫂”。而(4)中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应改为“我们”。“自己”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专指句子里所说的某个人,二是泛指任何人,三是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有强调的作用。 例如: (5)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6)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7)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简单地当作“我”来用。 (8)由于我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同学们把自己评为三好学生。 (9)我只是在学雷锋的活动中做了一些事,党和人民却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 (8)(9)中的“自己”都应改为“我”。 四、近义词误用 1.程度不同 例: ①买电脑的事我跟领导说了好多次,可是至今也没得到批复。 ②这种陈酿是选用上等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炮制而成的。 ③老师派遣我去请张红的家长。 ①中“批复”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答复。应改为“答复”“回答”等。 ②中“炮制”一般用于中药过程,也可引申到政治领域,这里应为“酿制”“酿造” 等。 ③中“派遣”指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工作。这里应为口语,“叫” “让”均可。 2.感情色彩不同 例: ①他人挺随和,办事也很圆滑。 ②他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一点爱好。 ③他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补偿施工中的漏洞。 ①中“圆滑”是贬义词,形容人只顾多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应改为“灵活”。②中“爱好”指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应改为“嗜好”。 ③中“补偿”的意思是补上不足,重点用于价值抵偿。应改为“弥补”。 3.范围不同 例: ①他把设备改造方案又重复考虑了多遍,假设各种可能。 ②许多被救助的失学少年纷纷表示,一定要用实际行动酬谢那些好心人。 ③他接三连三来信督促我快把买的书寄回去。 ①中“重复”的含义是相同的东西又一次出现。应改为“反复’,,指一遍又一遍。②中“酬谢”可以表示感谢,它强调金钱、礼物。应改为“报答”。 ③中“督促”指监督催促,含有亲自察看之意。应改为”敦促”“催促”。 五、成语误用 成语用误,主要是由于意思理解不当或感情色彩使用不当造成的。 命题有时也常出选择同义成语式。但关键还是要弄懂成语的含义。 ①:他脾气太坏,动不动就暴殄天物,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 “暴殄天物”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来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踏浪费。所以例①中应为“砸东西”。 ②: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耳提面命地对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断进步。 “耳提面命”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师长对弟子,指殷勤恳切地教 导。应改为“恳切”。 ③: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戮。 “耳濡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看得多了,长期浸润其中,无形中受到影响。应 改为“耳闻目睹”。 ④:他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雅的谦谦君子。 “附庸风雅”指本来文化水平不高,却硬要装作有文化素养的样子。改为“风流儒雅”。 ⑤:天光很暗,那个人的笑容讳莫如深,如同罩在一层雾里。 “讳莫如深”泛指隐瞒得非常严密,唯恐别人知道。改为“似隐似现”。 ⑥:对于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把它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比喻用有害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更严重的后果。应改为“讳疾忌医”。 ⑦:四十多年前的那些栉风沐雨的血腥斗争,至今犹历历在目。 “栉风沐雨”形容长期在外奔波,历尽风吹雨淋的艰辛。改为:"你死我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