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阅读(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河北省邢台市32中学校 翟云斋

关键词:课程标准 观念转变 合作阅读 思维激发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思维激发,探究、合作的激情就不能被彻底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就无从谈及思维、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开发:①在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类型的学习任务中,合作的学习比竞争或个人独自学习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成绩;②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③在合作情景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④合作学习对儿童的下列几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情绪的成熟;顺应良好的社会关系;较强的个性同一性;解决自我知觉与外来的反向信息之间冲突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他人和社会基本上是信任的;有乐观主义精神。⑤合作学习能产生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互相作用的双方互相喜爱;彼此报有肯定的态度;互相关心、友好、礼貌;有向对方承担义务和赢得对方尊重的愿望。

如何才能做到合作阅读呢?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应该明白,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诱发思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四、五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主讲人、记录员、协作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习完成后,选出一个口头报告员,向全班报告小组里面的观点。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得到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每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做出回应;解答学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第三、在合作阅读中注意思维激发训练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及相关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好的、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之中。 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使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1期《语文课改实验》中的《“课改”中的“想”和“做”——泉州市语文课改阶段回顾》(陈怀朗),《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李秀宾);

2、〔美〕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